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砖窑(1 / 2)

构木为巢室,袭叶为衣裳。

熊部落最早的栖息地是崖壁下方的空间,第一代可以称得上房屋的东西,就是现在居住的土墙木顶的建筑,但现在已经有些破损,毕竟当时技术还不成熟,工具种类也不是很多,建造的材料也只是一些土木和石头。

虽然这些土房子墙体很厚,给族人遮风挡雨完全足够,厚重的感觉给族人十分可靠的安全感,倒是可以再使用使用,可是每到下雨下雪就要提防上面破损处或破洞滴下来的雨水,或者积雪将上面的一些木头给压断,不断地维修令人不胜厌烦,今年,可以考虑修建一些更好的房子了。

最早修建的房屋,还是张洪第一年秋天带着人修的小院落,只有20间,当时是够部落的几十号人居住的,但随着部落的壮大、各个部落经常性地“派”族人来帮助建设,熊部落居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围墙里快没有多少地方能够用来盖老式的土坯房了。

对于建造房屋的材料,也需要进行革新了。

张洪知道,虽然部落周围石头挺多,采集起来也很方便,而且周围的泥土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建造土坯房的速度却快不到哪去,并且有些步骤要有一些熟练的族人操作才能顺利完成。

并且对于空间的利用率,也需要进行提升。土坯房内部的空间很大,足以容纳10-15人,可是对于一些有家小、有配偶的族人来说,着实有些不太方便。虽然这个年代还是史前的原始文明,但不代表没有形成一些家庭的概念。

为了提升部落的凝聚力,推动部落的发展,张洪现在就要逐步地在部落树立家庭的观念,为以后部落的“私有化”打下基础。

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张洪想到了后世的合租房——没错,就是连储物间、地下室、客厅都能被房东们隔成小房间的合租房,后世都在用,那么在这个时代,用一下这种房子的基本结构,也是很合适很符合逻辑的吧?

当然张洪倒不至于连一些基本的房屋空间也给“优化”掉,每座房屋还是有一些储物室、客厅等类似的功能空间,尽量给部落的族人,在休息时有个安静、不那么吵闹的房间。

另外,各个部落已经很多次向张洪反映,他们要搬出山洞,跟熊部落一样,修建围墙和房屋,让族人在更加宽敞温暖的地方生活。

张洪明白这些人在看到熊部落的住房和围墙里面的生活后,那种向往和渴望,但他也明白,如果单纯依靠他们自己,即便是张洪把建造围墙的方法和各种技术都教给他们,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劳动力来建造,反而会耽误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当然,他们的需求还是要满足的,正好,熊部落自己领地的范围也要继续扩大,虽然围墙还能用上好几年,但不断增长的牲口需要迁出去,分散到各个养殖地集中养殖,而这些牲口在每天晚上,就不用赶到围墙里,而是就近在养殖地进行休憩,这些养殖地也会建造一些坚固的房屋和围墙,防止野兽或者潜在的敌人袭击。

而建造这些养殖点、帮助其他部落建房、解决族人的住房问题,光靠夯土为墙、垒石为屋,就有些拖时间了。后世张洪生活的农村,虽然还有不少土坯房在使用,但大部分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变成了砖瓦房,直到变成商品房。

那些砖瓦房,现在应该可以解决熊部落在建造房屋方面遇到的问题。

在部落的西北方向,离部落大概十里左右,有一处小土坡,高出地面十几米,上面生长着一些树,因为地形的原因,不太适合种植庄稼和蔬菜。

经过探查,这里有很多的黄土,黏性足够,正好张洪需要烧砖和瓦,要用到大量的黄土,于是这里就成为了今年开春新建的第一个新产业——砖瓦坊。

平心而论,建造土坯房倒是难度很低,而且效果不见得比砖瓦房差,但是土坯房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盖起来比较慢,不能盖太高等,远没有用砖瓦更加灵活。

小时候,张洪就见过农村盖房子,一板车一板车的红砖或者青砖,被卸下来之后,他也跟小伙伴一起玩过过家家的游戏,用青砖搭房子,然后再加个屋顶,盖房子是童年经常做的事情。

制作砖瓦从技术上来说没有什么挑战性,主要还是在于产量和效率。

采集黄土倒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将表面的杂草去掉,往下挖就行了,挖出来的黄土,需要先进行破碎,将其中的石子和杂物给去掉。当然也不是什么土都能用的,生产砖瓦使用的是地表以下一米多深的高纯度黄色粘土,因为只有土质较厚的地方才有黄土,所以这个山包往下挖上一米左右,才有符合的黄土,也算是属于比较特殊的资源了。

将地表黑色土壤清理干净,用锄头挖掘,族人们用背篓运输到山包不远处的制胚地点,每制作一次土坯需要用背篓驮运数百筐黄土。

这些黄土旁边有个池子,是用来搅拌黄土用的,池子不深,只有半米左右,但半径有3米多。

通过竹管水槽跟小溪那边互通,用水的时候,只要在小溪旁边提水倒入水槽,这些水就能沿着水槽流入到这个坑里。

张洪让人用竹子编成了有孔洞的大筛子,四周用粗木固定,斜斜地搭在木架上。黄土的初步破碎,是将采集来的黄土,摊开在平整硬化过的地面上,用牛拉着石磙,在上面反复压,压完后,用铁锹铲起来,往立在旁边的筛子上扬,经过孔洞的筛选,将大的颗粒给筛出来。

筛过的细土,还要混合上少量的沙子,加水搅拌均匀后,集中堆放在挖好的平整圆形坑里面,放入适量的水,等水渗透充分,然后牵上一头牛在土坑里来回踩踏,直到黄土与水分充分结合,具有足够粘性,能够塑形为准,踩踏揉土过程大概需要一天时间。第二天,待揉好的黄土收水后,将黄土收拢成堆,铺上粟杆编成的草席,定时洒水防止水分蒸发。

为了避免太阳直射造成黄土干燥,在这里还搭了一个草棚,即便是下雨天,也能容纳族人在这里制作泥胚。在制作泥胚时,需要在几天内将揉好的土坯全部做成砖块,否则超过一个星期土坯水分蒸发后就不能使用了。

之后就是做生砖,也就是未烧制前的砖胚。做砖的主要工具有模具、绳弓、垫板,几样工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