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为自己保留颜面(1 / 2)

并汉 做梦中 3150 字 11天前

§0102§ 为自己保留颜面

《东汉书·灵帝纪》:……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辩即皇帝位,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临朝。大赦天下,改元为光熹。封皇弟协为渤海王。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时上军校尉蹇硕谋欲立渤海王协,发觉,下狱死。……

司隶的人谁也没想到。

曾经人流涌动,风光无限的董氏综合经营场所。

再一次人去楼空。

门前高挂的,依然是:

“东家有事,歇业整改。”

很多人不解。

但很多人也能理解。

因为有些人在自己的里聚周围。

见到了董氏货郎。

他们三三两两。

有的以诙谐逗趣吸引。

有的神志紧张保护。

有的则卖力推销。

总之,化整为零。

未尝不是一条新路。

董氏集团内有人离开雒阳。

也有人进入雒阳。

王政率领一队人马进驻北邙山房阿强租下的那一万亩山林中。

北邙山除了让天子北郊祭祀黑帝之外。

其本身就是一个墓园。

所以当年房阿强才能租山地,支持朝廷的建设。

经过十年的努力。

这里面什么都是现成的。

王政也不需要做什么。

只需要等待时机。

等待少主董先给他们的指示。

这次王政带来的人,不只有鹰鹞营的人。

还有黑山师的杨凤,和四海四营的虞翻。

他们组成临时工作组。

负责协调三个单位的工作。

虽然任务不同。

但在雒阳期间,都归王政制约。

这是先锋军的指令。

谁也不敢不从。

这就是在各师之上设增军来协调的好处。

以前虽然也有,比如董固。

但不是同一个系统,了解不多。

或者同样级别,凭啥要听你的。

总有些不服气。

现在有一个总协调的人。

避免各自单位互不隶属的矛盾。

其实大家都知道董先的心思。

有资格,能就任首届先锋军管理团队的人就那么几个。

心照不宣而已。

只是董先在等考核结果。

正所谓名正言顺。

考核出来,成绩摆在面前。

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

董卓也收到两条消息。

一条来自举主袁隗。

一条来自兄弟董旻。

消息内容都是一样。

天子刘宏,病危。

兵驻河东,勿动。

董卓看完,将密信放在火中。

看着它燃尽成灰。

眼神专注又残酷。

雒阳之中也不都是如此严肃。

还有一群快乐的小兄弟。

刘备和张飞正在曹操军中厮混。

尤其是刘备,一手顾应剑法。

让人不得不佩服。

而曹操呢,他带着自己的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

三人还在军帐中闲谈朝中大事。

对了,今天训练完后要马上回家。

卞夫人在家等着。

家中还有一些跟随他从谯县来到雒阳的族人。

虽说曹操已经是典军校尉。

但哪个朝代不是这样。

京师的大官多如牛毛。

虽是校尉。

那又怎么样呢?

说不定隔壁邻居,还曾就任三公九卿呢?

董先收到刺史丁原的书信。

意思很简单。

丁原赴朝廷述职。

这并州之事。

就暂时交给自己这个别驾从事负责。

拿着盖有并州刺史印信的书信。

就好比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董先知道,历史的时间节点已到。

于是整理行装。

他要先回一趟灵丘。

同时让李弘、成、武。

向四方传书。

犹如中平元年前一样。

董氏集团再次进入严肃阶段。

但这次下发的不是歇业整改家令。

而是董氏动员家令。

第一条,便是沙汰人员,去留自由,区分你我,杜绝摇摆反复之人。

董先要留下的是那些始终如一,愿意信任自己的人。

有限的资源也要向这批忠诚的人倾斜。

第二条,就是转移老弱妇孺,南到珠崖儋州岛,北到太行山与灵丘。

各郡所有避难土楼坞堡,只留下十八岁到四十岁的男人。

并适当留些百工匠人和医匠用于修缮和医疗防疫。

家中仅一名男丁,全家撤离。

家中有兄弟二人,兄留弟撤。

家中父子皆全的,父留子撤。

这条是让守护土楼坞堡的人能少些家庭牵挂,专心守护家园。

第三条,以避难土楼坞堡为中心,各地综合经营场所为补充。

以铺面坐贾为辅,货郎行商为主。

以集体机动行商,来规避损失,并调查情报。

特殊商品,要求先下订,凭订单生产,并要求客户自取,减少风险。

董先需要一支更加灵活机动的情报刺探队伍。

能有什么比行商来得更有利,更便捷,更不引人注目呢?

第四条,保卫家园,严格管控,不许没有门籍之人进入避难土楼坞堡。

全员编组,进行训练,每时每刻都要有人值班,有人准备应急出战。

相当于进入战备等级了。

让大家提高警惕。

增强责任意识。

第五条,结合年初的考核令,到时将会进行改组,各单位引荐优秀者前往灵丘。

这条还是延续以往的选贤举能。

但还有画大饼的味道。

第六条,自力更生,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注意控制物资消耗,不可浪费。

这条则是要提醒要节俭,预示着将来日子的艰难。

第七条,力所能及地帮助善待当地黔首。

还是一如既往延续血融于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

只是要力所能及,别到时所有人都没希望。

第八条,一切行为,以安全为主,直到新的董氏家令颁发,不然全员按此执行。

最后这条就是让大家若是抵抗不了,就撤。

而且这次的家令,将执行一段时间。

不像中平元年的歇业整改家令,只执行一年。

中平六年的新八条,将彻底改变董氏的经营模式。

由以前的坐等客人上门为主的销售模式,改成上门售货为主的模式。

从以前驻地前售货,中住宿,后作坊的经营模式,改为订单管理模式。

以土楼坞堡为中心,综合经营场所为补充的战时蛛网模式。

这将更有利于情报调查。

同时也让留守的人员更适合作战。

四月,十一,清晨。

自从初六那天刘宏醒来。

把事情交代给蹇硕之后。

就再也没有醒来了。

而蹇硕得到刘宏嘱托。

便调了上军校尉麾下司马潘隐率兵进驻南宫外围。

他对刘宏和刘协的忠诚。

让他别无选择。

纵然是死,也要向前。

太医令脂习照常入宫为刘宏诊看察访。

这些天的情况都是一样。

脂习只是询问近侍。

国家可有醒来。

得到否定的回答。

脂习便按照惯例。

天子生病,需先让人代尝。

脂习将最近一次煎煮的药。

依次端给刘宏的药监、近臣、常侍、小黄门。

药量比刘宏服用的还要多二成。

然后才准备服侍刘宏服药。

但这次却没有如愿。

刘宏安静地躺在床榻之上。

药水从嘴角流了下来。

近侍手忙脚乱擦拭。

脂习这才感到紧张。

他赶紧上前请脉。

发现刘宏已经没有气息。

国家宾天。

天子驾崩。

这事首先在宫内传开。

何皇后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刘宏的最后一道旨意。

那道在她心目中做为夫妻最后的遮羞布。

从一个父亲口中。

得到对儿子的肯定。

她心中又恨又气。

若不是这皇后位子。

她都想把刘宏拖起来问个清楚。

但身在其位,她无法,也不能做此逾越之事。

何皇后只能按礼法要求。

诏请大将军和三公主持丧事。

大将军何进听到天子驾崩的消息。

赶忙准备入宫。

但人到南宫殿外,遇到旧识潘隐。

要不怎么说用人重要。

这蹇硕身在禁中。

无法识人用人。

这上军校尉手下。

早已被渗透得像个筛子。

潘隐对着何进使眼色。

何进觉得有异。

于是心生警惕。

然后立刻改变主意。

并抄近路返回军营。

随后引兵驻扎在百郡邸。

并对外声称自己生病了。

无法入宫陪丧。

得知何进并没按自己计划中的那样被引入宫。

蹇硕不由叹了口气。

他原本想听从刘宏遗命。

在何进入宫陪丧时,于途中取其性命。

等杀掉何进后,马上拥立刘协即位。

然后外封刘辩为藩王。

令何氏随子就国。

怎奈造化弄人。

他指派的司马竟是与何进有旧识的潘隐。

一招错,步步落。

他只能另想办法。

袁氏宅院。

后将军袁隗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王芬不给力。

但这天,还是很仗义的。

没让他等太久。

离二十九之数,又少一位了。

下一任就是第二十八代。

很快了,很快了。

袁氏天下仲姓的目标。

一定能得以实现。

一定要帮助何进。

让刘辩即位。

袁隗也见过两位皇子。

这刘协若是即位天子。

定然比刘辩更难对付。

按要求,三公九卿皆要进宫。

但如今大将军何进龟缩军营称病不出。

新任太尉刘虞的诏书,尚未加盖天子印玺。

也尚未发出。

人也未到雒阳。

只能由司徒丁宫和司空刘弘二人共同主持大局。

二人率领百官,皆身穿白衣。

头上系着白色巾帻。

无人戴冠。

神情哀凄,如丧考妣。

大丧开始。

雒阳全城关闭。

南北二宫,闭门警戒。

所有近臣、中黄门手持兵刃,宿卫大行。

所有虎贲、羽林、郎中署均要戒备森严。

北军五校,需围绕南北二宫屯驻。

谨防有失。

黄门令、尚书令、各御史、谒者不分白天与黑夜。

不断巡查。

以防有人不认真履行职守。

丁宫和刘弘依礼把刘宏的手足拉开放直。

依礼洗浴。

何皇后带着刘辩与刘协,边哭边顿足,有如礼制。

刘辩还有些不知所措。

刘协哭得泣不成声。

何皇后假哭流涕,内心怨声不断。

但刘宏已经不知道这些了。

他口中含着难得一见的大珍珠,身上缠着十二重缇缯,并覆着金缕玉衣。

一动也不动。

任由人在他的身体下加冰盘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