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战车要重振雄风了?(1 / 2)

大宋狂徒 踏浪者追风 1017 字 7小时前

曹小强,李三德,苏轼,三人的面试,基本上也就是走个过场,能通过前面几关测试的少年们,都比同龄人强上不少。

现在大宋的主流认知已经有唯有读书高的样子了,似乎有心走科举,文官之路的人,都不想走武官这条路。

而只有没有其他选择的人,才会走武官这条路。

贼配军,这么有侮辱性的词,就是这么称呼大宋军兵的,可见当兵的地位多低下。

跟曹小强来的那个世界,不可同日而语,就是跟汉唐之时比,也差的远。

三千余少年人,大多在十岁左右,就是第一届灵州讲武堂的学生。

曹小强成为灵州讲武堂的首任校长,似乎应该称之为山长,但是曹小强还是让这些学生称呼自己为校长。

曹小强自己不会承认,这是一种带有恶趣味的执念。

苏轼为文化课的主管,李三德为武课的主管。

抽调了军中有特长的佼佼者,为教官。

文化课,苏轼带着他的弟子负责,曹小强每周,也进行一次授课。

杨怀仁,慕容博,都成为了教官。两人中,杨怀仁是主动要求的,慕容博先想推辞的,他心思似乎不在此,还在惦记着他家的那点事业呢。

曹小强跟慕容晓芙亲热后,跟慕容晓芙吐槽他哥,“蠢得一塌糊涂,以后可能整个西北禁军,基础军官都会出自灵州讲武堂。在这里做个教官,以后西北禁军,谁敢不给他几分薄面?”

“这么露脸,这么积累人脉的事情,你哥居然拒绝?你哥以前怎么混江湖的?居然没被人坑死,也是够幸运的。”

慕容晓芙不依,在曹小强怀里好一阵撒娇,才让曹小强答应了再给她哥一次机会。

第二天,慕容博就屁颠屁颠跑过来,求着曹小强让他出任教官。

为了灵州路讲武堂的事,曹小强和李三德,苏轼,三人联合上书了宋神宗赵顼,恳请了许可,并求朝廷赐下基础功法。

曹小强好歹也身处高位了,一些分寸,还是要有的,尤其是掌握兵权的,在古代这种非常敏感的权力。

结党营私这种容易被御史弹劾的事情,放文官身上可能挨顿骂,一顿不轻不重的敲打就没事了。

放在手握兵权的武官身上,那可能就要身首异处,抄家灭门了。

曹小强这样在灵州路办讲武堂,如果不取得宋神宗赵顼和朝廷的首肯,那么结党营私这一条罪证,就跑不掉了。

这跟收徒弟,不是一回事了,虽然两者很相似,但是一公一私,公器私用那就不一样了。

虽然大宋到目前为止,不杀大臣,但是曹小强可是记得狄青的遭遇,记得后来的岳武穆的莫须有,所以一切非必要,还是小心谨慎点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