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节 新币制(2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537 字 9个月前

“首长,这是檄文的清样。”他的秘书走了过来,递过一张大幅面的纸卷。他展开纸卷,上面是用漂亮的宋体字印刷的《讨朱明檄》,微微发黄的白色纸卷上,黑色的字体笔画清晰,非常的漂亮。

这篇象征宣战书的檄文是大图书馆请了几个精通古汉语的元老一起斟酌出来的,原本想请刘大霖这位进士老爷“斧正”,后来考虑还是不要刺激他了,万一这个他们千辛万苦树立起来的标杆型人物一时想不开自尽,他们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

“稿子校对过了吗?”他问道。

“三校都做过了。”

“先印五百份。”林佰光吩咐道,在“印刷许可”上签了字。

“是,首长。”

这里是广州情报站的总站。情报站现在就设在广州大世界。林佰光带着他的人马通宵达旦的在这里指挥着广东全省的秘密活动。眼下的重点是为接管广州作准备。

几个月前这里设立了一个秘密印刷厂,从临高运来各种印版送到这里开始印刷各级军管会需要使用到的各种文书、表格、传单、小册子、告示和证件。仓库里,各种“占领用”印刷品堆积如山。连即将发行的新钞票“银元储备券”也运来了几十箱。按照计划,完成珠三角的占领之后就开始全面推行新货币体制。

在此之前,德隆已经开始逐步回笼广东市面上的粮食流通券。当然,本身这种纸币在市面上的流通就不多,主要是广州有少量的使用,使用的对象也主要是紫记名下的几家企业,所以回笼工作并不困难。

经济工作是接管之后的首要工作。治安的好坏和经济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发行新币,推行新币制又是元老院政权接管广东之后的首要任务。

过去元老院统治的只是一个海南岛,货币流通的圈子非常小,商品流通更是处于严格的管制之下,流通券和白银的关系受到控制的强制结汇体系,白银输入之后要换成流通券才能在市场上流通,而流通券也不具备对外支付能力。外来商人在海南岛的获利要么通过购买本地商品来消耗,要么重新兑成白银。

一旦占领广东,他们就将占据17世纪中国的第二大商品市场,无论是商品流通的总量还是范围,都远远超过海南。再继续沿用粮食流通券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需求。使用新货币体系也就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

新得货币体系采取的是银本位制度。这是综合考虑了当地土著的使用习惯、接受能力和商品流通需求作出的决定。白银是土著普遍认可的贵金属,不像纸币那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推广和宣传。白银本身的存量又很大,币材充裕。以元老院掌握的冶金和机械加工水平来说,可以轻松的制造出含银量不高,但有品相精美看上去“货真价实”的银币来。仅仅通过收集市面上的秤量白银重新铸币,其中获得的铸币税收益就非常可观。

财经口提出推行银币的好处还不仅在此,通过银币的发行,还可以发行代币券,也就是发行所谓的“银元储备券”。有了实体银元作为背书,纸币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为将来彻底变为信用货币,全面流通纸币做准备。

在距离广州几百公里之外临高,一场紧张的技术会议正在举行。虽然到场的大多数机械加工和冶金方面的元老,却也有几位财经口的元老慷慨陈词。

他们正在举行的会议讨论的正是已经拖延了许久的新货币的问题。

在临高,关于货币的讨论中唯一得到共识的是必须采取新币制来取代目前的粮食流通券,除此之外,有关是否要采用贵金属本位,铸币的材质都有过广泛的争论。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是主张采取银本位体系,发行银币;一派坚决要求废除铸币,采取纯纸币的信用货币流通体系;最后一派是主张采用贱金属来发行铸币――也就是所谓“秘银派”。不过这一派因为冶金口拿不出不锈钢和工业化冶炼的铝材,目前已经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