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光匆匆,恰似那潺潺流淌的流水般转瞬即逝。在这悠悠岁月中,朝廷的各类事宜始终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推进着。一项项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国家发展的道路;那一次次的改革与创新,仿佛汹涌澎湃的浪潮,推动着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
其中,最令人欢欣鼓舞的是,公输明凭借着自家世代相传、珍藏已久的典籍,那泛黄的书页上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心血。同时,他积极地与墨家展开紧密且深入的合作。墨家众人个个身怀绝技,思维敏捷,充满着对技艺的无限热情。
然而,精钢的批量生产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初始阶段,他们面临着原材料品质参差不齐的困扰。为了寻找到合适的矿石,墨家众人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地矿山,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有时候,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矿石,经过提炼后却发现并不符合要求,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在锻造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过高的温度会使精钢的质地受损,而过低则无法达到理想的硬度。墨家众人反复试验,不断调整火候,却一次次遭受失败。有的成员甚至因为长时间守在高温的熔炉旁,而中暑晕厥。
模具的设计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不合适的模具会导致精钢成型不佳,影响其质量和性能。墨家众人精心绘制图纸,反复修改,制作出一个又一个模具,却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各种瑕疵和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他们齐心协力,不畏艰难险阻,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狂风暴雨,都未曾停歇探索的脚步。历经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他们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精钢的批量生产。这一成果无疑是令人瞩目的,那闪耀着冷冽光芒的精钢,仿佛是国家未来强盛的希望之光,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而且,在这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逐步摸索进程当中,二位经验丰富、智慧超群的老者凭借着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那每一次的捶打,每一次的熔炼,都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与精力。竟出乎意料地获取了钨钢的锻造之法。这一伟大的发明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整个时代的进程中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如同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惊喜与震撼。
不得不说,这堪称是领先于当下这个时代的非凡创举,其影响力和价值难以估量。它不仅在军事领域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得兵器更加锋利、坚固,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想象一下,士兵们手持着钨钢打造的利刃,身披坚固的铠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那是何等的威武雄壮。还能够在部分民生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制造更加耐用的农具和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农民们用着钨钢打造的农具,轻松开垦土地,收获丰硕的果实;工匠们凭借着钨钢工具,雕琢出精美的工艺品,为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好。
这日,待午朝结束后,内阁成员和工部黄月英、五军都督府董重皆被留在了御书房,此刻,众人分列两旁。
朕道:“众位爱卿,研究院已然锻造出了精钢,且能够大量生产,如此一来,便需工部着手开采石炭,以供应朝廷之需。同时,汉律已将大汉矿藏所有权归为朝廷所有,任何人不得私自开采,然此前已为地方豪绅所用的,尽量通过大汉工商联合会予以收购,暗军可从旁配合此过程。再者,研究院已研究出可避免石炭中毒之法,待朝廷开采石炭后,当普及至大汉百姓之中,如此,便能减少寒冬中被冻死之人的数量。”
众人皆是一脸肃穆,专注聆听着朕的话语。
黄月英率先出列,行礼道:“皇上,臣必当全力组织工部人力,尽快开展石炭开采之事,力保供应无忧。”
内阁首辅卢植接着言道:“皇上圣明,此举既利国又利民。臣等定会协助工部,将此事妥善操办。”
朕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朕期望诸位爱卿同心同德,切不可出现徇私舞弊、中饱私囊之举。若有违者,必当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应道:“臣等谨遵圣谕!”
朕接着说道:“石炭开采之事关乎民生大计,不可有丝毫懈怠。开采进程中,务必注重安全,不可因追求速度而漠视了矿工们的生命。”
黄月英回应道:“皇上放心,臣会拟定详细的安全规程,确保矿工安然无恙。”
朕满意地说道:“甚好。另外,石炭开采后,运输与储存亦需妥善安排,以防意外发生。另外,匈奴当下情况如何?”
董重道:“皇上,如今,匈奴已不复西汉时期之强盛。两汉时期,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分裂。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正式分裂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的首领醢落尸逐鞮单于率众归附光武帝刘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区,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他们与汉朝的关系相对紧密,但内部亦存在一些不稳定之因素。南匈奴在东汉末年曾参与到地方军阀混战当中。如今,我大汉工商联合会通过彼此商贸,通过收购他们的羊毛、羊肉和马匹,换购我方的琉璃、粮食、盐巴、丝绸、茶叶等物品,已使得对方逐渐成为依赖我大汉生存的部落。但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却是时而降服时而反叛。故,臣建议将其拘留在大汉境内,并借机对南匈奴进行分化瓦解,把南匈奴分成了五个部,每部各选统帅,同时派一个汉人担任中军司马负责监督。”
朕点头道:“此计甚妙。另外,王御史,你可派人对匈奴人实施同化政策,让他们学习汉俗、说汉语、用汉姓、穿汉服,改变游牧习惯,学习耕种。如此,相信若干年后,便皆为我大汉子民了。如此说来,此次对决大汉,重点是否就在对付匈奴了呢?”
卢植上前道:“非也,如果我朝廷此次用兵,则要兼顾南匈奴。这便要动用乌恒处袁绍军、并州吕布和凉州马超三部的军队,共同协同作战。相对而言,南匈奴的问题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北匈奴在东汉永元元年被窦宪击败,被迫于永元三年向西迁移。留下的漠北十余万户加入鲜卑后逐渐鲜卑化。然而,尽管匈奴在东汉末年仍有一定活动,但其实力已大不如前。经过两汉的长期打击和内部的分裂,匈奴整体上已经衰落,难以像西汉时期那样对中原构成巨大威胁。此外,此时的北方地区还有其他游牧民族势力崛起。总之,东汉末年的匈奴受到内部分裂、实力削弱以及其他游牧民族崛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仍参与一些政治和军事活动,但已难以掀起大规模的入侵浪潮。”
朕言道:“老师所言甚是,但此时大汉兵马完备,将士英勇无畏,若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之事,也免了后世子孙的困扰。”
郭嘉上前道:“皇上,既然研究院能够将精铁大批量生产,而匈奴又缺少铁器,不如卖给他们。”
“郭嘉,你这是资敌,你要害我大汉不成?”刘岱大声呵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