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上一世的全国城投债务危机(2 / 2)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回到办公桌前,拿出一张星城市产业结构图,仔细标注着各个产业链的分布与潜力。他的目光落在“半导体”、科创、“文旅”“金融科技”、机械制造几个关键词上,嘴角微微扬起。

“星城市的未来,不能只是靠债务驱动。要用产业发展反哺城市建设,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他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第二天上午,市政府会议室。

李一凡走进会议室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已经齐聚一堂,会议桌上摆放着各自准备的资料。陈启明第一个起身迎上来,低声道:“李市长,大家都到了,您看现在可以开始吗?”

李一凡点点头,坐在了主位上。他扫视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今天召集大家来,是因为我发现,当前我们在城市建设投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可能对星城市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他停顿了一下,环顾四周,看到众人都在认真听着,才继续说道:“目前,我们的城市发展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城投平台的融资,但这种模式的风险非常大。前车之鉴不可忽视,我不希望星城市在未来成为下一个深陷债务危机的城市。”

“所以,我提出一个新的思路——星城模式。”李一凡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依托国资平台,联合社会资本,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以产业为基础反哺城市建设,逐步减少对传统债务融资的依赖。”

会议室内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消化他的这番话。很快,陈启明率先开口:“李市长,您的想法确实很有前瞻性,但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产业基金怎么设立?资金来源如何落实?”

李一凡微微一笑,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资料,递给陈启明。

“这是我草拟的方案。”他说,“我们可以先成立三家国资平台公司,分别是星城建投、星城产投和星城兴泰。

建投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工作,产投专注于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兴泰则作为产业基金的管理机构,通过引入头部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星城市的产业升级。”

陈启明接过资料,翻阅几页后点了点头:“这个思路很好,但资金引入的具体操作上,是否需要更详细的规划?”

“当然。”李一凡点头道,“具体的操作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我们要制定产业招商图谱,明确星城市的重点发展领域,比如半导体、金融科技、文化旅游、机械制造、科创企业、互联网等。第二,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政府投行团队,提升我们的谈判能力和招商效率。第三,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听到这里,陈启明的眼中多了一抹兴奋。他站起身,对在座的部门负责人说道:“各位,这是一项事关星城市未来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全力配合李市长的计划。从现在开始,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快落实相关工作。”

李一凡露出一丝微笑,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星城市的未来,不只是发展经济,更是要为下一代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会议室内,掌声雷动。这不仅是对李一凡决策的肯定,更是对星城市未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