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继续昨天内容(1 / 2)

深秋情结 陈清皓 2758 字 1个月前

程启琨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教室,很多同学都为他刚才的发言喝彩!程启琨礼貌地向同学们拱拱手,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整理东西,大家就要分开了,都在互相道别,叽叽嘎嘎,热闹非常。

话说赵振宇一直崇拜程启琨,受程启琨的影响他也喜欢上了文学,刚上高一的时候,他就跟程启琨一起表演批林批孔的三句半,他见程启琨既能编写三句半、快板,还能打竹板、说快板、吹笛子,还教他们几个同学敲锣打鼓表演节目,他打心眼里佩服程启琨。他有个特点就是嘴快,是班里的小广播,平时的语文作业程启琨总是早早完成,尤其是写诗,每当他刚刚写完,赵振宇总是第一个读者,读后便开始广播,然后他也学着程启琨的模式写。毕业典礼大会结束后,赵振宇本想跟程启琨要刚才念那首词保存起来,因为程启琨以前写的诗他都欣赏了,也都记在本子上了,就差这首词还没记下来,而且以后他们见面的机会很少了,再想搜集程启琨的诗词就不那么容易了,可他慢了一步,程启琨被李老师叫去了,他就先去了趟厕所,等他回来敲开李老师的门,正好看见李老师用毛笔往一张大红纸上抄写程启琨那首词,写完后,老师让他帮忙一起把这首词贴在了学校黑板报上,然后,他跑进教室大声嚷道:“喂!大家快出来看呀!李老师把程启琨刚才在大会上念的那首词抄写在一张大红纸上,贴黑板报上啦!很多同学都在看呢!”写作班的同学们“呼啦”一下全跑出去看了。

程启琨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西四十里铺,他立志要做一名当代好青年,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干一番事业。他把自己的共青团组织关系交给大队团支部书记,这位女书记比程启琨大几岁,她早就听说程启琨的笔杆子不错,不仅擅长写作,而且还喜欢音乐,在学校表演过文艺节目,她请示了大队党支部书记,让程启琨担任团支部副书记,主管宣传工作,兼职公社广播站通讯员。程启琨开始大显身手,首先把大队的黑板报办得生动活泼,内容是他根据报纸上的官方消息创作的,仿宋体小字写的非常好看,尤其庄重的黑体、标准的宋体大字标头格外引人注目,整个版面用彩色粉笔画了很好看的花边,把黑板报办的丰富多彩。一次,程启琨正在写板报,程百宏和几位乡亲们一起路过,大伙儿都赞叹道:“看人家老程的儿子咋养的,字写的太棒了!跟印刷的没两样!”程百宏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得意了。写完板报后,程启琨又在大街几处显要位置的围墙上写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巨幅红色宣传标语,他边写边欣赏着自己的艺术作品,过去村里从来没见过这么规范漂亮的字,所以招来很多人观看和夸奖,乡亲们都亲切地管他叫“秀才”。秀才不只字写的漂亮,还坚持写作,他经常把村里劳动生产中的热点新闻、好人好事等写成通讯稿件送到公社广播站播发,很快,西四十里铺秀才程启琨的大名全公社都知道了。

程启琨喜欢音乐,不光唱歌,从初中开始就练习吹笛子,高中时音乐老师见他喜欢音乐,送给他一本《简谱乐理知识》,他视若珍宝,一有空就看,不懂的就向老师请教。他没钱买乐器,只有一只小竹笛和一把口琴,又从大队宣传队借了一把二胡,一会儿唱,一会儿吹,一会儿拉,经常练习,慢慢的他掌握的乐理知识越来越丰富,大队宣传队每年春节前排练文艺节目,都是他组织、策划、指导,程启琨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知识青年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

不要以为当一个农民很容易,其实干农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农村的工作也不枯燥乏味,要干好农活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哩!不是谁都能干好的,就拿播种来说,各种农作物播种的时机不同,播种的方式、间隙密度、行宽、垄大垄小都有不同,有的直接播种,有的需要育秧。再比如车把式也不是谁都能干的,不论是赶车还是犁地,车把式让牲口怎么走就怎么走,犁地要犁多直多宽都易如反掌;要是马拉车又是重载又要上坡时,老把式只要鞭子一摇吆喝一声,那马脖子一挺四蹄奋力,一鼓作气便把车拉上去,可要是换个外行是不行的,牲口不听使唤不说,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呢。

大队的山上有四千多棵苹果树,是在程启琨上小学的时候栽的,当时还是几位驻村工作组的干部掏钱买的树苗,眼看快要结果了,一直没有规范化管理,急需培养果树管理人才。1976年初春,县林业局在西山国营林场专门举办一个为期三个月的“青山县五?七大学林果技术管理学习培训班”,大队党支部书记钦点程启琨去学习。学习归来后,在林业队长的支持下,对几个年轻的林果技术员进行了集中培训,把他学到的知识讲授给大家,别看他比那几个同伴年龄小,但讲起课来还真像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呢!培训结束后,他带领几个技术员给苹果树修剪、浇水、施肥、喷洒农药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程启琨爱唱,大山里是个练歌的天然场所,歌声有回音,不但传得很远,更增加了美感,在山上干活累了歇着时,程启琨就扯开嗓子唱样板戏或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儿的,深受大家欢迎。虽然在农村苦些、累些,可程启琨感到非常快乐呢!

农村的故事很多,可惜作家们写农村故事的很少,大家熟知的着名作家浩然老师写农村题材作品是最多的了,程启琨读高中的时候就很崇拜浩然老师。

在农村经过几个月的锻炼,程启琨显得结实了许多,虽然个子不高,可好歹也是个十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干起活来从不觉得累,总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天,他在山上遇到一个意外事件,为此他救了一条人命。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下午,他和几个伙伴给苹果树喷洒农药乐果,干到日头西沉,大家都收工回家了。程启琨干工作一向认真,跟他学习认真一样,是天生的,通常都是大家先走,他晚走一会儿,把明天上工需要的东西备好,这样,大家到山上就可以马上开工干活,不耽误时间。他正在林业队队部里准备明天的农药“乐果”时,却发现今天下午用剩下的那半瓶子乐果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就去队部屋里问饲养员老宋头,到屋里没见到人,当他从屋里出来时突然刮来一阵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乐果味儿,他觉得不对头,循着药味儿查找,结果在队部的柴棚子里发现了饲养员老宋头晕倒在那里,口吐白沫,空乐果瓶子就在他身边,他一定是喝农药了!程启琨立即背起老宋头就往山下跑。老宋头虽然六十多岁了,可他个子又高又壮,要说平时程启琨还真不一定背得起他呢,可今天事情紧急,不知他哪来的那么大劲儿,居然快步如飞,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更何况他还背着个大活人呢,眼看下了前面的陡坡就是平坦小路了,谁知刚到坡底,程启琨脚下一滑就栽倒了,他爬起来看看周围没人,喊了几嗓子也没回应,这时候地里早就没人了,他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只能咬牙使出吃奶的劲儿背起老宋头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口气走到赤脚医生家里,哪知赤脚医生没办法,说得赶紧送医院,程启琨连急带累早已通身是汗,实在背不动了,便一个人跑去老宋家里喊人,家人们急急忙忙把老宋头抬上了马车,飞奔镇里的医院。医院的医生说老宋中毒很重,幸亏来医院及时,要是再晚些恐怕就没命了。出院后,老宋头的大儿子特意来程启琨家里道谢,程启琨询问老宋头喝药的原因,他说家人早就发现老人有厌世自杀的念头,总是劝解他呢,以后只能家人多注意看着罢了。

世上很多事你都意想不到,好像是上天的安排,程启琨救的老宋头你道是哪个?他不是别人,正是程启琨小时候掉进大坑冰窟窿里时救他的宋大伯,这正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初宋大伯救过程启琨一命,如今程启琨又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