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清蒙联合(1 / 2)

此时,盛京城那宏伟壮丽的大殿内,

气氛凝重而压抑。

阳光透过华丽的窗棂洒下,

在金砖铺就的地面上勾勒出斑驳的光影,

却无法驱散皇太极心中的阴霾。

鲍承先刚刚结束了对大明军队进攻朝鲜这一紧急军情的汇报,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

敲打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房。

皇太极静静地听完,

没有立刻说话,

只是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扶手,

发出沉闷的声响,

那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仿佛是他内心思考的节奏。

“宣范文程、代善、阿济格、豪格、岳托等大臣进殿议事!”

皇太极威严地开口,

声音低沉而雄浑,

如同洪钟般响彻整个大殿。

不一会儿,

一阵沉稳而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范文程等一众大臣身着朝服,

整齐而庄重地步入大殿。

他们个个神色肃穆,

目光中透露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忠诚,

向皇太极行礼后,

齐声高呼:“皇上万岁!”

随后静静地站在两旁,

等待着皇上的指示。

皇太极将鲍承先汇报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大臣们复述了一遍,

随后,一场激烈而严肃的讨论迅速展开。

代善作为朝中的元老,

率先发言,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皇上,依老夫之见,

大明如今将兵力分散于朝鲜战场,

其北方防线必定有所削弱。

此时正是我大清出兵的良机,

若我们精心筹备,

从喜峰口出关,

全力进攻,

当有很大的胜算。”

他的话语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激起了层层涟漪,

大臣们纷纷点头,

表示赞同这一观点。

阿济格紧接着站出来,

眼中闪烁着炽热的战意:“皇上,臣愿率铁骑冲锋在前,

定能突破喜峰口,

长驱直入大明境内!

我军士气高昂,

何惧那区区喜峰口!”

他的声音充满了豪迈与自信,

仿佛胜利已经在握,

那激昂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许多人,

大殿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更加热烈。

豪格微微皱眉,

沉思片刻后说道:“父王,不,皇上,

此事虽有机可乘,

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喜峰口的明军防守必定也有所准备,

我们需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

确保万无一失。

同时,后方的补给和防御也不能忽视,

以免被明军断了后路。”

豪格的话语冷静而理智,

让大臣们在热血沸腾之余,

也开始冷静思考战争的各个方面,

避免因冲动而导致失败。

岳托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术建议:“皇上,

我们可以先派小股部队进行骚扰,

试探明军的虚实和火力分布,

然后再集中优势兵力,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强攻。

另外,利用地形优势,

布置奇兵,

从侧翼或后方突袭明军,

也能增加我们的胜算。”

他的建议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认可,

大家纷纷低声议论,

完善着这一作战计划。

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和权衡利弊,

最终,大臣们一致赞同了从喜峰口出关而入的战略决策。

皇太极微微点头,

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

但很快又恢复了严肃的神情。

就在这时,范文程向前迈出一步,

他的身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修长。

“皇上,臣有一计,

可使我大清此次出征更加顺利。”

范文程的声音平和而沉稳,

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我们应联合蒙古大军,

让他们从草原挥师南下,

直逼大同。

蒙古铁骑勇猛善战,

机动性强,

他们突破大同防线后,

迅速向东南进发,

经浑源的山川、灵丘的古道,

直抵紫荆关。

破关后沿着拒马河河谷一路疾行,

穿越涿州等要地,

如汹涌的浪潮扑向京师。

而我们大清则派出两路大军从喜峰口出关,

直捣京师。

如此,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明军必定首尾难顾,

我们的胜算将大大增加。”

范文程的这一建议犹如一道闪电,

瞬间照亮了整个大殿,

大臣们纷纷露出惊讶和赞赏的神情,

开始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

皇太极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光芒,

他深深地看了范文程一眼,

心中对这一计策暗自赞许。

“范先生所言甚是,此计甚妙!”

皇太极终于开口,

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威严,

“即刻派人前往蒙古各部,

与他们商议联合出兵之事,

务必让他们全力配合。

京师此时朝堂之上闹翻天了,

气氛凝重得仿若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

群臣们身着朝服,

头戴乌纱,

面色各异,

或愤怒,或忧虑,或痛心疾首,

皆将目光聚焦于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率先出列,

手持笏板,

身体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与激昂:“陛下,

那李云简直是无法无天!

其部下在朝鲜的所作所为,

简直是丧心病狂之举。

他们视朝鲜百姓的生命如草芥,

肆意烧杀,

所过之处,火光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