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敢教日月换新天(十)(1 / 2)

王昊是在隔天中午放学前夕,才从赵主任手里拿到了密密麻麻,长达三页纸的七、八年级失学学生信息汇总表。

两个年级将近1800名学生,共计失学130名,占比达百分之七点二,已经远超教委规定的控辍保学红线。

而这,还只是七八年级的情况。若是再算上九年级,失学率恐怕会瞬间突破百分之十五!

直到这时,王昊才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也搞清楚宋书记缘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询问自己的工作进度。

自昨天那场会议结束后,王昊已经接到宋书记不下五次的询问消息,而王昊每次都以没拿到名单为由搪塞过去。

如今名单到手,他不能也再没理由用任何借口拖延。

仓促吃完饭,王昊立即回到宿舍,盯着已经捏出褶皱的汇总表琢磨起了劝学方法。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单纯打电话给家长,不仅浪费口舌且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一百三十个电话打完,能复学的学生,数量屈指可数。

最快捷且有效的方法,只能是上门家访。

说服的同时再视情况通过当地村委或者社区网格员,运用法律手段强制执行。

当然,考虑到强制手段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和难以承担的后果,王昊只将其作为下策。

至于上门家访,也绝非简单地面对面动嘴皮子,其中含有一定的技巧和诀窍。例如对厌学学生的心理疏导,对家长的引导等,都不可等闲看待。

而谈话中那些容易忽视的细节,有些更是决定劝学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虽说王昊从未真正同当地村民打过交道,但并不缺相关的经验,何况王昊也并非孤军作战……

午休时间,王昊将目前情况转告给宿舍另外三人的同时又通过视频会议转达给远在县城的杨家明,邱代东和肖晓等人……

兴许是鹿首县的特色,严峻的失学情况同样发生在县城的初中。

杨家明,肖晓等人此刻也面临着相同的难题。不过,他们只是单纯的作为参与者,服从校领导的安排,所以能提供给王昊的,只有从校领导那听来的一些劝学工作经验。

而那些工作经验,若是真的有效果,鹿首也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个样子……

王昊将所知利弊及现状一一转述后,众人同时陷入了沉默。

约莫三五分钟后,电脑桌前正一直盯着工作簿上写了一半方案的王昊,忽然拾起笔,将“对症下药”一词重重画了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