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赐同举人出身(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2223 字 10个月前

九月初的京师,已经很是凉爽。大街小巷中的酒楼茶肆里,却热闹非凡。

京师的百姓总是喜欢谈论时政的,当今天子也不禁百姓议论国事,只要你不是恶意中伤、造谣,那么你一个普通老百姓也能慷慨激昂指点江山。京师的东厂、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的人很多,却没有几个会来干涉他们。

眼下京师百姓们谈论的焦点,也刚刚从蒙古诸旗主送女进京,换成了大汉第一届科举的热议。就连刘皇叔和秦老夫人在西南的改土归流,都不及今年的科举。

刚刚结束的全国乡试,可谓是余波未平。

今年的童试,倒是中规中矩的,只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的录取数。全天下录取了整整五万名新秀才,着实让天下读书人大为惊叹和欣喜。

今年的乡试,士子们的热情也更高了。

秀才录取翻了一倍,科试录取也翻了倍余,他们都认为今年的乡试可能录取人数会次破两千。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料,往年天下乡试一科录取千余,今年则录取了三千。

七大考区考试,每考区录取四百余人,天下三十余省,六万通过科试的秀才们,参与了这三千举人名额的争夺。

不过当这六万名秀才老爷们坐在一座座新建好的贡院里,看着到面前的考卷时,都有些傻眼。

童试考的还是他们熟悉的八股,科试也是如此,但乡试这样重要的考试,试卷却让他们有些看不明白。

可不管看不看的明白,整个乡试考了三场,每场都考了三天,一如前明。每场考试,秀才们都提前一天入场,考完退场。

连考了三场,贡院号房里呆了九天。许多考生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答完那些试题的。

许多秀才不是第一次参加秋试了,上科他们八月初九第一场,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经义四,初场的3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2oo字以上,4道经义题则需要写3oo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试以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3oo字以上,以后又有变通。十五日为第三场,试以5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表议论或者见解。

叵再往上一届,考试内容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儒家经典为主,考的都是四书五经为主。

可现在这新朝第一次科举,就让他们傻了眼。

考完后有许多考生向官府提出意见,认为试题有问题。

可不管考生如何反应,朝廷还是很快的阅完了卷,七大考区。各录取了四百余名,总数三千人的新科举人新鲜出炉。

落选的士子越加愤怒,可中榜的新科举人们则兴奋连连。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朝廷以科举取士,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自己能中举。

今年朝廷换了考题,儒家经典只占到了三成类容,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阅历更加丰富,而不只是如前一般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前那样的书呆子,根本很难通过这次的考试。

黄宗羲参加过数次乡试了,以往屡试不中,这次却一举高中。而且还成为了华东考区的第一名,解元。

更让无数人惊叹的是,黄宗羲五兄弟同参加乡试,五兄弟皆中榜。这个结果,让黄氏兄弟一下子名扬天下。

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立即成为八月份的热议焦点。

而与黄宗羲五兄弟一同中举一样劲爆的是。复社在这次科举中也成绩惊人。复社经过整顿之后,如今登记在册的士子多达万余人。其中有半数都拥有秀才功名,不少还拥有举人、进士功名。

在这次,复社在南方数个考区,有三千多名秀才参加了乡试,每二十个通过科试的科举生员中,复社就占了一个。

而他们的中举率更是高的惊人,有六百多个复社科举生员中举。包括社长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

比起今科乡试二十录一的录取率,复社五中一的中举录,无疑就高的多,且高的惊人了,三千名新科举人,复社就占了五分之一。

许多人都以为这里面有猫腻。

“肯定是复社买通了考官,当年张溥等人领导复社时,就这样做过,买通江南考官,然后乡试中复社生员中举极多,把持科考。没想到,张溥死了,这复社改组后,结果更甚从前,三千新科举人,有六百是复社成员。”

一名落榜的秀才恨恨不平的说道,江南也并不是只有复社,还有许许多多的诗社。基本上,如今的士子,都会结社,入社,甚至一人入几社也有可能,不入社的几乎没有。

但能达到复社这般规模的,却不多。

如今的复社甚至还比当年张溥的时候规模更大些,特别是复社在朝廷登记备案,复社有了理事会,朝廷还派了监事会后,无数数子都争相申请加入这个能得到朝廷经费支持,社长理事会理事们还能拿到朝廷俸禄的大社。

一万多名社员,这是其它任何一个社都可望不可及的。

但也正因此,也引得许多士子们的妒忌。

现在复社一下子考中这么多举人,更让天下士子们坐不住了。

另一个落榜士子轻摇着自己的折扇,冷冷的道,“我觉得黄宗羲和顾炎武还没那个胆子,也没有哪个江南考官有这样大的胆子。现在可是龙汉元年,新朝第一科,谁敢乱来?”

“难不成复社的人就这么厉害,一下子六百人中举啊。这还是复社多在南方,三千复社考生都集中在一半的考区内,要不然,这中举的只怕还更多。我就不相信了,同样读的圣贤书,他们就比我们强这么多?”

那个摇着折扇的生员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我觉得主要还应当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的意思,什么意思?”

“我是说。是朝廷有意多录取复社生员。”

大家一时沉默,虽然说乡试阅卷,得先由专门的人把考生的卷子誊抄过,然后还都是糊名的。最后由考官们阅卷,这样能防止做弊。但如果真的是朝廷要录复社之人,那朝廷想做到很容易。

个别考官动手脚,那是舞弊,而如果是朝廷授意。那自然不成问题了。可关键是,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复社早不是当年那个复社了,如今的复社早已经被朝廷招安了。你看看现在的复社,黄宗羲顾炎武等社长理事,全都拿着朝廷的俸禄呢。黄宗羲做为社长,一年有一千块银元,这可不少。那些副社长理事、分社长分社理事,也全都领着朝廷的俸禄。”

从这方面来说,复社的人其实已经是朝廷的人了。现在朝廷要选士子做官,直接用已经是朝廷人的复社考生。自然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