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大臣也附和着。
他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额头上青筋暴起。
好似一条条愤怒的小蛇在蠕动。
他一边说着。
一边用手比划着。
那动作夸张得仿佛要将宝山的罪行都呈现在众人眼前。
满脸的痛心疾首。
仿佛这财宝被宝山私吞。
是对他个人莫大的侮辱一般。
身体也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似乎要将这一腔怒火通过肢体的颤抖宣泄出来。
以证明自己对大明的赤胆忠心。
“陛下,当务之急。
必须立刻下旨。
将宝山召回京城。
严查此事。
让他把这些财宝如数上缴。
以解我大明目前的燃眉之急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道。
他拄着一根乌木拐杖。
每说一个字。
拐杖便在地上重重地顿一下。
发出沉闷的声响。
似是在为他的话语打着沉重的节拍。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焦虑。
那沙哑的嗓音里仿佛蕴含着对大明命运的深深担忧。
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一丝决然的光芒。
仿佛在这一刻。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死荣辱与大明的兴衰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好似只有追回这笔财富。
才能挽救大明于濒危之际。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
脸色铁青。
双手紧紧地抓住扶手。
指节泛白。
他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烧的烈焰。
愈烧愈旺。
这些财宝。
在他眼中本应是拯救大明于水火的救命稻草。
如今却被宝山如此“挥霍”。
怎能不让他心痛和恼怒?
然而。
他的愤怒之下。
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
宝山只听威远公不听朝廷。
这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他又何尝不想将宝山召回。
将财宝收入囊中。
重振大明的雄风?
但他明白。
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他扫视着朝堂上这些义愤填膺的大臣们。
心中不禁暗忖:“一群废物!
平日里争权夺利。
如今遇到事情。
只知道在这里弹劾。
却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这宝山岂是轻易就能召回的?
他们却哪壶不开提哪壶。
当真是愚蠢至极!”
崇祯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与失望。
他深知这些大臣们大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这朝堂上表演。
真正为大明社稷着想的又有几人?
在这看似忠诚的弹劾声背后。
他仿佛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私欲与贪婪。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凉。
此时的朝堂之上。
气氛愈发紧张。
弹劾宝山的声音此起彼伏。
众人皆沉浸在对宝山的声讨之中。
却不知这一场由财宝引发的风波。
将会给大明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变数……
也许。
这将成为崇祯皇帝与朝臣们之间产生间隙的导火索。
使得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朝廷内部更加分崩离析。
也许。
这会是大明走向衰落的一个加速剂。
让本已艰难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又或许。
这将成为崇祯皇帝重新审视朝廷权力结构、试图改革的一个契机。
尽管这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
但也可能是这黑暗局势中唯一的一丝曙光。
崇祯皇帝强忍着内心的愤怒与无奈。
深吸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众卿家所言。
朕已知晓。
此事需从长计议。
切不可轻举妄动。
宝山之事。
朕自有定夺。”
崇祯皇帝在那庄严肃穆却又弥漫着焦虑气息的朝堂之上。
眉头紧锁。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无奈。
他深知辽东局势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每一步都关乎着大明的生死存亡。
当他下达让洪承畴即刻启程前往沈阳支持事务的旨意时。
犹豫了一下。
随后压低声音补充道:“顺带看看那里还有没有剩下的金银财宝。
看看还能不能搜刮点出来。
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这话语中虽带着几分窘迫与急切。
却也反映出大明此刻财政的捉襟见肘。
洪承畴跪在地上。
听到这道旨意。
心中微微一震。
他明白皇帝此举实属无奈。
但在这战乱之际搜刮财宝。
无疑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一方面。
要在宝山势力的眼皮底下探寻财宝。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冲突。
另一方面。
若真的寻得财宝。
如何处置才能既满足皇帝的期望。
又不致让局势更加混乱。
这都需要他细细思量。
然而。
君命难违。
他只得领命谢恩。
心中暗自谋划着这一趟沈阳之行该如何行事。
才能在这复杂的局面中寻得一丝转机。
不负皇帝的重托。
同时也不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