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李善长(1 / 2)

每次李善长步入他的宰相主位,他都会感觉志得意满。

这种感觉也不是无的放矢。

李善长自诩为知道君王好恶,擅长逢迎,每每都能戳中朱元璋的痒痒肉。

他不仅会吹捧朱元璋。

他自己也是有能力的,李善长擅长理财,后勤保障工作就是刘伯温也十分佩服。

朱元璋曾经把李善长比做自己的萧何。

从刘伯温的眼中看去,李善长也是个宰辅之才。

李善长是个特别善于协调的人。

所有官吏都感觉李善长非常和蔼,如沐春风。

但刘伯温也注意到,李善长有一个毛病,十分让刘伯温不满。

因为李善长有一个地域情节的毛病。

即他喜欢提拔偏袒淮西的官员。

淮西,指的是淮南西路,也是朱元璋李善长德家乡。

由于跟着朱元璋东征西讨,来自于淮南西路的官员特别多。

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包括御史台的一把手御史大夫汤都是此地出生的。

这也不奇怪,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开国皇帝身边的功臣都是一个小地方的人。

这就是一人成仙,鸡犬升天。

这并不是说,淮西和沛县,或者是关陇人才辈出。

仅仅是因为他们跟对了人。

很多人缺少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而同一个地方的人容易抱团,不然怎么老乡会之类的东西就是越了千百年,还大行其道?

淮西的官员也一样,都开始向李善长靠拢,俨然成为了淮西官员的头头。

淮西官员每次聚会,都会旁若无人当着其他地区的官员说着淮西方言,还越说越大声。

从而显示他们的身份。

李善长非常骄傲,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李善长最近恨死了刘伯温。

因为刘伯温自从和朱元璋谈了话之后,就开始四处纠察官员。

而纠察的官员很多都是淮西的官员,都来找李善长求情。

尽管还没有什么厉害的人物被刘伯温抓住把柄,但也让李善长心里不太舒服。

刘伯温自至正十九年受朱元璋礼聘来到应天后,就让李善长心里很难受。

不过由于李善长主要负责的是后勤,刘伯温负责的是战略谋划。

所以两人没有冲突。

战略方针方面,李善长不太行,所以他对刘伯温在战略部署的天才,说不嫉妒那是假的。

不过,他始终没有把刘伯温看成是政敌,因为他觉得朱元璋是淮西人,淮西人不骗淮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