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田、晁雷将姜环押解到西宫并跪下。黄妃说道:“姜娘娘,你的对头来了。”姜后在屈刑的折磨下睁开了眼睛,骂道:“你这个贼子!是谁指使你陷害我,你敢诬陷我策划谋杀君主!天地神灵也不会庇佑你!”姜环说道:“娘娘派遣小人,小人岂敢违背旨意?娘娘不必推辞,这是实情。”黄妃大怒:“姜环,你这个男子汉!你看见姜娘娘承受如此残酷的刑罚,无辜遭受绝命之苦,天地神灵,必定会杀你!”暂且不说黄妃的审问,接着说东宫的太子殷郊和二殿下殷洪正在东宫无所事事地下棋,突然见到东宫的太监杨容前来报告:“千岁,出事了!”太子殷郊此时只有十四岁,二殿下殷洪只有十二岁,年纪尚小,还贪玩耍,竟然没有在意。杨容再次禀告道:“千岁,不要再下棋了,现在宫闱中出了大祸,家破人亡!”殿下急忙问道:“发生了什么大事,宫闱受到了什么祸害?”杨容含泪回答:“启禀千岁:皇后娘娘不知道是谁陷害,天子怒火中烧,剜去了她一只眼睛,烙下了她的双手,现在正在与刺客对话,请千岁快救娘娘!”殷郊大叫一声,与弟弟一起离开东宫,直奔西宫而去。进入宫内后,他们急忙来到殿前。
太子看到母亲浑身染血,双手焦黑,发出难闻的臭味,不禁心痛得颤抖,跪在姜后身上痛哭道:“娘娘为何受这样残酷的刑罚!母亲,即使您有大罪,也是位于中宫之上,怎么能轻易加以刑罚呢?”姜后听到儿子的声音,睁开一只眼睛,见到儿子,大声叫道:“我的儿啊!你看我被剜去了眼睛,双手被烙焦,刑罚如此残酷。这个姜环,害我谋逆,妲己进献谗言残害我的眼睛和手,你要为母亲明冤洗脱冤屈,也是我养育你的一场苦难!”说完,大声叫道:“我宁愿死!”然后哽咽而断气。
太子殷郊见母亲气死,又看到姜环跪在一旁,殿下问黄妃:“姜环是谁?”黄妃指着姜环说:“跪着的这个恶人就是你母亲的对头。”殿下大怒,只见西宫门上挂着一把宝剑,殿下拿起剑来:“好逆贼!你胆敢心怀刺杀之意,敢陷害我母亲!”一剑将姜环砍成两段,鲜血溅满了地面。太子大声叫道:“我要先杀妲己,以报母亲之仇!”提着剑出宫,快步如飞。晁田、晁雷见殿下手持剑前来,只知道要杀他,不知道原因,转身就逃往寿仙宫去了。黄妃见殿下杀了姜环,持剑出宫,大为惊慌地说:“这个孩子真是不懂事。”
殷洪急忙叫殷郊回去,说黄妃有话要对他说。殷郊听了,立刻返回宫中。黄妃对殷郊说:“殿下,你太冲动了,现在杀了姜环,人已经死了无法辩驳。你对待我也应该用铜斗烙他的手,或者用严刑拷问,他自己会招供出主谋,我好回禀皇上。而你又拿着剑出宫追杀妲己,只怕晁田、晁雷到了寿仙宫见到那个昏君,会带来更大的祸害!”黄妃说完,殷郊和殷洪后悔不已。
晁田、晁雷跑到宫门,急忙传进宫中,告诉大臣们殷郊拿着剑追来了。纣王听了大怒:“好逆子!姜后谋反还没有受到正式审判,这个逆子竟敢拿着剑进宫弑父,绝不能容忍!命令晁田、晁雷拿来龙凤剑,将这两个逆子的首级取来,以正国法!”晁田、晁雷拿着剑出宫,已经到了西宫。这时,有宫中的侍官来报告黄妃说:“天子命令晁田、晁雷拿着剑来处决殿下。”黄妃急忙赶到宫门,只见晁田兄弟两人正拿着天子的龙凤剑前来。
黄妃问道:“你们两个为什么又来到我的西宫?”晁田见到黄妃,回答说:“臣晁田奉皇上的命令,想要取下两位殿下的首级,以正其弑父之罪。”黄妃大声喝道:“你这个人!刚才太子赶你们出了西宫,你们为什么不去东宫找,却来我这里找?我知道你这个人依仗天子的旨意,到处游荡内院,玩弄宫妃。你这个欺君罔上的人,若不是天子的命令,我就要立刻斩了你这个人渣,还不快点退下!”晁田兄弟吓得魂飞魄散,低头退下,不敢抬头,赶紧往东宫去了。
黄妃忙进入宫中,紧急召唤殷郊兄弟两人。黄妃哭着说:“昏君杀子诛妻,我这个西宫无法保护你们,你们可以去馨庆宫找杨贵妃,暂时避一两天。如果有大臣上书请赦,才能保证平安无事。”两位殿下跪在地上,口称:“贵妃娘娘,这份恩情何时才能回报。只是母亲的尸体暴露在外,希望娘娘怀有慈悲之心,为母亲讨回公道,为她讨回一块遮身之物,这份恩情天高地厚,我们永远不敢忘记!”黄妃说:“你们赶紧离开,这件事情我会处理好的,会回禀皇上。”
二位殿下离开宫门,直接前往馨庆宫,只见杨贵妃靠在宫门旁,焦急地等待姜皇后的消息。两位殿下跪在地上哭诉。杨贵妃大吃一惊,问道:“两位殿下,皇后的事情怎么样了?”殷郊哭着说:“父王听信妲己的话,不知谁唆使姜环,诬陷母亲,剜去了她的一只眼睛,用火烙了她的两只手,死于非命。现在又听信妲己的谗言,想要杀害我和我的兄弟。求姨母救救我们的性命!”杨贵妃听后,泪水满面,哽咽地说:“殿下,你们快进宫吧!”两位殿下进入了宫中。杨贵妃沉思着:“晁田、晁雷来东宫找不到太子,一定会来这里寻找。等我把他们打发走,再做打算。”杨贵妃站在宫门口,只见晁田兄弟两人像狼虎一样奔跑过来。杨贵妃下令:“传宫官,把他们拿下!这里是深宫内阙,外官怎么敢来,按规定应当诛杀!”晁田听后,上前说:“娘娘万岁!臣是晁田、晁雷,奉天子之命,找寻两位殿下。我手上有龙凤剑,不敢行礼。”杨贵妃大喝道:“殿下在东宫,你为什么来馨庆宫?如果不是天子的命令,应该抓住你这个贼臣才对。快点退下!”晁田不敢回答,只能退走。兄弟俩商量着:“这件事情怎么办?”晁雷说:“三宫都没有我们的庇护,宫中人生疏,不知道内庭的路径,我们还是回寿仙宫等待天子的回旨吧。”他们回去了。
说起杨贵妃进入宫中,两位殿下前来见她。杨贵妃说:“这里不是你们兄弟所居住的地方,眼睛多,人心混乱,杀子诛妻,大乱纲常,人伦尽毁。你们两位殿下可以去九间殿,那里有朝廷文武还未散,你们去见皇伯微子、箕子、比干、微子启、微子衍、武成王黄飞虎,就算你们的父亲要为难你们,也有大臣保护你们。”两位殿下听后,叩头谢谢姨母的指点和救命之恩,含泪告别。杨贵妃送两位殿下离开宫殿。杨贵妃坐在绣墩上思索,叹道:“姜后作为皇帝的正妻,被奸臣陷害,遭受如此残酷的处罚,更何况是偏宫!如今妲己凭借宠爱蛊惑昏君,如果有人传说两位殿下是我放出宫中的,到时候责怪都会归咎于我,我怎么能忍受这样的刑罚?而且我侍奉昏君多年,没有生下任何子女,东宫太子才是我亲生的儿子,父子之情,也只是如此而已。家庭伦理已经破坏,不久必定会有祸乱。我以后肯定不能有好的结局。”杨贵妃思考了半天,感到凄凉自伤,闭上了深宫,自缢而死。有宫官报告到寿仙宫中。纣王听说杨贵妃自缢,不知道原因,下令:“将棺椁停放在白虎殿。”
说起晁田和晁雷来到寿仙宫,只见黄贵妃乘着轿子回旨。纣王问道:“姜后已经死了?”黄贵妃奏道:“姜后临终时大声喊道:‘我侍奉圣躬十六年,生下两个儿子,太子的身份正当。在宫中我一直小心谨慎,日夜勤奋,没有得罪过任何人。不知道是谁嫉妒我,雇佣刺客姜环,诬陷我犯下了大逆不道的罪名,遭受了这样的残酷刑罚,手指都枯焦了,筋骨都碎了,生下的孩子就像浮云一样,所有的恩爱都流水一般,我死了还不如禽兽。这样的冤枉无法洗刷,只能传给后世,让天下人公论。’恳请陛下将我的遗体安置在白虎殿,以符合礼仪,让文武百官没有议论,也不辜负陛下的恩德。”纣王传旨同意了,黄贵妃回宫去了。接着晁田回旨,纣王问道:“太子在哪里?”晁田等奏道:“我们正在寻找东宫,不知道殿下的下落。”纣王说道:“难道只在西宫吗?”晁田回答道:“不在西宫,连馨庆宫也不在。”纣王说道:“三宫都不在,想必在大殿,必须抓住他,依法治国!”晁田领命离开宫殿。
且说二位殿下赶到长朝殿,文武百官都还没有散朝,只等待宫内的消息。黄飞虎听到脚步声急促,望着孔雀屏一看,发现二位殿下慌乱不安,战战兢兢。黄飞虎上前迎接,问道:“殿下为何如此慌张?”殷郊看见黄飞虎,大叫道:“黄将军!救救我的兄弟!”说完就大哭起来,一把拉住黄飞虎的衣服,停下脚步说道:“父王听信妲己的话,无端端剜去了我母亲的一只眼睛,用热铜烙去了她的双手,她死在了西宫。黄贵妃被勘问,却没有半点真情。我看见亲生母亲受到如此残酷的刑罚,姜环跪在前面诬陷她,当时心情非常焦躁,没有考虑清楚,就将姜环杀了。我还拔剑欲杀妲己,没想到晁田奏请父王,父王赐死了我和兄弟两人。请各位皇伯怜悯我母亲受到冤屈而死,救救我殷郊,庶几能够延续成汤的血脉!”说完,两位殿下放声痛哭。文武百官纷纷含泪上前说道:“国母受到诬陷,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可以鸣钟击鼓,请天子上殿,宣布此事,或许能够找到罪犯,洗清皇后的冤屈。”
然而故事还未结束,就在这时,从殿的西首传来一声喊叫,如同天空中的霹雳,大声呼喊道:“天子失去了政治的良知,杀子杀妻,建造炮烙,阻挠忠良,肆意行凶。作为大丈夫,既不能为皇后洗清冤屈,为太子复仇,只能含泪悲叹,像儿女一样无能为力!古人说过:‘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如今天子不行正道,三纲已经破坏,大义已经失去,必然不能成为天下之主,我们也羞愧作为他的臣子。我们不如反出朝歌,另选一位新君,离开这个不正之主,保住国家安宁!”众人看到时,发现是镇殿大将军方弼和方相两兄弟。黄飞虎听到后,大喝一声:“你们是什么官职,竟敢如此乱言!朝廷中有那么多大臣,难道只有你们能说话吗?我应该抓住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还不退下!”方弼和方相两人低头行礼,不敢回答。
黄飞虎看到国家政治混乱,不祥之兆接连出现,也意识到天意和人心都在离乱的边缘,心中郁闷不乐,默默无言。又看到微子、比干、箕子等殿下,以及朝廷上的文武百官,个个切齿而愤怒,个个长吁短叹。他没有什么计划,就在这时,一位官员走上前来,身穿大红袍,腰间挂着宝带,对众殿下说道:“今天的变故,正如终南山云中子所言。古人说过‘君不正,则臣生奸佞’,如今天子屈杀太师杜元铣,治炮烙坏谏官梅伯,今日又发生这样的异事。皇上毫无分辨是非之能力,杀子杀妻,我想起来,那些阴谋的奸臣,行事如贼,他们反而在一旁暗笑。可怜成汤的国家,一旦沦落到丘墟,我们似乎也不久终将被他人所控制。”说话的是上大夫杨任。黄飞虎长叹了几声:“大夫所言甚是!”百官默默无声,两位殿下悲伤地哭泣不止。
就在这时,方弼和方相分开众人,方弼夹住殷郊,方相夹住殷洪,厉声高叫道:“纣王无道,杀子杀妻,破坏宗庙,违背纲常。今天我们要保护两位殿下前往东鲁借兵,除掉昏君,重新立成汤的继承人。我们反了!”两人背着殿下,径直离开了朝歌南门。他们的力气非常强大,不知道有多少官员在他们离开时跌倒了,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
故事中,众多文武官员看到方弼和方相反叛,都非常惊恐。只有黄飞虎似乎一无所知。比干走近黄飞虎说道:“黄大人,方弼反叛了,您为何一言不发?”黄飞虎回答道:“可惜在文武官员中,并没有像方弼这样的人。方弼是个普通的汉人,尽管他知道国母遭到屈辱,太子被冤杀,自己卑微无力,不敢直言谏诤,所以背负着两位殿下离开了。如果圣旨追回,殿下必死无疑,忠良们也会被屠戮殆尽。这件事明知有死无生,只是出于一腔忠义,所以承担了这个罪孽,然而情感非常可怜。”百官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只听到后殿传来追逐的声音。众官正好看着,只见晁田兄弟手持宝剑走到殿前,问道:“各位大人,两位殿下是否来过九间殿?”黄飞虎回答:“两位殿下刚才上殿诉说冤情,国母受辱,还准备赐死太子。镇殿大将军方弼和方相听到后,对这冤情不满,背负着两位殿下离开了都城,离得还不远。既然你们奉命于天子,就快去把他们带回来,以正国法。”晁田和晁雷听到方弼兄弟叛变,吓得魂不附体。故事中提到方弼身高三丈六尺,方相身高三丈四尺,晁田兄弟怎敢招惹他们?一拳也经不起。晁田自己想:“这黄飞虎明明是在陷害我!我有我的理由。”晁田说:“既然方弼叛变,保护两位殿下离开都城了,我将进宫回复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