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改革落地第一天,医院系统崩溃(2 / 2)

第二天,财政厅、医保局、卫生健康委、市政府联合召开紧急会议。

李一凡面色冷静,看着会议桌前的官员们,缓缓开口:“我知道,大家对改革的落地情况有担忧。但我要明确一点,这不是一场可以半途而废的改革。”

周德兴率先开口:“李市长,财政可以支持,但这次改革的资金压力远比我们预估的要大,医院的现金流已经开始出现问题。财政厅不能无止境地追加拨款,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可持续的方案。”

李一凡点了点头:“财政的资金投入不可能长期填补这个缺口,所以我们要加快医保支付改革的落地。”

周长河也发言:“目前,医保系统的结算压力确实很大,我们正在紧急升级后台,预计三天后,所有医院的医保报销到账时间可以缩短到48小时以内。”

“医院方面呢?”赵建国问道。

“医院的管理层确实有担忧,但湘亚医院已经表态,他们愿意继续执行试点。我们正在推动医院调整运营方式,提高医保结算效率,同时引入社会资本补充资金。”李一凡答道。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最终形成三大决策:

1.财政厅提前拨付第二轮医保补助资金,确保医院在新政初期不会因资金问题影响运营。

2.医保局全面升级智能结算系统,争取在三天内将医保结算时间缩短至48小时,减轻医院资金压力。

3.医院自主调整资金流管理,提高医保资金使用率,并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医院资金运作。

一个星期后,潇湘省的改革终于初步稳定。

但更大的风暴,来自全国的舆论。

潇湘省率先取消门诊预交金的消息,迅速引发全国医疗界的关注,甚至惊动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务院。

一些专家赞扬潇湘省敢于先行先试,推动医疗公平化。 但也有不少外省的医院代表和学者公开质疑潇湘省的做法,认为这是“激进改革”,没有考虑长期可行性。

“潇湘省的做法,表面上是为患者减轻负担,实际上却加重了财政和医保的压力。全国医疗资源不均衡,这种做法根本不具备推广价值。”——一位来自华东地区某医院管理学教授公开发表文章。

“取消门诊预交金,看似让患者获益,实则让医院陷入困境。医院失去流动资金,最终可能导致医疗质量下降。”——某医疗行业协会代表。

甚至有媒体开始批评潇湘省:“医疗改革不能搞运动式推进,财政兜底不是万能的,潇湘省真的准备好了吗?”

面对外界的质疑,李一凡没有退缩。他知道,改革初期的质疑是必然的,只有让事实说话,才能真正回应那些反对声音。

——

站在星城市政府大楼的阳台上,他望着远方的夜景,嘴角微微扬起。

“质疑是正常的,但我们会用行动证明,潇湘省没有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