第623章 冬去春来(1 / 2)

请注意,文字是一种载体,只要形成了一个体系,无论它是什么样的字体,懂得每一个文字或词汇的意思,它的价值也就得到了应有的体现。

因此,世界上的文明有许多,他们有着属于各自的文字,一样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璀璨。

如果问文字是不是有等级,那肯定是存在其等级,一个简单的字符可以容纳更多的含义便是最为先进。这些字符进行组合,可以产生该有的联想就更好不过了。

楼令并不知道简体字在两晋时期已经出现。

是的,东汉之后的两晋已经出现简体字,并不是到近现代才被创造出来。

简体字没有成为主流文字,只能说是特权阶层的傲娇,他们认为那是奴隶人才会书写的文字,老爷们当然要用写法更复杂以及好看的那一套繁体字。

关于写起来越简单更便于传播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反驳吧?

楼令生长于红旗之下,自小学习的便是这一套文字。他有那个能力进行推广,肯定是推广简体字。

反过来说,即便是楼令想要推广繁体字,他也不懂啊!

至于说将大篆优良成繁体字?

知道大篆和繁体字是两种写法不同的字体吗?

与其去进行那般浩大的工程,楼令为什么不直接拿出本身所掌握的文字呢。

简体字本身与原有文字有互相对照,不是在创造另外一套体系。

当然了,春秋时代的字远没有现代那么多,其实春秋时代的词汇也无法跟现代相比。

一定会有人拿楼令使用拼音来吐槽,说在春秋时代创造拼音简直是太离谱了。

问题是什么呢?拼音的存在是用来保证每一个字的读音。

知道在拼音出现之前,同样的一个字,它有多少读法吗?很多人绝对不知道。

同时,诸夏有着太多太多的方言,不拿出拼音来统一读音,只是教导文字一样会让各地存在言语沟通上的障碍。

以为只要识字就能无障碍沟通了?这是想多了。

古时候的读书人,每一个不同地域的人,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口音,才有了当官之后需要学“雅音”这么一套程序。

在九年义务教育被推广开的时代之前,一样是识字的人,见了面进行交流都存在困难。

那么,楼令使用拼音来保证掌握发音统一的语言,到底重不重要呢?

“始皇帝之所以伟大,除了他完成疆域大一统之外,还有他完成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使得生活在这一片土地的人们变得更加紧密。”楼令挑了一下灯芯,使之光线变得更加明亮,继续想道:“很多人都说汉武帝穷兵黩武,进行各种的诋毁。且不说他扭转了汉帝国对草原民族的劣势,仅是他完成文化大一统,使得诸夏成为统一的一个民族,便是极为伟大。”

当然,那是楼令的一家之言。

许许多多的人认为独尊儒术是一件错事,他们知道因为只存在一个学派,对于华夏文明产生了何等的助益吗?

儒学要说弊端肯定有许多,文化相通的益处却是被无视了。

事实是,没有形成文化大一统,欧罗巴已经给出了答案。

因为文化上的不同,哪怕欧罗巴形成了宗教一统,他们仍旧是散装,不存在统一的基础。

而德意志从散装走向统一,恰恰就是他们互相认同彼此的文化,有达成一统的基础。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即便是再烂的王朝也能给予后人铭记教训。而两汉存在的意义对于华夏苗裔毋庸多言。

一段时间的书写下来,楼令已经将计划书写得差不多了。

时节进入冬季,一天前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便是此时此刻的天际也在飘落雪花。

楼令走到门帐边上,撩开帐帘看向外面,伸手去接住了落下来的雪花,雪花落在手心一会之后就融化了。

因为楼令的事先提醒,所以晋国各个家族有携带过冬的物资。

晋国的其余小弟?楼令也对楼氏负责邦交的几个国家事先知会,他们有没有当回事则看自己。

由于战事陷入停顿的关系,各部战区有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收集过冬物资。

本身也是因为暂时休战,才让敌我双方有收集物资的机会。

周边的植物再一次倒了大霉,一棵棵树被砍伐,枯萎的草丛和灌木也被割走,它们将成为这个冬天的燃烧物,提供敌我双方在野外过冬的人光和热。

在野外过冬,到了科技发达的现代,一样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这个冬天,多少人会倒下?”楼令看着越积越厚的白雪,轻声呢喃。

两支合起来超过五十万的大军,他们在这一边交战,打的还是阵地战,很直接制造出一片又一片变得光秃秃的树林。

那当然会极大的破坏环境,宋人却是会求之不得。

等战争结束之后,宋国一定会进行大肆地开垦,届时他们将树桩挖出来,清理区域内的杂物,新的耕田也就出现了。

多少等于是交战双方帮宋国进行了不完全的垦荒,宋人怎么会不感谢呢?

在这个到处植物茂密的岁月,清出一片数十里周长的区域,压根不会对大环境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讲事实就是,当代人被茂密的植物折磨得不轻,他们也就是没有那个能力去清除,要不然一定会开垦出一片片的农田。

有那么一个小知识,海藻产生的氧气占全球总氧气的百分之七十。

所以是什么?呼吁保护森林当然是一件好事,西方很多环保组织阻止某些国家进行砍伐,这一些国家的经济主要来源依靠木材业,其实干得不是为了环保,真正想要达到的目标是经济扼制或控制。

在滤镜被破之前,天朝这边的人,听到环保就觉得高大上。

其实,环保在西方是一种生意,知道这种现实之后,没有人觉得不操蛋。

同样的,天朝人听说西方慈善事业很普及,各种各样的赞美,等知道西方很多人建立慈善机构是为了避税,好多人心目中的天国立马就从天上坠落了。

“我同样需要公知,数量越多越好。”楼令没有穿越之前,有历经过公知蒙骗和毒害的岁月,太清楚公知的作用了。

公知可是一个能够将一个偌大帝国搞得分崩离析的职业,也有“脑残制造机”的称号。

楼令不敢说掌握公知的用法,起码在引导舆论的作用上很清楚。

只不过,楼令知道收拢公知的两个渠道,第一个就是自行培养,再来便是收买对方的知识分子。

话说,楼令要公知做什么?当然是进行相关的思想植入,例如简体字和拼音存在的意义,再来便是逐渐让列国的思想为楼氏……,或者说晋国所控制。

控制思想是很高级的玩法,诸夏这边从两汉就开始玩了。

西汉和东汉玩得比较粗暴,动辄就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等于直接告诉周边的异族:你们是主动变成汉人,还是被汉人种进土里?两个必须选一个!

隋唐开始变得委婉一些,一致先从经济入手,搞乱他国的内部,才轮到军队入场收割,美其名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是的,李唐的对外政策是延续杨隋,关于这一点李唐从不否认。

楼令想要做的事情太多,武力的限制太大,提早玩一些软入侵就很合适。

这一次如果楚国战败,国内一定会发生动荡,楼令比任何人都知道是进行思想干扰或植入的绝佳机会。

因为有这样的认知,其他人只想着在战后瓜分利益的时候,楼令已经在寻觅收买的目标,打算在楚国内部搅动风云了。

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有战败的可能吗?那当然是存在可能性的。

事实上,楼令不在乎这一场战役的胜利者是哪一方,只要能够让他觉得利益最大化,并非不能让楚国取胜。

可别觉得楼令脑子坏掉,相反他活得非常清醒,深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只要能够达到政治层面的需要,一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想要的目标有没有达成。

普通人可能无法接受上面那个观点?看到的只有那一场战争的胜负,伟大的政治家却是从来不单独看某一场战争的胜败,他们追求的是长远的利益。

好比如,华夏文明中好几次对外的战争不谋求土地的扩张,乃至于会主动留下争议那般,那些伟人的操作要到好久之后才被后人搞明白。

当然,楼令可不敢自喻比肩伟人。

只不过,楼令有好几次痛击楚军的机会,出于需要并没有展开实际的行动。

“几个国家的过冬物资不足,出现了冻伤冻死的人。”士鲂在冬季来临的一个多月后,告诉了楼令这样的消息。

楼令听说过那些事情,面无表情地说道:“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士鲂对楼令的说法当然是持赞同的心态,说道:“愿意帮,才是他们该得到的;不愿意,他们只能口头上抱怨。”

同样在过冬物资上准备不充足的杞军,杞朔就过来寻求楼氏的帮助,楼令调了一批物资赠予。

杞国因为楼令的存在获利诸多,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获利,只要齐国不再欺负杞国,便是楼氏对杞国起到的最大帮助了。

攀上亲戚之后,楼氏与杞国相处得很愉快,增加了楼氏在东面的影响力。

当然,主要是因为晋国强大,楼氏的实力也足够,要不然大概是互相拖累的格局。

同样是一国公族在他国发展的田氏,他们好几次就被陈国所连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