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演出和十四条(2 / 2)

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P>

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P>

刑罚最轻钱粮又最少,</P>

汉唐元明谁比本朝高。</P>

爱民悦士善政说不了,</P>

我祖我父世世受恩膏。</P>

况我兵丁重饷蒙温饱,</P>

养之千日用之在一朝。</P>

……</P>

(也有说是别人写的扣在他头上的,这个说不好,但是我个人觉得是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的史论和政论认为大清是上接唐虞夏商周这五代圣朝的,要以夏商周三代为典范,以六经为载体,固化三纲五常,大清是这些传统的更进一步,他非常赞赏并推崇宋朝,说宋朝类大清,在他眼里,大清是五代圣朝的延续和发展,是三代以后第一圣朝,皇帝都是圣人,宋朝次之,和歌词里面汉唐元明谁比本朝高,正好略过宋朝去相呼应。也是,两个朝代真的挺像的,除了割地,就是赔款,两个废物。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唱出来的。)</P>

这首歌又被冯给抄走了,小改之后变成了练兵歌,这首歌在鄂豫皖地区传唱非常广泛。三湾改编之后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了方便推广,也用的这个曲子重新进行的简单填词,成为我军第一首军歌,叫红军纪律歌。后来到了三五年为了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原曲的基础上,吸纳了一首民歌土地革命成功了的曲调,进行重编,让其变得更合辙押韵,就成了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但是后面连年战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不同部队有不同的版本,这首歌的传唱也越来越失真,不同部队有不同的唱法,整编之后一个排有三五种唱法一点都不稀奇。所以47年,进行了第一次统一,这首歌的歌词也跟着进行了一次统一。郑丽春手里拿的就是这个版本,可惜没有署名。</P>

郑丽春走了之后,一个不认识的人和赵鑫以及何雨水聊了很长时间,问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对现在研究过程的意见。等问到一半的时候赵鑫立刻就弄明白这人在干嘛了,聂总为了能够方便的统筹技术研究人员,能更好的为这些人服务,也能让他们做出更大的贡献,正在准备一份申请意见草案,所以有很多人深入研究一线,了解研究人员的意见,这个人应该就是干这个的。国家批复之后,进行简单的简化就是大名鼎鼎的科研十四条。</P>

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东西呢,这十四条有没有缺点,肯定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压制了科技工作人员自由创新和自由流动。什么意思呢,定岗定职,这个研究所是研究机床的,那么这里面的所有研究人员都是干这个的,定参数,然后大家想办法实现,因为我们在追赶,这是最快的办法,像原来一样,这个活干腻了,像干点别的换换脑子,现在不行了,自行立项取消了,很多科研人员的灵光一闪被压制了,非常不利于创新。</P>

但是这十四条,基本确定了这么几个问题,要保证科研的稳定,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尽量不要随便变动;研究方向要以工业和国防为主,不排斥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研究;科研人员应该以科研为主,不要去干一些乱七八糟的工作,并且搞研究要有计划;重点培养青年人,加强与工厂和高校的合作,杜绝学阀;贯彻技术专家负责的技术责任制,杜绝外行领导内行,但是要重视政治工作。可以说,这十四条,基本上奠定了未来二十年的技术发展,虽然后面也出现了歪嘴的和尚念歪经的情况,但是只要翻翻科技发展史,这二十年绝对是非常重磅的二十年。</P>

一直持续到经济要发展,军队要忍耐,基本上这十四条废了一多半,外行领导内行多了,以工业和国防为主没了,变成了经济和民生,科研人员因为工资不到位,只能去干点副业,产学研结合,形同虚设,跑到外国帮人家建设美好家园的人也多了,国内也开始出现了学阀。至于培养青年人,呵呵,考大学不如考中专就是那个时代的说法,因为中专能比大学早挣四年钱,学习好的谁上大学啊,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也是如雷贯耳了吧。大飞机停了,芯片停了,数控机床停了,都是因为造不如买,汽车也要市场换技术,仿佛有钱就拥有了一切。当然这些项目被叫停,也有一定的现实原因,不能都算到政策身上。</P>

(有没有发现,咱们现在的科研发展,就是在一点点的重拾十四条。61年的思想,正在指导现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