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黛玉把宝钗派来的婆子叫进屋里,礼貌地问了好,婆子呈上宝钗的书信。黛玉让她去一旁喝茶,自己则迫不及待地打开宝钗的信。只见信中写道: 妹妹我生辰不好,命运不佳,家中又遭遇诸多变故,家族运势艰难。姐妹几人孤孤单单,母亲也已年迈体衰。再加上家中还有恶言恶语,从早到晚闹个不停。
更不幸的是,又遭遇了飞来横祸,这一连串的事情,就像那狂风暴雨,让人难以承受。深夜里辗转反侧,满心的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我们姐妹向来心意相通,你看到这些,怎能不为我感到怜悯和难过呢? 回想起当初海棠结社的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大家一起赏菊吃蟹,同盟姐妹们相处得欢乐融洽。还记得那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每每读到,都不禁感叹我们如同那菊花一般,有着清冷的气节和遗世的芬芳。感慨万千,于是写下四章诗,这并非是无缘无故地呻吟,实在是用长歌来抒发心中的悲痛啊。
悲叹时光的流逝,又到了清秋时节。感伤家中遭遇不幸,独自一人忍受着离愁别绪。母亲已经年迈,我又怎能让她忘却忧愁?无法为她排忧解难,我的内心焦虑不安。(一解) 天上乌云密布,秋风带着寒意,漫步在庭院中,霜打的叶子已经干枯。我该何去何从,仿佛失去了往日的欢乐。静下心来细细思量,心中悲痛万分!(二解) 鲔鱼有深潭可以栖息,仙鹤有桥梁可以停歇。鱼儿可以潜伏在水中,鸟儿有着长长的羽毛可以自由飞翔。
我却只能满心迷茫地搔首自问,这广阔的天地之间,有谁能了解我心中长久的伤痛。(三解) 银河明亮,寒气袭人,月色倾斜,滴漏声深沉。心中的忧愁难以排解,只能发出哀伤的吟唱,一遍又一遍地吟唱,希望能寄给我的知音。(四解) 黛玉看完信,心中充满了伤感。她又想:“宝姐姐不把这信寄给别人,单单寄给我,看来她也是因为我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啊。” 正在她沉思的时候,只听到外面有人喊道:“林姐姐在家吗?”黛玉一面把宝钗的信叠好,一面开口问道:“是谁呀?”话刚问出口,就看见几个人走了进来,原来是探春、湘云、李纹、李绮。大家互相问了好,雪雁端上茶来,众人喝着茶,闲聊了起来。
说起前年的菊花诗,黛玉感慨道:“宝姐姐自从搬走后,只来了两回,现在干脆有事也不来了,真是奇怪。我看她以后还会不会再来我们这儿。”探春微笑着说:“怎么会不来呢,她总归是要来的。如今她嫂子有些脾气,姨妈年纪大了,再加上薛大哥的事,自然得宝姐姐去照料,哪里还能像以前那样有空闲时间呢。” 正说着,忽然听到一阵呼呼啦啦的风声,吹落了许多树叶,打在窗纸上。过了一会儿,又飘来一阵清香。
众人闻到后,纷纷说道:“这是从哪儿来的香风?这又是什么香味?”黛玉说:“好像是木樨香。”探春笑着说:“林姐姐到底还是改不了南边人的习惯,这都九月了,哪里还有桂花呢。”黛玉也笑着说:“就是啊,不然我怎么不直接说是桂花香,只说好像呢。” 湘云在一旁说道:“三姐姐,你可别这么说。你还记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吗?在南边,这个时候正是晚桂盛开的时候。你只是没见过罢了,等你哪天去了南边,自然就知道了。”探春笑着说:“我能有什么事去南边?而且这些我早就知道了,用不着你们来炫耀。”
李纹和李绮听了,只是抿着嘴笑。 黛玉接着说:“妹妹,这可说不定。俗话说,‘人是地行仙’,今天在这里,明天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就像我,原本是南边人,不也来到了这里吗?”湘云拍手笑道:“今儿三姐姐可被林姐姐问住了。不光林姐姐是南边人到了这里,就是我们几个人也不一样。有的本来就是北边人;有的祖籍是南边,却在北边长大;有的在南边长大,又来到了北边,今天大家却都聚在了一起。
可见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人和地方总是有缘分的。”众人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探春也只是笑笑。 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大家便准备散去。黛玉送到门口,大家都劝她:“你身体才刚好些,别出来了,小心着了风。” 黛玉一边说着话,一边站在门口又和她们亲切地聊了几句,看着她们走出院子。她回到屋里坐下,此时天色已晚,林中的鸟儿都归巢了,夕阳也渐渐西沉。
因为史湘云说起南边的事,黛玉不禁思绪万千,心想:“要是父母还在,南边的景色,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山水秀丽,二十四桥的美景,六朝的遗迹,那该是多么美好。身边有许多下人服侍,做什么事都能随心所欲,说话也不用处处小心。坐着华丽的马车,乘着精美的画舫,看着红杏出墙,青帘招展,那时候我是多么的自在。可如今我寄人篱下,虽说有很多人照应,但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处处留心。
不知道前世犯了什么罪孽,今生才会如此孤独凄凉。真像李后主说的‘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啊!” 黛玉越想越伤心,不知不觉中,思绪已经飘到了那遥远的南边,沉浸在自己的回忆和感慨之中。
紫鹃走进屋子,看到黛玉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心想肯定是刚才大家说起南边和北边的事情,触动了黛玉的心事。于是她轻声问道:“姑娘们跟您说了好半天的话,想必您又费神了。刚才我让雪雁告诉厨房,给您做了一碗火肉白菜汤,加了点虾米,还配了些青笋和紫菜,您觉得怎么样?”黛玉轻声说道:“还行吧。”
紫鹃接着说:“还熬了一点江米粥呢。”黛玉轻轻点了点头,又说道:“那粥啊,应该你们两个自己熬,别让厨房里的人做,这样才好。” 紫鹃解释道:“我也担心厨房里做的不干净,所以我们打算自己熬。就是那汤,我也跟雪雁和柳嫂儿说了,让他们弄得干净些。柳嫂儿说,她会把东西准备好,拿到她屋里,让五儿盯着炖呢。”黛玉叹了口气说:“我倒不是嫌弃别人做的脏,只是我病了这么长时间,很多事都照顾不周,一直麻烦别人。这会子又要人家专门给我做汤熬粥的,难免会惹人厌烦。”说着,眼圈儿又红了。 紫鹃赶忙安慰道:“姑娘您这是想多了。
您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又是老太太最疼爱的人。别人想要在您跟前讨好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抱怨呢。”黛玉听了,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刚才说的五儿,是不是之前和宝二爷那边的芳官在一起的那个女孩儿?”紫鹃回答:“就是她。”黛玉又问:“不是听说她要进府里来吗?”紫鹃说:“是啊,本来是因为生了一场病,后来病好了才打算进来,可偏偏赶上晴雯她们闹出了事,就耽搁下来了。”黛玉说:“我看那丫头模样还挺干净利落的。”
正说着,外面的婆子把汤送来了。雪雁出去接的时候,婆子说:“柳嫂儿让我回姑娘,这汤是五儿做的,没敢在大厨房里做,就怕姑娘嫌弃不干净。”雪雁应了一声,把汤接了进来。黛玉在屋里已经听到了,就吩咐雪雁告诉那婆子回去,谢谢她费心了。雪雁出去传达了黛玉的话,婆子便离开了。 雪雁把黛玉的碗和筷子放在小几上,问黛玉:“还有咱们从南边带来的五香大头菜,拌点麻油和醋,您看好不好?”黛玉说:“也行,别太麻烦了。”
雪雁盛上粥,黛玉喝了半碗粥,用羹匙舀了两口汤,就放下了。两个丫鬟把碗碟撤了下去,擦净小几端走,又换上一张常用的小几。黛玉漱了口,洗了手,然后问紫鹃:“紫鹃,香添了没有?”紫鹃说:“我这就去添。”黛玉说:“你们把那汤和粥吃了吧,味道还不错,而且干净。我自己来添香就行。”两个丫鬟答应了,到外间去吃饭了。 黛玉添了香,一个人坐着。刚想拿本书来看,就听见园子里的风从西边一直吹到东边,穿过树枝,发出唏哗喇的声响。不一会儿,檐下的铁马也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很快,雪雁先吃完了饭,进来伺候黛玉。黛玉问道:“天气冷了,我前些日子让你们把那些小毛儿衣服晾一晾,晾过了吗?”雪雁说:“都晾过了。”
黛玉说:“那你拿一件来给我披上。”雪雁去抱来一包小毛衣服,打开毡包,让黛玉自己挑选。 黛玉伸手拿起毡包,发现里面夹着一个绢包儿。她打开一看,原来是宝玉生病时送来的旧手帕,上面还有自己题的诗,泪痕还清晰可见,里面还包着剪破了的香囊、扇袋,以及宝玉通灵玉上的穗子。原来,晾衣服的时候从箱子里翻出来,紫鹃怕弄丢了,就夹在这毡包里了。
黛玉不看则已,一看这些东西,也顾不上挑选穿哪件衣服了,手里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地看着上面的旧诗。看了一会儿,眼泪不由自主地簌簌往下掉。紫鹃刚从外间进来,就看见雪雁捧着一毡包衣裳在旁边傻站着,小几上放着剪破的香囊、两三截扇袋和铰折了的穗子,黛玉手里拿着两方旧手帕,上面有字迹,正对着它们流泪。 紫鹃一看这情形,知道黛玉是触景生情,想起了以前的事,料想劝她也没用,只好笑着说:“姑娘,您还看这些东西干什么呀,这都是那几年宝二爷和您小时候,一会儿好,一会儿闹,弄出来的笑话。
要是像现在这样互相尊重,这些东西怎么会被糟蹋成这样呢。”紫鹃本想逗黛玉开心,没想到这几句话反而让黛玉想起了刚来贾府时和宝玉的旧事,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 紫鹃又劝道:“雪雁还等着呢,姑娘您披上一件衣服吧。”黛玉这才把手帕放下。紫鹃赶忙拾起手帕,把香袋等东西包起来拿走了。
黛玉披上一件皮衣,心情郁闷地走到外间坐下。她回头看到案上宝钗的诗启还没收好,又拿出来看了两遍,感叹道:“虽然我们的境遇不同,但伤心的心情却是一样的。我也不免要写四章诗,编成琴谱,既能弹奏又能歌唱,明天写好寄给她,就当作是和她的诗吧。”
于是,黛玉让雪雁把外面桌上的笔砚拿来,蘸饱笔墨,挥笔写下了四首诗。她又翻开琴谱,借用《猗兰》《思贤》两操的音韵,与自己写的诗配好,然后写下来,准备寄给宝钗。写完后,她又叫雪雁从箱子里拿出自己带来的短琴,调好琴弦,练习了一下指法。
黛玉本就绝顶聪明,又在南边学过一段时间琴,虽然有些生疏,但稍微一琢磨就熟练起来了。她弹奏了一会儿,夜已经深了,便让紫鹃收拾东西,准备睡觉。这里就暂且不说了。
话说宝玉这天早上起床后,洗漱完毕,带着焙茗正朝着书房走去。刚走到半路,就看见墨雨满脸笑容地跑过来,迎头说道:“二爷,您今天可真是运气好,太爷不在书房,我们都放学啦!”宝玉半信半疑地问道:“真的吗?”墨雨忙说:“二爷要是不信,您看,那不是三爷和兰哥儿过来了嘛。” 宝玉顺着墨雨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贾环和贾兰在小厮们的跟随下,两人笑嘻嘻的,嘴里叽叽喳喳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正迎面走来。
看到宝玉,他们都赶紧垂手站定。宝玉问道:“你们俩怎么这就回来了?”贾环回答说:“今天太爷有事,所以放了一天假,说明天再去书房上学。” 宝玉听了,这才转身到贾母和贾政那里把这件事禀明,然后回到了怡红院。袭人看到宝玉回来,便问道:“怎么又回来了呀?”宝玉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她。可宝玉只在屋里坐了一小会儿,就又起身往外走。袭人见状说道:“这是要往哪儿去呀,这么着急忙慌的?就算是放了学,依我说也该养养神,休息一下呀。” 宝玉停下脚步,低下头,可怜巴巴地说:“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好不容易放一天学,要是不出去散散心,你也该心疼心疼我呀。”袭人见他说得可怜,便笑着说:“那就随你去吧。” 正说着,丫头把饭端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