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龙集贞观正十三,王宣大众把经谈。
道场开演无量法,云雾光乘大愿龛。
御敕垂恩修上刹,金蝉脱壳化西涵。
普施善果超沉没,秉教宣扬前后三。
贞观十三年,岁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陈玄奘大阐法师,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长安城化生寺开演各种妙经。此时皇帝已经早朝完毕,文武大官们乘着凤辇龙车,离开金銮宝殿,直奔寺庙前,参拜佛祖。这一幕如何描述呢?真是:天空洒下瑞气,万道祥光。仁风轻轻吹拂,阳光明媚非常。
官员们环佩齐整,前后排列。五卫的旌旗列在两旁。执金瓜、擎斧钺,双双对对;绛纱烛、御炉香,堂堂庄严。龙飞凤舞,鹗荐鹰扬。圣明之天子端正,忠义之大臣良善。福祉延续千年,太平赛过尧汤。还可以看到举着曲柄伞,身穿滚龙袍,辉光相射;佩戴玉连环,手持彩凤扇,瑞霭飘扬。戴着珠冠,系着紫绶金章。护驾的军队有成千队,将官们成双列队。这位皇帝心怀虔诚,沐浴后尊敬地奉行佛法,皈依善果,高兴地拈香。唐王大驾早已到达寺庙前,吩咐停止音乐,下了车,引领着官员们一同拜佛,拈香礼佛。三次行礼完毕后,抬头观看,果然是一个美丽的道场,只见:幢幡飘舞,宝盖飞闪。幢幡飘舞,彩霞在空中摇曳;宝盖飞闪,红电在阳光中闪烁。佛像庄严端正,罗汉们威严庄重。瓶中插仙花,香炉焚檀降。瓶中插仙花,宝刹上华丽辉煌;香炉焚檀降,清香云雾透过天空。新鲜的水果堆满了朱盘子,各种糖酥制品摆放在彩色的桌案上。高僧们列队诵经,愿意拯救孤魂使其摆脱苦难。太宗和文武官员都拈香参拜,向佛祖金身行礼,拜谒罗汉。然后看到大阐都纲的陈玄奘法师引领众僧向唐王行礼。礼节完成后,各自安排坐位,法师呈上济孤榜文给太宗看。榜文上写道:“至德深远,禅宗静默。清净灵通,弥漫于三界。千变万化,统摄阴阳。体用真常,无穷无尽。观察那些孤魂,深感哀怜。此乃太宗圣命:选集众僧,参禅讲法。大门敞开,广施慈悲之舟楫,普渡苦海众生,救离六道的疾苦。引导他们走上正路,广泛展示他们的潜能;动与静皆无为,实现了纯净的境界。借助这个良好的因缘,期待在清都绛阙中受到奖赏;乘着吾主的胜会,解脱地狱的羁绊。早日登上极乐,自由自在地前往西方。诗曰:一炉永寿香,超越生死;无边妙法宣,天恩无尽。冤孽尽消除,孤魂皆脱离狱。愿保佑我国家,太平万年的福。”太宗喜欢地看了,对众僧说道:“你们要坚持真诚的信心,切勿懈怠佛法事业。待功成事隆,各个皆有福报时,我一定会重重赏赐,决不是空过劳。”那一千二百个僧侣齐声鞠躬致谢。
当天的三餐已经结束,唐王驾车返回。等到正式会议在七天后举行时,再次请来拈香。此时天色已晚,各官都退去。晚景如何呢?你看那:万里长空色彩淡漠,归鸦几点飞落栖停。满城灯火熄灭,人烟静寂。此时正是禅僧入定时。整夜陷入宁静景象。
第二天早晨,法师再次升座,聚众诵经,此处不再详述。
却说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自领了如来佛的指示,在长安城寻找取经的善人,但长时间未能找到真正有德行的人。忽然听闻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举行大会,又见到了法师坛主,竟然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世的佛子,也是菩萨当年带到人间的长老。菩萨非常高兴,便将佛赐的宝物拿到长街上与木叉一起卖掉。你猜他卖的是什么宝物?有一件锦缎异宝的袈裟,九环锡杖,还有三个金箍紧密地藏着,在等待以后使用,只将袈裟和锡杖卖出去。长安城中,有一些选不中的傻僧,恰好有几贯村钞。他们看到菩萨变成患病形象,穿着破烂衣袈裟,赤脚光头,手捧着袈裟,发出绚丽的光芒,就上前问道:“那个患病的和尚,你的袈裟卖多少钱?”菩萨说:“袈裟价值五千两银子,锡杖价值二千两。”那些傻僧笑道:“这两个疯子!这两样东西也值七千两银子?除非穿上能长生不老,才值得这么多!拿回去吧!卖不出去!”菩萨没有争论,与木叉继续向前走。走了一段时间,到达东华门前,正碰上宰相萧都散朝而回,众人踏喝开道。而菩萨公然不躲避,当街拿着袈裟,径直走向宰相。宰相停马观看,见袈裟放射出绚丽的光芒,便让随从问卖袈裟的要价。菩萨说:“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萧都问:“这样贵有何好处?”菩萨答道:“袈裟有好处和不好处,有要钱的情况,也有不要钱的情况。”萧都问:“何为好处?何为不好处?”菩萨答道:“拥有了我的袈裟,不会沉沦,不会堕入地狱,不会遭受恶毒之难,不会受到虎狼的攻击,这就是好处;若是贪图享乐、追逐狂欢的愚僧,不守斋戒的和尚,毁谤经典、诽谤佛陀的凡夫俗子,很难见到我的袈裟,这就是不好处。”
又问道:“何为要钱,何为不要钱?”菩萨说:“不遵循佛法,不尊敬三宝,强行购买袈裟和锡杖,要卖它们七千两银子,这就是要钱;若是敬重三宝,见到善行感到喜悦,皈依我佛,有所承受,我会情愿送给他们袈裟和锡杖,与他们结下善缘,这就是不要钱。”萧都听了,倍添春意,知道他是个好人,立即下马,与菩萨礼貌地相见,口称:“大法长老,请恕我萧都的罪过。我大唐皇帝非常喜好善行,朝廷上的文武官员也都奉行。现在筹备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可以给大都阐陈玄奘法师穿用。我和你一同入宫见驾吧。”
菩萨高兴地应允,转身前行,径直进入东华门。黄门官报告,得到诏令,将菩萨引至宝殿。萧都带着两个疥癞僧人站在台阶下,唐王问道:“萧都,你前来奏报什么事情?”萧都跪伏在阶前说:“臣在东华门前遇到了两位僧人,他们正在卖袈裟和锡杖。臣想法师玄奘可以穿戴此服,所以引领僧人恳请陛下的见面。”太宗非常高兴,便问袈裟价值多少。菩萨和木叉站在阶下侍立,并没有行礼,回答说:“袈裟价值五千两银子,锡杖价值二千两。”
太宗问道:“那袈裟有何好处,就值那么多钱?”菩萨回答道:“这袈裟披在身上,就能免受大鹏蚕的伤害;挂在颈间,就能获得超凡一步入圣的妙法。坐着时,万神都向你行礼;走动时,七个佛随时随地跟随你。这袈裟是由冰蚕吐丝织成,巧匠将其编织成纺线。仙女们织制,神女们完成。每一寸上都绣满了花纹,每一片都互相辅助,堆砌成锦绣图案。它闪烁着光芒的碎片,色彩亮丽,犹如宝石一般。穿上它就会被红色雾气所环绕,脱下来则是一段彩云飞翔。透过三天门,散发出玄妙的光芒,在五岳山前散发出宝气。上面还嵌有西番莲,闪烁着宝石般的星点。四个角上有夜明珠,顶部间有一颗翡翠。虽然没有完全照耀本来的本质,但它发出了八个宝石的光芒。这袈裟在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遇到圣人时才穿戴。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几层包裹透过虹霓的光芒;遇到圣人时穿戴,惊动众神鬼。上面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还有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它散发出沁白的光芒,与太阳争艳。条条仙气充满空中,朵朵祥光捧着圣人。条条仙气充满空中,照亮了天空;朵朵祥光捧着圣人,洒遍了世界。它可以照射山川,让虎豹感到害怕;可以映照海岛,使鱼龙动荡。它两边有销金锁,领口上有连环白玉琮。诗曰:三宝庄严道可尊,四生六道皆有论。明心悟法传智慧,展性施行照世间。守护身体庄严金世界,净化心灵如玉冰。自从佛陀制定袈裟后,万劫之间谁敢断绝僧人的龙根?”
唐王在宝殿上听了,非常高兴,又问道:“那个和尚,九环杖有什么好处?”菩萨回答:“我的锡杖是九连环,铜镶铁所制,九个环节上永远生长着仙藤。握在手中,嫌弃看起来苍瘦;下山轻带,白云随行。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沾染红尘的污秽,喜与神僧一同攀登玉山。”唐王听了,即命展开袈裟,仔细观看,果然是件好物,他说:“大法长老,实不瞒您,我现在大力倡导善行,广泛播种福田,在化生寺聚集了众多僧人,宣扬经法。其中有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法名玄奘。我打算买您的这两件宝物,赐予他使用。你提的价格是多少?”菩萨听了,与木叉合十皈依,念佛名号,行礼说:“既然他有德行,我情愿免费将这些宝物赠送给他。”说完,立即转身离去。唐王急忙拦住萧都,站在殿上,问道:“你刚才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我要买,却说不要钱,是否觉得我倚仗皇位,强要你的东西?根本没有这样的道理。我要按照你提的原价支付,决不可推辞。”菩萨举起双手道:“我先前就有一个愿望,已经说了,如果他敬重佛陀、珍视三宝,见到善行就感到喜悦,对我佛陀皈依,不要钱,我愿意赠送给他。现在见陛下具备明德和善行,尊敬我佛门,况且这位高僧有德行,宣扬大法,理应奉上,决不要钱。我愿留下这些物品告辞。”唐王见他如此认真而又愉悦,随即命令光禄寺摆设素宴以示感谢。菩萨再次坚决拒绝,畅然而行,回到了都土地庙中隐居,不再详述。
接着说太宗举行午朝,命魏征带来诏令,宣玄奘前来入朝。那位法师正聚集众人登坛,诵经念偈,刚听到有诏令,随即下坛整理衣物,与魏征一同前往朝见皇帝。
太宗说:“法师请来为了证实善事,辛苦了,无物可酬谢。刚才萧都迎来了两位僧人,愿意赠送一条锦缎异宝的袈裟和一条九环锡杖。现在特别召请法师领走使用。”玄奘磕头致谢。太宗说:“如果法师不推辞的话,可以穿上让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