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精致园林,仿若从丹青画卷中翩然而至,遗落在这烟火人间。园内,亭台楼阁恰似繁星错落,飞檐斗拱恰似振翅欲翔的仙鹤,沐浴在日光之下,于地面投下如梦如幻的剪影。曲径通幽,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绿草如茵蔓延至远方,一条澄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溪水清可见底,游鱼戏石,怡然自得,似在与往来的宾客欣然逗乐。
此时,这方清幽胜境正逢一场盛大的诗会雅集。园林的主庭院内,早已汇聚了一群来自大明与日本的文人墨客,衣袂飘飘,仿若仙人临世,周身散发着儒雅的书卷气。
大明文人林致远,一袭月白色长袍,衣袂随风轻拂,身姿挺拔如松,剑眉星目间透着一股清俊之气。他手持一把折扇,扇面上墨竹摇曳,恰似他此刻悠然的心绪。踱步于庭院之中,目光扫过周围的景致,心中诗意翻涌,暗自思忖:“今日这雅集,汇聚各方才俊,定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我可要好好露一手。”自幼饱读诗书,浸淫在大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他对诗词一道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作诗行文向来是信手拈来,在当地文坛颇具声名。
不远处,日本文人佐藤一郎同样引人注目。他身着素色的和服,腰系精致的丝带,头发整齐束起,面容清瘦,眼神却深邃而明亮,仿若藏着无尽的才情。手中把玩着一支狼毫笔,不时轻轻捻动笔毫,似在与它低语,熟悉他的人都知晓,这是他灵感将至的征兆。佐藤一郎自幼痴迷汉学,远渡重洋来到大明,只为追寻那更高的文学境界,虽口音略带生硬,却也能将汉语运用自如,作起诗词来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一声清脆的磬响,诗会正式拉开帷幕。众人纷纷入座,石桌上早已备好笔墨纸砚,茶香袅袅升腾,为这文雅之会添了几分悠然韵味。
首位起身吟诗的是一位大明的老文人,王鹤堂。他轻抚胡须,目光深邃,缓缓开口,吟诵的是一首格律严谨的律诗,用词古雅,引经据典,将眼前的园林景致与历史典故巧妙融合,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赞。“妙啊,王老这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不愧是咱们文坛的前辈。”一位年轻文人忍不住高声赞叹,眼中满是崇敬之色。
林致远嘴角含笑,轻轻鼓掌,心中却另有一番思索:“王老这首诗自是上乘之作,可在这创新之路上,似略显保守,今日既有异国文人在场,何不来点新花样?”
轮到佐藤一郎时,他微微欠身,行了一礼,随后直起身来,用略带异国腔调的汉语吟道:“春樱落英舞翩跹,异国同聚才情牵。墨香四溢心潮涌,共绘华章岁月甜。”诗风清新自然,带着日本文学独有的细腻情感,将当下这场跨国的雅集场景描绘得生动鲜活,众人皆眼前一亮。
“好诗,佐藤先生这首诗,视角独特,情感真挚,别有一番风味啊!”一位大明文人高声喝彩,打破了短暂的静谧,众人也随之纷纷附和,庭院中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佐藤一郎微微鞠躬致谢,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心中暗道:“看来我的诗能得到大明同仁的认可,不枉我多年来对汉学的钻研,今日定要多与他们切磋交流。”
诗会渐入佳境,众人你来我往,或吟律诗绝句,或赋长短词曲,风格各异,仿若一场绚丽多彩的文学盛宴。灵感的火花在空气中激烈碰撞,每一首新作问世,都引发一阵赞叹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