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正儿八经走过场(1 / 2)

并汉 做梦中 3348 字 11天前

§0103§ 正儿八经走过场

《并汉春秋》:……中平末,并州刺史丁原赴京师,托先主以别驾从事暂摄州部事务。先主定下军管之策,统并州义从军管师。上罗黔首,下逐贼寇,时民力单尽,税赋匮竭,然先主以私济公,课劝农桑畜牧,兴修水利沟渠,植林防风沙,布草为地衣,节制各帐旗,数年如一日,并州一方,食足以饱,衣足以暖,黔首乐依。……

雒阳的事。

终究要传遍天下。

正在执行撤离任务的董氏商团商队人员。

不由再次感受到中平元年的优越感。

他们再次为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高兴。

果然如此。

少主每次家令。

之后必有大事发生。

这次也不例外。

郭嘉再次震惊。

四月中,刘宏崩,刘辩即位,袁隗、何进录尚书事,蹇硕死。

当初看到的字,再次成为现实。

这董先果然是传说中的仙人之徒,有仙人之能!

但不知这之后的走北邙,与董逃之事能否成真?

他有心试试看能否改变董先给局头的预言。

郭嘉提前在雒阳城只散布歌谣。

意在提醒当政者注意。

改变大汉的命运。

董先回到灵丘。

蔡琰带着董赦前来迎接。

一晃又是两年多没见妹妹了。

董赦已经六岁了。

胡氏与关平站在她们身后。

董赦已经知道,今天迎接的是自己的亲哥哥。

但她有些陌生。

她多希望自己的亲哥哥是身后的关平。

胡氏是自己的母亲。

蔡琰是自己的姊姊。

这些人才是一直陪伴自己长大的人。

灵丘董氏,有点份量的人都到场了。

这帮妇孺小孩只能远远看着。

董先一到灵丘,就先上桃山。

他接了丁原托付。

需要大量人才充实在并州各郡县。

以往因三互法,因修宫钱。

这边境郡县缺人已久。

董先想尽量控制并州。

那自然不能没有人。

好在有桃山书院。

有先锋部曲院校。

有桃花营。

众人见董先要上桃山。

于是只能陪同。

董固、董武、孟光一路不断向董先汇报近况。

董先时而点头,时而微笑。

蔡琰牵着董赦的手。

静静地一边看着。

心中挂念的小哥哥。

好好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自己只想这样好好看着。

桃花山上。

田晏、蔡邕率领一众学子,前来迎接董先。

董先看着越来越成规模的书院。

那一张张英气勃发的脸孔。

十分高兴。

在一路的掌声中进入蔡邕书房。

因为董先并不是来视察的。

时间紧急。

没工夫搞那些虚的。

但有件事,不得不提。

这事并不比董先受托接手并州来得轻松。

那就是叔叔董武说的。

今年董先已弱冠。

还未曾取字。

董武想请蔡邕为董先取字。

蔡邕看着董先。

也不客气,取过纸笔。

为董先写下进贤二字。

就等冠礼那天,为董先表字。

先,前进也,人之上,是先也。

进,登也。

贤,多才多能也。

这是蔡邕来到灵丘十年。

他所了解的董先。

总角之际,便能自创珠算,千字文,标点符号。

还能倡百工联合,执教百工讲堂。

无论是农业十法,还是冶炼要点。

无论是士商十要,还是抚育孤寡。

无论是公元历法,还是规模养殖。

无论是农政全书,还是天工开物。

甚至还有这能将知识传播天下的印刷神术。

好像真没有什么是董先不知道的。

在蔡邕看来,董先当得起进贤二字。

意在鼓励董先,继续登高望远,继续以多才多能服务乡里,造福黔首。

正当大家想要好好为董先办个加冠礼时。

竹使符到达。

皇帝宾天。

众人只能按礼痛哭。

天子驾崩,黔首自然不能表现得太高兴。

所以民间需停止举办一切喜庆活动。

这董先的冠礼,只能从简了。

董先办不了加冠礼。

他身为主角并没什么感觉。

但关注他的蔡琰却有些伤心。

她觉得。

这男子的加冠礼。

就意味着成年了。

可以娶妻生子了。

这对董先或许不是什么大事。

但,但自己早就年过及笄。

这些年陪着董先,经历生死,经历重病,经历荣耀,经历分别,经历悲伤,经历喜悦。

经历种种。

董先早已不是当初只提供安全感的小哥哥了。

逢年过节的邮书。

只属于他俩的符号。

不同形状的比心。

那收信时的喜悦与心动。

蔡琰觉得。

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况且从去年开始。

已经有不少人向父亲蔡邕打听。

自己也向父亲蔡邕表示过自己的想法。

一切只待心到渠成。

如今却凭生波折。

而蔡邕因蔡琰从小和自己一起流放朔方。

又因自己被鲜卑所擒。

这些年自己忙于整理教学书本。

他按董先提示的。

为不同年纪,不同层次的孩子制定了不同的书本。

尤其还吸取了董先的千字文、标点符号、数学公式。

重新编写了五经课本。

比如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大学。

由浅入深。

然后还发挥自己杂学博闻的优势。

编写数学,音乐,乐器,绘画,书法,历史等学科的课本。

还有就是整理汉史。

总之蔡邕的事情很多。

但也因为如此。

蔡琰总被忽视。

所以他对蔡琰感觉愧疚。

也因此事事尊重蔡琰的意见。

如今蔡琰过了及笄。

事关女儿终生幸福。

他自然要问个清楚。

蔡琰在父亲面前。

倒也很大方。

当着父亲蔡邕的面。

拿出了一封董先给她的邮书。

邮书很短:

“琰,安?!我欲有三,日、月与君。”

“日为朝,月为暮,君为朝暮。”

果然,蔡琰父女一起流放朔方。

连鲜卑当面杀人都遇见了。

还有啥事没见过的。

可偏偏从未见过如此情书。

这些年来。

蔡琰和董先鸿雁传书。

不曾中断。

这封露骨的邮书,仅仅只是其中之一。

但这邮书还是看得蔡邕老脸发烫。

蔡琰的坦白。

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蔡邕也有耳闻。

蔡琰若能和董先。

那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当蔡琰向父亲蔡邕坦露心事。

意在董先。

只待董先加冠。

蔡邕也不意外了。

蔡邕知道了蔡琰的心思。

自然也很上心。

算起来桃山书院开办以来。

称得上是蔡邕入室弟子的。

除了蔡琰、蔡睦之外,也只有董先和顾雍二人。

其余的人,一开始是由路粹、阮瑀,后来再加魏劭等人。

走的还是师兄教师弟的路线。

自己的女儿中意自己的弟子。

蔡邕也没啥不满。

况且这董先还未弱冠。

就已官居千石县令。

也不算辱没蔡氏门庭。

于是蔡邕请董先的叔父董武协助。

了解董先的心意。

毕竟蔡邕经历金商门事件。

有些话,只是当时情境所言,当不得真。

有些话,可说可听,却不可信。

比如刘宏。

所以蔡邕觉得还是要让叔叔董武去正式地确认一下。

比较放心。

若是董先也有此心意。

那也需安排三媒六聘。

正儿八经的走个过场。

事关董先终身大事。

董武身为叔叔。

自然不敢大意。

董先已经没有父母。

但还有自己这个叔叔。

还有灵丘董氏。

而自己也是灵丘董氏的家主和族长。

于公于私,自己都应出力。

董先今生,虽只弱冠。

但董先前世,却已知天命。

所以这种事也没啥好扭扭捏捏的。

这些年来,他与蔡琰鸿雁传书。

两人一直坦诚相待。

否则他也不会放心地把妹妹董赦交在蔡琰身边。

看到叔叔董武询问。

董先大大方方地承认。

这是大才女。

谁人不爱。

有趣的灵魂。

谁人不喜。

他的意思与蔡琰在信中已沟通过了。

就等加冠。

也就是法定的结婚年纪。

原本这事都很顺利。

加冠与成亲。

双喜临门。

但谁曾料到。

这丁原托付并州。

这天子驾崩。

那么多人在等着董先加冠。

可是偏偏办不成了。

于是蔡邕和董武身为双方的长辈。

干脆定下时间。

冠礼从简。

但嫁娶不能从简。

可推后一年。

来年董先二十一。

蔡琰十八。

正好合适。

接下来还有就是媒人的事,准备礼的事,等等。

这些自然不用董先和蔡琰操心。

有长辈呢!

到时他们只要做对工具人即可。

见众人当着自己的面商议自己的终身大事。

蔡琰有些不好意思。

但自己又很关心。

于是耐着性子,红着脸听完。

边上的董赦就没那么敏感了。

她开心地大叫着:

“姊姊要变嫂嫂了。”

“姊姊要变嫂嫂了。”

说实话,这蔡琰在她心中的地位,比哥哥董先还要强上几分。

董先自己倒是无所谓。

好事多磨。

这是常态。

一切顺其自然。

他目前最重要的事。

是要为接手并州做准备。

这些年,桃花山上,各地送来的孤儿越来越多。

这些孤儿,董先都效仿舅舅莫逊的做法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