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吉来到溪边,看见子牙独自坐在垂柳之下,鱼竿悬浮在绿波之上,自娱自乐地唱歌。武吉走到子牙身后,轻声叫道:“姜老爷!”子牙回头看见武吉,问道:“你就是那天在这里的樵夫吗?”武吉回答:“是的。”子牙说:“那你那天是否打死人了?”武吉慌忙跪下哭泣,告诉道:“小人是山中愚夫,手持斧子,无知之辈。怎能明了深奥之理?肉眼凡胎,难辨高人。前日因为愚见得罪了老爷,小人无知,冒犯了尊颜。老爷是大人物,不同于我们这些小人,恳求姜老爷宽恕,大发慈悲,广施怜悯,普度众生。那一天离开老爷后,我走到南门,恰好遇见文王驾临,我挑柴时闪躲,不料柴头脱落,竟然打死了门军王相。文王判了我有罪,应该受到死刑。但我为了老母无人照料,最终会成为无法掩埋的沟渠之鬼。幸亏上大夫散宜生为我启奏了文王,让我暂时回家,为母亲处理一切,完善准备,不久就去赔偿王相之命。然而在这个情况下,母子的命运仍不得安宁。今日特地前来见姜老爷,希望您能怜悯拯救我微不足道的余生,保全母子的命。我情愿草衔环佩,效忠您,绝不敢背离您的大恩!”
子牙说:“定数难以改变,你既然打死了人,就应该偿命。我如何能救你呢?”武吉悲伤地跪下,哭求道:“老爷您慈悲待待万物,无处不施舍怜悯。如果能救全母子之命,我将感激涕零,终身难以忘怀。”
子牙见武吉诚心诚意地前来求救,也知这个人后来必定有所作为,便说:“你要我救你,那你就得拜我为师,我才能救你。”武吉听了,当即跪拜称师。子牙说:“既然你已经成为我的弟子,那么我就不能不救你。现在你要立即回家,找一个坐卧之地,挖一个坑,深四尺。到了黄昏的时候,你就躺在坑里,让你母亲在你头边点一盏灯,脚边点一盏灯,或者撒一些米、饭在你身上,再撒一些乱草。整个夜晚都在坑里,第二天早上起来后,就继续做生意,就再也没有事了。”武吉听从师父的指示,回到家中按照师父的话去行动。有诗为证:
文王先天数,子牙善厌星。
不因武吉事,焉能涉帝廷?
磻溪生将相,周土产天丁。
大造原相定,须教数合冥。
说完,武吉回到家中,满心欢喜。母亲问道:“儿子,你去求见姜老爷,情况如何?”武吉将一切告诉了母亲。母亲非常高兴,遵照指示,让武吉挖坑点灯。暂时不表。
此时子牙在半夜三更,放下头发,拿起宝剑,踏罡步斗,结印念咒,与武吉共同厌星。第二天一早,武吉前来拜见子牙,口称“师父”,然后下拜。子牙说:“既然你已经拜我为师,你就要随时听从我的教导。你挑柴卖柴的事情不是你的长策。从早晨起来就去挑柴卖,到夜晚时候再来学习兵法。现在纣王无道,天下四百诸侯都在反乱。这是混乱之秋,你要专心学艺,如果能有所作为,就是天子之臣,不是一般的挑柴之人。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有云:‘学成文武艺,财富归于帝王家。’你拜我为师也是有原因的。”武吉听了师父的教导,日夜全心全意地学习,不离子牙,专心学习武
艺和《六韬》兵法。暂且不表。
过了一段时间,散宜生想起武吉的事情,发现已经半年多没有回来了。宜生进入内宫见到文王,禀告道:“武吉因为打死王相,我向陛下禀报过,文王下令暂时放他回家,为母亲办理后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他还没有回来领受处罚,这恐怕是有些狡猾的人。陛下可否通过占卜来验明真相?”文王点头叹息道:“武吉并非狡猾之人,他因为害怕刑罚而投入深潭自尽。就算按照正统法律,他也不是故意打人致死,只是误伤而已。虽然有罪,但并不应该死刑。他反而因为畏罪而自杀,我深为怜悯。”说完,文王叹息了好一会,然后君臣各自退去。
捻指间光阴匆匆,果然岁月如流。一天,文王与文武官员闲居无事,看到春光明媚,柳垂花放,桃李争奇,韶光正盛。文王说:“此时春天景色繁华,万物蓬勃发展,心情畅快。我与诸位子弟、大臣一同前往南郊欣赏春色,共同享受山水之乐,以表达寻芳之欢愉。”散宜生上前启奏道:“大王,昔日在灵台之际,有飞熊的征兆,主西岐得到英才之辈,主君有智慧的辅佐。而今春光明媚,百花争妍,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南郊欣赏春光,二是寻访山野之间的英才。我们随行,南宫适、辛甲担任护卫,正途中会与民同乐。”文王非常高兴,随即发布命令:“明天一早前往南郊行乐。”第二天,南宫适率领五百护卫出发,步行至南郊,围成一圈。众武士整装出城,与文王一同前往南郊,欣赏到了美好的春光景色:
和风拂面,百花争艳。桃花像火,柳枝垂金。嫩芽初露,各种百草已经长出。芬芳的草地铺满了锦绣,娇媚的花朵在春风中轻摇。林中传来奇特的鸟鸣声,树外弥漫着轻雾。黄鹂和杜宇的鸣叫回荡在空中,助游人欢乐;柳絮随风飘落,花瓣随水漂浮,水面上展现出美妙的画面。几个牧童骑着短笛,背着牛前来,几个农民在田间辛勤耕作,几个采桑的人背着桑篮前来,几个采茶的人唱罢歌步入茶园。青色与红色的春光富丽,一片花丛与一片柳林,花朵和柳枝争妍斗艳。无限美丽的春光,让人欣赏不尽,溪水边的春水戏闹成双的鸳鸯。
诗曰:
人人都迷恋春三月,乐意留连于春光。
劝君莫忘三春景,时间宝贵如同金。
继续听说,文王与众文武一同出行欢乐,眺望四周人来人往,田间地头,草地上,或是携带美酒在溪边欢笑,或是唱歌漫步在绿色的园林。君臣一同畅快地行走,不禁感叹:“君主贤明,臣下忠诚,士民都充满了欢乐。”宜生连忙马上欠身回答道:“主公,西岐之地胜似尧天。”
君臣欢欣行乐之时,突然听到一群渔人唱歌而来:
忆往昔成汤扫除桀暴,十一次征讨,从葛方始。
他威严的形象,天人之尊,义旗一举,百姓安定安宁。
如今已过去六百多年,我们得到了众多的恩波,祝网之德即将结束。
生肉悬于树上,酒泡在池中,鹿台积满了血,高达千尺之巨。
那内部荒凉,外部也荒芜禽鸟,四海之间嘈嘈喧喧,沸腾不已。
我们原是来自沧海的旅人,洗耳不闻亡国的声音。
白天不断欣赏波涛,夜晚观赏星斗,就像垂钓孤舟于广阔的大海。
孤舟垂钓不如天地辽阔,白发俯仰间见天地的沧桑。
文王听了渔人的歌声,对散宜生说:“这歌曲的韵律奇特,其中必定隐藏着大贤人物。”文王命令辛甲:“去请那位创作这首歌的贤人前来见我。”辛甲遵命,前去与渔人会面。渔人们纷纷跪地,辛甲问道:“为什么你们都是贤人?”渔人回答:“我们早晨出门捕鱼,现在回来没有事情做,所以我们都是闲人。”不久,文王到来,辛甲向前回报:“这些人都是渔夫,不是贤人。”文王说:“我听过这首歌,其中的韵律清奇,内里一定有大贤之人。”渔人们说:“这歌不是我们普通人创作的。三十五里外有一条磻溪,在那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唱这首歌。我们听得很熟悉,所以随口唱出来,真不是我们创作的。”文王说:“诸位可以退下了。”渔人们行礼离开。
文王马上领会了歌词的意义,称赞道:“好个‘洗耳不听亡国音’!”大夫散宜生问:“‘洗耳不听亡国音’是什么意思?”昌回答:“大夫不知道吗?”宜生说:“愚昧不懂深意。”昌解释:“这句话源自尧王访问舜天子的故事。昔日尧有德,却生了一个不肖之子。为了不失去民心,尧私下调查,准备让位。有一天,他走到山中的僻静之地,看到一个人倚着溪水,用一个小瓢在水中转来转去。尧问道:‘你为什么把瓢子放在水中转动呢?’那人笑着回答:‘我看破了世俗的虚荣名利,舍弃了家产、妻子,远离了是非之门,走上了超脱尘世之路,在深山中隐居,吃简单的食物,享受着自然的乐趣,以此度过一生,这就是我内心的愿望。’尧听后非常高兴:‘这个人眼中看不上一生的荣华富贵,远离了红尘俗世,确实是个杰出的人才。我应该把帝位让给他。’尧说:‘贤者啊,我不是别人,我就是帝尧。我看到你德行高尚,想要将皇位传给你,可以吗?’那人听后,拿起小瓢,一脚踩碎了它,用双手捂住耳朵,跑到溪边洗耳。正在洗的时候,又看到另一个人牵着一头牛前来饮水。那人说:‘牛要喝水了。’但那人继续洗耳。后者再次说:‘你的耳朵已经洗净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洗呢?’那人洗完后,回答说:‘刚才帝尧传位给我,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我洗了一会,耽误了牛喝水。’那人听了这番话,便把牛引到上游饮水。又说:‘你干什么要走?’前者回答:‘你洗污了水,怎么又污了我的牛的嘴巴?’这就是古代高尚之人的品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洗耳不听亡国音’。”在马上的各位官员听了文王的解释,也就同时聆听了关于前朝兴衰和后国遗迹的谈论。
君王和臣子们骑马同行,共享酒杯,与百姓共庆。他们看到桃花盛开、梨花飘香,湖水呈现鸭绿、鹅黄之色,听到莺鸟嘹亮的歌声和紫燕的呢喃。微风吹过,不为游人的欢乐而停息,只有春景独自崭新。君王与臣子们都在行进,突然看到一群樵夫在歌唱:
凤凰不稀罕,麒麟不是不存在,但唏嘘治世之难免污浊。
龙一旦兴起,云腾风起;虎一旦出世,风云变色。世人却徒然惋惜寻找贤路。
君王岂未见,那些田野之士,内心欢乐于效法尧舜,手执犁锄。
三使聘请却不曾遇到成汤,心怀儒道学问却被视若无物。
再者
,傅岩子,孤寒地里的穿蓑衣戴草帽的田夫,居于寒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