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膝盖青紫一片(2 / 2)

她明白魏丹烟的意思一直在家里,若有了身孕,便不会混淆林家的血脉。可林如海原著里也有几房姬妾,都没孩子,她应该不会那么倒霉怀上。再说,贾敏的孝期还没过呢

贾敏生前待她不同,魏丹烟和她交好,大部分都是因为,林如海算“宠”她,她可能会给黛玉生下一个弟弟。

但有了兄弟,有了儿子,有个男人“依靠”,一定会过得好吗

哪怕这是在封建社会,江洛也不这么认为。

她原身是被亲爹卖的。

张夏萍、柳双燕也都是被亲爹卖的。

推她下水的李蔓青是亲哥哥卖了她。

蔷薇院里的扫地婆子姚氏,原本都从另一家赎身出去了,又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自卖自身。

父亲卖女儿,兄弟卖姐妹,丈夫卖妻妾,甚至儿子牺牲母亲的人生换好处,都再寻常不过。

有谁因为多个儿子,就幸福一生,再也没有任何困难苦恼了吗

何况她并不是这里的人

孝中,不能宴饮音乐,端午节只各房分粽子,挂艾草菖蒲,再缠五色丝线辟邪,一人喝一两口雄黄酒。

节后,魏丹烟出门回来,便带回一桌席面,亲自带人送到蔷薇院,和张夏萍说“这是江姨娘请咱们的。不能吃酒,喝些花露这也是她请的。”

张夏萍鼻子一酸,笑道“又劳她破费了。”

魏丹烟劝她几句“现今家里就数大姑娘最要紧。老爷把这个重担交给她,她是一点不敢懈怠的,别的事都要靠后。就这样,她也没忘了你,也着实是难得了。”

张夏萍连忙点头“我都知道。”

魏丹烟倒一杯花露给她,又出主意“大姑娘只是年纪小,并非不通人情,为人着实极好。你不如也拿江姨娘爱吃的送去请她,也兼请大姑娘,这一来一回,不就妥了吗”

张夏萍不是没这么想过,只是有盛霜菊的例子在前不敢做。如今魏姨娘都这么说了,想来必然妥当。

主意既定,捱过两日,她便拿一吊钱向厨上买了两大食盒点心,着婆子送去芙蓉院。

收到这么满的两盒点心,江洛真的惊了。

天热,东西都放不住。

她先分出一半给黛玉,自己爱吃的留下几块,余下便叫甘梨她们分了。

她又让甘梨去和张夏萍说“送一两样就吃不完了,以后不许这般浪费。”

张夏萍笑道“味丰楼那一桌席面三两银子,姨娘就不破费你把这话告诉你们姨娘。”

想和人好,哪有不花钱的总不能全吃姨娘的,自己一点不拿。

以前她还能过去,姨娘也能来的日子,姨娘总禁着她买东西,一次只许她买两碟点心,她一个月最多花二三百个钱,有时候还花不到。这好容易能多花些,可不要多买

看屋外

无人,都在躲凉呢,她便指了指西厢房,和甘梨说“她妹妹弟弟日就来一次看她,你也不用太挂心了。”

盛霜菊人糊涂左性,偏有好家人。

一家人在一处,心也向着一处,不得老爷喜欢,又算什么heihei

甘梨忙深福相谢

她这一去一回,满院人都看着。

第二天上学路上,黛玉便问从前张姑娘是不是总来看姨娘”

江洛笑道“她琵琶弹得好,人又爱说爱笑,闲不住。”

黛玉便说“这一两年,是不能听琵琶了。”她问“张姑娘爱看书吗”

江洛笑“正是她看了书字就头疼,所以总不好意思来了。那,我再劝劝她”

黛玉想一想,笑道“她过来也不必非要做什么,大家一处便很好了。”

江洛牵着黛玉的手又握紧了些,两人相视一笑。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快中秋了。

上学三个多月,贾先生的讲课进度已经到了氓之后的竹竿一首。

这首诗写远嫁女子思乡怀亲。午间休息时,江洛便看见黛玉一直捧着书不肯放,念的是那句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江洛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劝。

或许,她能拿原身的母亲来举例,“母亲”虽然去了,但一定希望女儿活得好。

可原身在母亲去世后被卖为奴婢姬妾并不能算“好”。

她也觉得自己不该用原身故去的母亲做这种事。

所以,她最终选择沉默。

可或许是因那日突然转冷,黛玉吹了风,或许是因忧思在心,未能排解,当夜,黛玉发了高热。

林如海三更披星赶来,急请大夫诊治。

他虽然没有责骂服侍的人,可芙蓉院十四个人没有人不怕。

江洛主动请罪担责“今日先生讲了竹竿,大姑娘看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一句伤感,我未能劝解,见姑娘面色不好,胃口不佳,还以为只是伤心的缘故。我该早些派人告诉老爷的。老爷令我看护姑娘,我既有错,还请老爷责罚。”

林如海近日忙碌,已有三四天没来芙蓉院,不知女儿情况。

怔忪片刻,他令江洛起来“这原也怨不得你。”

他返回去守着女儿。

秋日地砖冰凉,江洛又跪得太急,一时险些站起不来。

月白和甘梨一左一右扶起了她。

江洛坐下揉膝盖,月白问“我给姨娘拿块凉帕子敷一敷”

感受了一下疼痛程度,江洛小声说“不用。”

这时候能省事就省事吧。

一院子人守到天明,黛玉的烧好歹退了些。

女儿醒了,要水喝,林如海亲自端碗喂她,笑问“想是爹爹这几日没来,闹脾气了”

黛玉轻轻摇头。

她眼角滚下泪,用干哑的声音说“爹爹,娘教过我”她背出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秋天了,天气转凉,外祖家又来人了。

她含泪问“爹爹,我也会少小离家老大回吗”

或是像娘一样,好多年都回不了家,最后也没能见到外祖母

林如海险些恸哭出声。

他只能颤抖着手,一下又一下抚摸着女儿的额头,说“不会,玉儿放心不会”

老爷从内间出来,江洛掐自己的手心,绷紧精神,准备送走老爷,就好回房冷敷膝盖睡觉了。

可林如海没走,也没斥骂服侍的人。

他只令江洛跟他过去。

江洛只好和他出来。

过门槛时,她膝盖忽又一疼,险些摔了,忙扶住门框。

林如海回身,问“怎么了”

江洛“膝盖疼。”

说就说了吧,反正是实话。

林如海先是疑惑,忽然想到她下跪那节,眉头皱紧又松开,面色便缓和了不少。

他向江洛伸手,问“怎么不说”

江洛把手递过去,对他的问题一笑“老爷都那般急了,我这不过小事,不值一说。”

林如海知道她说的不是真话。

他蓦地又有些生气,不知是气江氏仍然怕他,还是气自己虚伪。

扶着江氏来到正房,让她坐,林如海命人速拧凉棉巾来,给她冷敷。

井水太凉,覆在她青紫一片的膝盖上,激得她浑身一颤。

林如海亲手拿下斗篷,给她裹着。

江洛困得很。就算两条冰凉的棉巾正源源不断刺激她的神经,她也止不住犯困。

她想赶紧和林如海说正事“老爷叫我来,是有什么话吗”

林如海隔着棉巾按她的膝盖看骨头,疼得江洛“嘶”地一声,紧紧闭上眼睛。

摸到她骨头没事,林如海才道“荣国府又来人接玉儿了。”

江洛知道这事。一年派人来了三回,足可见贾母要接黛玉过去的决心。

她静听林如海说道“正巧朝廷起复旧员,我看贾先生这一二日便要提此事。若有他一同护送黛玉入京,我也能放心些,只是心中究竟不舍得。你以为,我该送黛玉去吗”

江洛真的不太懂林如海的意思。

她一个妾,有资格真正参与大姑娘的抚养、教育问题吗

黛玉现在是和她住在一起,但并不代表她在“教养”黛玉。

她只是陪伴,或者说直白点,只是“伺候”。

虽然黛玉并没有这么看过她,也不用她“伺候”什么,甚至,很多时候是黛玉照顾她,但她从来没混淆过自己的身份。

教养子女是正室夫人的工作。

林如海在等她回答。

她只能把问题抛回去,真心实意、一字一句地说“老爷既这般问我,我便直言了大姑娘是去,还是留在家里,只能老爷决定。但不管老爷要我做什么,我必会尽力办到。只要老爷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