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操以强,我以柔(2 / 2)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1568 字 4个月前

加上第一批十几万援军的抵达,淮北的曹军防线立刻就变得稳固起来,坚如磐石。

这一系列变故,自然瞒不过寿春的刘备和诸葛亮,也瞒不过彭城的诸葛瑾和关羽。

诸葛亮在搜集了前线全部最新情报后,也听取了赵云最近几日跟曹仁相持、局部冲突的最新战况,通盘评估后,便向刘备谏言

“主公,曹贼已经亲至,且观其处置极为得当,曹军士气恢复稳定,屡败诸将也都已安心。依我之见,不如让子龙尽快撤回淮南,并且把龙亢、山桑、洨县三县百姓,尽量撤回淮南安置。

如此,我军虽然不掌握谯地田土县城,却能得其人,也算颇有收获。依我估计,未来数年,我军在彭城、谯地、寿春之间,会长期重兵相持,这里不会是我军首要的突破方向,战线也会长期稳固。

把谯地这个突出部留给曹操,正好多占用一些曹操的兵力、钱粮,将其牵制在此,无法挪作他用。毕竟我军占据的彭城、小沛、寿春,都有山河地理之利可以依托,相对易守难攻。

而曹军却驻扎在一块平原突出部上,他们要保住不丢,就得驻扎至少两倍于我们的兵力。如此,我们在南北两翼各占用三万人驻防,起码能牵制曹操投入十万以上兵力。我们在其他战线上压力就能小些,还能另找突破口。”

刘备对这个节奏把握很满意,当场就批示了,允许赵云立刻撤退,不要留恋。

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的,此番诸葛亮解释得稍稍有些啰嗦多余,但也是不得不把话说在前头,因为这毕竟涉及到“敌人还没攻过来,我们就主动放弃一小块占领区”。

凡是撤退的事情,都是让人不爽的,不把道理彻底说开说透,将来总会让人生出“早知道当年我就不如何如何”的懊悔。

彻底把话说开后,刘备只是对于具体执行层面,还有些许不解,便求稳地多问了两句

“撤走百姓,固然是好事。但我军素来以大义匡扶汉室,可不能如曹操那般做强逼百姓的事情。具体如何撤退,还要注意方式,不可过于扰民。”

如果是曹军要迁移人口,那肯定是不管不顾,什么手段都能上的。历史上曹操干过多次这样的事情,也不用顾及名声。

比如历史上他打下张鲁的汉中之后,又跟刘备爆发汉中之战,最后不敌刘备,想撤退时,就带走了汉中大部分人口,据说有近二十万人。导致汉中人口从二三十万降到不足五万人,刘备是只得其地不得其人,也为后来数年内北伐缺乏前进基地、汉中盆地存粮不足埋下了隐患。

历史上曹操打孙权很多次,也反复迁移过淮南百姓去淮北,想在跟孙权的接壤线上制造无人区。只是因为曹操在这方面名声太差,导致淮南沿江北的相当一部分百姓,直接坐船南渡长江,主动逃去投靠孙权了。

为此曹操还跟劝谏他的大臣认了错——只不过这个认错,倒也未必是觉得自己道德上不对,只是单纯为这个不好的结果认错,觉得反而便宜了孙权。

而这些强硬的手段,刘备军肯定是一律不能用的,这就很考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了。

好在,诸葛亮何等样人?这种问题也是难不倒他的。历史上后来诸葛亮也多次迁移过百姓,比如北伐失败时,也想过拔陇西百姓回汉中屯田。这一切如今虽尚未发生,但诸葛亮跟大哥切磋多年,这方面的政治智慧也养成了些。

诸葛亮在反复权衡后,很快拿出了自己的全套方案

“主公,若要不扰民、不强逼百姓。我也有二策可以作为辅助——不过,也终究只能是辅助,不可能做到劝诱三县百姓全部迁走,只能迁走大半。肯定会留下一些人死心塌地想留在曹操治下,这是免不了的。要想全迁,自古只能用强。”

刘备闻言,连忙先给诸葛亮吃个定心丸“先生但说无妨,能迁走过半孤就很满足了,留一些给曹操又如何。”

诸葛亮“第一策,我观谯地乃是曹操祖籍之地,当地豪强大户,多有与曹家、夏侯家盘根错节姻亲交友,曹操祖父曹腾,当年封为费亭侯,‘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

那费亭便在山桑县以北不远,费亭侯爵位后来还传袭到操父曹嵩那一代。他们在当地根深蒂固。

我们要不伤百姓,可以挑出几家跟曹家关系密切的不法豪强开刀、杀鸡儆猴,震慑其余,则其他百姓必然会动摇,生出适彼乐土之念。

此策实施之后,我还有第二策配套,便是放出风声,说曹操听闻三县中与曹家关系密切的豪强被问罪伏诛后,大为恼怒。

而且因为得知我军有意迁走当地百姓,曹操为免将来年年被我们水军骚扰、持续劫掠,曹操也决心迁走三县百姓,甚至连蕲县都要迁走。将来只以符离、竹邑、垓下为最前线,再往东往南的淮北领土,他宁愿放弃荒废,成为边荒无人之地。”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