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聊斋卷六蕴真章 易理深研道显彰(2 / 2)

越日,张入,见女面壁卧。呼之不应,再三呼,始回首。张问何故作态,女曰:“吾不惯与人居处,此来徒增烦恼耳。”张慰之,女终不悦。胡大姑闻之,至,责女曰:“汝既许嫁,何复作态?”女不应。胡大姑怒曰:“若终不从,当还汝家!”女惧,乃从。

然终不乐,张亦无可如何。

《胡大姑》白话文

益都的岳于九,家里有狐仙作祟,衣物、布帛、器具常常被扔到邻家的墙那边。他储备了细葛布,准备拿来做衣服,却见捆卷着的布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打开一看,布的边缘是实的,中间却是空的,都被剪去了。诸如此类的事,让他苦不堪言。他胡乱地咒骂,岳于九却并不在意。狐仙说:“你既然骂我,我就不再隐瞒了。我实际上是东山的老狐。近来和两个弟弟住在一起,他们两个都姓毛,扰害特别厉害。我受不了他们的骚扰,所以离开了。如今在你家,不会再三冒犯,因为你福泽深厚,忌讳和吉祥都在于人,所以向你请求住下。”岳于九听了,很高兴,留下它一起居住。

胡大姑是莱芜张虚一的狐妻,和张虚一分开居住,常常回娘家。一天,她到了张家,正赶上张虚一白天睡觉。屋里没人,于是从窗户往里偷看。看见床上有一个女子,年纪约十七八岁,容貌端庄美妙。心里暗自喜欢,没敢说出来。不久女子醒了,发觉有人偷看,慌忙抓起衣服。张虚一正好进来,女子羞惭局促不安。张虚一问是谁偷看,女子回答说是邻女胡大姑。

张虚一素来听说过胡大姑的名字,于是问:“莫非是我家的客人?”女子说:“是。”张虚一于是出去相见,胡大姑也到了。张虚一笑着说:“刚才看见嫂嫂屋里有个美丽的女子,心里很喜欢,以为是嫂嫂,没想到是嫂嫂的姑姑。”胡大姑也笑着说:“我的侄女端庄美丽,你要是有意,我给做媒。”张虚一大喜,于是和她定下婚事。

胡大姑回去,向女子详细说了张虚一的意思。女子害羞,不说话。胡大姑说:“这是好女婿,不能错过。”女子始终不说话。胡大姑就自己到张虚一家,说女子愿意了。张虚一准备好礼物前去迎亲,女子不肯走。胡大姑强行拉她,才到了。进了门,拜见公婆,就进了房间,坐着不说话。张虚一按照新媳妇的礼节对待她,女子始终不说话。张虚一没办法,出去睡在别的地方。

过了一天,张虚一进去,看见女子面朝墙壁躺着。叫她不应,再三叫,才回头。张虚一问为什么这样,女子说:“我不习惯和人住在一起,来这里只是徒增烦恼罢了。”张虚一安慰她,女子始终不高兴。胡大姑听说了,来了,责备女子说:“你既然答应嫁过来,为什么又这样?”女子不回答。胡大姑生气地说:“要是始终不依从,就送你回娘家!”女子害怕了,才依从。

然而始终不快乐,张虚一也没有办法。

《细侯》原文

昌化满生,设帐于余杭。偶涉廛市,经临街阁下,忽有荔壳坠肩头。仰视,一雏姬凭阁上,妖姿要妙,不觉注目发狂。姬俯哂而入。询之,知为娼楼贾氏女细侯也。其声价颇高,自顾不能适愿。归斋冥想,终宵不枕。

明日,有友人来约游湖,强而后可。至则见画船中已有女先在,衣香鬓影,绰约若仙。逼视之,即细侯也。遥目注生,若有欲言不得者。生亦目注之,而魂魄飞越,不能自持。同游者皆有所觉,故促舟返。

生归,愈益思慕,乃修贽见贾媪,备述颠末。媪曰:“渠与某郎有约,约未清,不敢言也。”生固强之,媪不得已,入白细侯。细侯沉思不语。媪出,生又嘱之,细侯终不肯。生恚怒,将行,媪忽笑曰:“君固痴于情者。然此事实难,郎倘能出资三百金,则事可谐。”生狂喜,倾囊兼质,得金如数,媪持去。

数日,生往问媪,媪曰:“尚未。”生又问,媪曰:“未。”生恚甚,将讼于官。媪惧,始以实告,曰:“向慕君之情,实无他意。今有富商某,亦欲以金购之,吾已许矣。彼势既成,吾力难悔。且吾以君痴,故多索金,今如数返君,幸勿复言。”生大恸,归而不食,奄奄待毙。

有客闻其事,劝之曰:“天下之美,无如青楼,彼既负心,君何必恋恋?”生曰:“不然。细侯与我,乃心许也。且彼虽负心,我不能负心。”遂不纳其言。

未几,贾媪来,生不见。媪入,长跪请罪。生怒曰:“汝负心至此,尚何言!”媪曰:“非敢负心,实不得已也。某富商以五百金强买细侯去矣。”生益怒曰:“汝贪利至此,尚何言!”媪伏地泣曰:“吾自知负君,然细侯临行,涕泣不已,嘱我曰:‘非君莫嫁。’君但少待,吾当以计脱之。”生闻之,始有起色。

越岁余,细侯果自富商归,媪奔告生。生喜,疾趋往,则细侯已为尼矣。生大骇,问其故。细侯曰:“自别君后,日夜思念,然为媪所卖,遂入虎狼之室。富商性残虐,日以鞭箠从事,妾不堪其苦,故逃至此。”生大悲,愿偕归。细侯曰:“君之情,妾岂不知。但已削发,不能从君矣。”生固请,细侯意不可回。生乃去,数日不食,亦奄奄待毙。

忽梦细侯来曰:“君何必尔?妾已许君,当为君图之。”醒而异之。越数日,细侯果来,携手而归。

《细侯》白话文

昌化的满生,在余杭设帐教书。偶然到街市上走走,经过临街的一座楼阁下面,忽然有荔枝壳落到他的肩头。抬头一看,一个年轻的女子倚靠在阁楼上,姿态妖冶美妙,他不觉注目凝视,如痴如狂。女子低头微笑着进去了。打听后,知道是娼楼贾氏的女儿细侯。她的身价很高,满生自忖不能如愿。回到书斋冥思苦想,整夜都没有睡。

第二天,有朋友来约他游湖,勉强答应了。到了那里,只见画船中已经有个女子先在,衣香鬓影,风姿绰约犹如仙女。近前一看,就是细侯。远远地看着满生,好像有想说又不能说的话。满生也注视着她,魂魄都飞走了,不能控制自己。一同游玩的人都有所察觉,所以催促船返回。

满生回去后,更加思念,就准备了礼物去见贾媪,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贾媪说:“她和某公子有约定,约定还没了结,不敢答应你。”满生坚决请求,贾媪不得已,进去告诉细侯。细侯沉思不语。贾媪出来,满生又嘱咐她,细侯始终不肯。满生愤怒,要走,贾媪忽然笑着说:“您真是个痴情的人。但这件事实在难办,您倘若能拿出三百两银子,这事就能成功。”满生狂喜,倾尽所有加上借债,凑足了银子,贾媪拿走了。

过了几天,满生去问贾媪,贾媪说:“还没成。”满生又问,贾媪说:“没成。”满生很愤怒,要去告官。贾媪害怕了,才说实话,说:“因为羡慕您的真情,实在没有别的意思。现在有个富商,也想用银子买她,我已经答应了。他的势力已成,我难以反悔。而且我因为您痴情,所以多要银子,现在如数还给您,希望您别再说了。”满生非常悲痛,回去后不吃东西,奄奄一息将要死去。

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事,劝他说:“天下的美女,没有比得上青楼女子的,她既然负心,您何必留恋?”满生说:“不是这样。细侯和我,是真心相许。而且她虽然负心,我不能负心。”就不接受他的话。

不久,贾媪来了,满生不见。贾媪进去,长跪请罪。满生愤怒地说:“你负心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说的!”贾媪说:“不敢负心,实在是不得已。某个富商用五百两银子强行买走了细侯。”满生更加愤怒地说:“你贪图利益到这种地步,还有什么说的!”贾媪趴在地上哭着说:“我自己知道对不起您,但是细侯临走时,不停地哭泣,嘱咐我说:‘非您不嫁。’您只要稍等,我会想办法让她脱身。”满生听了,才有了点起色。

过了一年多,细侯果然从富商那里回来了,贾媪跑来告诉满生。满生很高兴,急忙跑去,却见细侯已经做了尼姑。满生非常惊讶,问她原因。细侯说:“自从和您分别后,日夜思念,但是被贾媪出卖,就进了虎狼之室。富商性情残暴凶狠,每天用鞭子抽打,我受不了那种苦,所以逃到这里。”满生非常悲痛,愿意和她一起回去。细侯说:“您的情意,我怎能不知。但已经削发为尼,不能跟您走了。”满生坚决请求,细侯心意不改。满生就走了,几天不吃东西,也奄奄一息将要死去。

忽然梦见细侯来说:“您何必这样?我已经答应您,会为您想办法的。”醒来觉得很奇怪。过了几天,细侯果然来了,携手一起回去。

三、以周易哲学为基础,从几个方面对《聊斋志异》卷六进行的深度解析:

阴阳平衡与人物命运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平衡是事物稳定和谐的关键。在《聊斋志异》卷六中,许多人物的命运起伏都体现了阴阳的消长与平衡。例如,某些人物起初命运顺遂,处于“阳盛”之态,但因过度贪婪或骄纵,导致“阴”的力量逐渐增长,最终遭遇挫折甚至灾祸。反之,一些起初命运多舛、处于困境(“阴盛”)的人物,通过自身的善良、坚韧和智慧,逐渐迎来转机,实现阴阳的转化与平衡。这种命运的变化反映了周易中“物极必反”“阴阳互化”的思想,提醒人们在顺境中要保持谦逊谨慎,在逆境中要不失希望和努力。

乾坤定位与社会秩序

周易中的乾为天,坤为地,象征着天地之间的秩序和定位。在卷六的故事中,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破坏也有所体现。正直善良的人物如同乾卦所代表的刚健有力,坚守正义和道德,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而邪恶奸诈之徒则破坏了这种秩序,如同坤卦的柔顺被扭曲。然而,故事往往也展现了善恶有报,正义最终得以伸张,这暗示着乾坤定位不可颠倒,社会秩序终将恢复平衡。

变易思想与情节发展

周易强调“变易”,即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聊斋志异》卷六的情节发展充满了变化和转折。故事中的人物遭遇往往出乎意料,情节跌宕起伏。这种变化并非无序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因果规律。正如周易中阴阳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卷六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所引发的因果报应,导致了情节的不断变化,使故事充满了张力和吸引力。

象数思维与象征寓意

周易中的象数思维通过卦象和数字来表达抽象的哲理。在《聊斋志异》卷六中,许多形象和情节具有象征寓意。比如,某些神秘的景象、奇异的生物或特殊的数字,可能象征着某种命运的暗示或道德的警示。通过对象数思维的运用,可以深入挖掘这些象征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天人合一与自然与人的关系

周易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在卷六的故事里,人与自然的互动时有体现。一些人物因敬畏自然、顺应天时而获得福祉;而另一些人物因破坏自然、违背天道而遭受惩罚。这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运用周易哲学对《聊斋志异》卷六进行深度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思考以及文化内涵。

四、《聊斋志异》中向杲、董公子、周三、冷生、孙生、八大王部分故事的经典原文与白话文:

《向杲》

原文:

向杲,字初旦,太原人。与庶兄晟,友于最敦。晟狎一妓,名波斯,有割臂之盟。以其母取直奢,所约不遂。适其母欲从良,愿先遣波斯。有庄公子者,素善波斯,请赎为妾。波斯谓母曰:“既愿同离水火,是欲出地狱而登天堂也。若妾媵之,相去几何矣!肯从奴志,向生其可。”母诺之,以意达晟。时晟丧偶未婚,喜,竭赀聘波斯以归。庄闻,怒夺所好,途中偶逢,大加诟骂。晟不服,遂嗾从人折箠笞之,垂毙乃去。杲闻奔视,则兄已死,不胜哀愤,具造赴郡。庄广行贿赂,使其理不得伸。杲隐忿中结,莫可控诉,惟思要路刺杀庄。日怀利刃,伏于山径之莽。久之,机渐泄。庄知其谋,出则戒备甚严;闻汾州有焦桐者,勇而善射,以多金聘为卫。杲无机可乘,然犹日伺之。一日,方伏,雨暴作,上下沾濡,寒战颇苦。既而烈风四塞,冰雹继至,身忽然痛痒不能复觉。岭上旧有山神祠,强起奔赴。既入庙,则所识道士在内焉。先是,道士尝行乞村中,杲辄饭之,道士以故识杲。见杲衣服濡湿,乃以布袍授之,曰:“姑易此。”杲易衣,忍冻蹲若犬,自视,则毛革顿生,身化为虎。道士已失所在。心中惊恨,转念:得仇人而食其肉,计亦良得。下山伏旧处,见自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犹恐葬于乌鸢,时时逻守之。越日,庄始经此,虎暴出,于马上扑庄落,龁其首,咽之。焦桐返马而射,中虎腹,蹶然遂毙。庄客舁之归,竟不知虎即杲也。杲在虎腹,觉闷极,忽大喷嚏,物落于地,视之,袍也,衣之,始复人形。于是潜至家,而家人方共招魂将葬。惊以其活,喜,留之。杲告以情,乃始大惊。而庄之宾从,闻其事,共敛金赂杲。杲怒不受,诣郡自白。郡守贤之,准其旌表。

白话文:

向杲,字初旦,是太原人。他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向晟,兄弟情谊最为深厚。向晟与一个妓女相好,名叫波斯,两人有割臂为盟的誓约。因为波斯的鸨母要价太高,他们的约定没能实现。恰好鸨母想要从良,愿意先打发波斯离开。有个姓庄的公子,向来喜欢波斯,请求把她赎出来做妾。波斯对鸨母说:“既然我们愿意一同脱离苦海,这是想走出地狱登上天堂。如果让我做妾,那跟原来的处境又有多大差别呢!如果能依从我的心愿,嫁给向生倒是可以。”鸨母答应了,把意思转达给向晟。当时向晟刚死了妻子还没续娶,很高兴,竭尽所有钱财把波斯娶了回来。庄公子听说后,恼怒向晟夺走了他喜欢的人,在路上偶然碰到,就狠狠地辱骂向晟。向晟不服,庄公子就唆使随从用棍棒打他,打得他快要死了才离开。向杲听到消息跑去看,哥哥已经死了,他悲愤不已,写了状纸到郡里告状。庄公子广泛行贿,使向杲的冤情得不到伸张。向杲满怀愤恨郁结在心中,无处申诉,只想在路上刺杀庄公子。他每天怀揣利刃,埋伏在山路的草丛中。时间长了,他的图谋渐渐泄露出去。庄公子知道了他的计划,出门就戒备森严;听说汾州有个叫焦桐的人,勇敢而且善于射箭,就用很多钱把他聘来做护卫。向杲没有机会下手,但还是每天等着。一天,他正埋伏着,突然下起暴雨,浑身湿透,冷得直打寒战。接着狂风四面刮起,冰雹相继落下,他的身体忽然痛痒得失去了知觉。山岭上原有座山神祠,他勉强起身跑进去。进了庙,发现相识的道士在里面。此前,道士曾经在村子里讨饭,向杲常常给他饭吃,道士因此认识向杲。道士看见向杲衣服湿透,就拿一件布袍给他,说:“暂且换上这个。”向杲换了衣服,忍受着寒冷像狗一样蹲着,看看自己,身上顿时长出了毛和皮,变成了一只老虎。道士已经不见了。他心里又惊又恨,转念一想:能抓住仇人把他吃了,也算是个好办法。下山埋伏在原来的地方,看见自己的尸体躺在草丛中,这才明白自己的前身已经死了,还担心尸体被乌鸦老鹰吃掉,就时常巡逻守护着。过了一天,庄公子才从这里经过,老虎突然冲出来,把庄公子从马上扑下来,咬下他的头,吞了下去。焦桐调转马头射箭,射中老虎的腹部,老虎倒下就死了。庄公子的随从把老虎抬回去,竟然不知道老虎就是向杲。向杲在老虎肚子里,觉得闷极了,忽然打了个大喷嚏,有东西掉在地上,一看,是那件袍子,穿上它,才又恢复了人形。于是悄悄回到家,而家里人正在招魂准备安葬他。见他活了,又惊又喜,把他留下。向杲把事情经过告诉了他们,大家这才大吃一惊。而庄公子的宾客随从,听说了这件事,一起凑钱贿赂向杲。向杲愤怒地不接受,到郡里自己说明了情况。郡守认为他很贤良,批准给他表彰。

《董公子》

原文:

青州董尚书可畏,家庭严肃,内外男女,不敢通一语。一日,有婢与仆调笑于中门之外,公子见而怒叱之,各奔去。及夜,公子偕僮卧斋中。时方盛暑,室门洞敞。更深时,僮闻床上有声甚厉,惊醒。月影中,见前仆提一物出门去。以其家人故,弗深怪,遂复寐。忽闻靴声訇然,一伟丈夫赤面修髯,似寿亭侯像,捉一人头入。僮惧,蛇行入床下。闻床上支支格格,如振衣,如摩腹,移时始罢。靴声又响,乃去。僮伸颈渐出,见公子已酣睡。天明,仆持刀入,问安,佯若不知。叱之曰:“汝昨夜杀我乎?”仆佯惊不知。公子曰:“我昨夜梦见汝持刀杀我,我骂汝,汝尚置辩,反谓我醉,怒而杀之。”仆惊仆。公子曰:“勿惧,我不汝怪也。但此事殊可恨,今既白汝,后无复尔。”仆顿首谢而出。

白话文:

青州的董尚书董可畏,治家很严,内宅外宅的男女,不敢互相说一句话。一天,有个婢女和仆人在中门之外调笑,董公子看见了,愤怒地斥责他们,两人各自跑开了。到了夜里,董公子带着僮仆睡在书房里。当时正是盛夏,房间的门大开着。夜深的时候,僮仆听到床上有很响的声音,惊醒了。在月影中,看见先前那个仆人提着一个东西出门去了。因为是自家的仆人,所以也不觉得太奇怪,就又睡了。忽然听到很响的靴声,一个高大的男子,红脸长须,很像关羽的画像,捉着一个人头走进来。僮仆害怕,像蛇一样爬到床底下。听到床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在抖衣服,又像是在摸肚子,过了好一会儿才停。靴声又响起来,那人就离开了。僮仆伸着脖子慢慢爬出来,看见董公子还在酣睡。天亮了,仆人拿着刀进来问安,假装好像不知道昨晚的事。董公子呵斥他说:“你昨晚杀我了吗?”仆人假装吃惊不知道。董公子说:“我昨晚梦见你拿刀杀我,我骂你,你还辩解,反而说我醉了,就生气杀了你。”仆人吓得扑倒在地。董公子说:“不要害怕,我不怪你。只是这件事太可恨了,现在既然告诉你了,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仆人叩头谢罪后出去了。

《周三》

原文:

泰安张太华,富吏也。家有狐扰,遣制罔效。陈其状于州尹,尹亦不能为力。时州之东亦有狐居村民家,人共见为一白发叟。叟与居人通吊问,如世人礼。自云行二,都呼为胡二爷。适有诸生谒尹,间道其异。尹为吏策,使往问叟。时东村人有作隶者,吏访之,果不诬,因与俱往。即隶家设筵招胡。胡至,揖让酬酢,无异常人。吏告所求,胡曰:“我固悉之,但不能为君效力。仆友人周三,侨居岳庙,宜可降伏,当代求之。”吏喜,申谢。胡临别与吏约,明日张筵于岳庙之东。吏领教。胡果导周至。周虬髯铁面,服裤褶。饮数行,向吏曰:“适胡二弟致尊意,事已尽悉。但此辈实繁有徒,不可善谕,难免用武。请即假馆君家,微劳所不敢辞。”吏转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应。周已知之,曰:“无畏。我非他比,且与君有喜缘,请勿疑。”吏诺之。周又嘱:“明日偕家人阖户坐室中,幸勿哗。”吏归,悉遵所教。俄闻庭中攻击刺斗之声,逾时始定。启关出视,血点点盈阶上。墀中有小狐首数枚,大如碗盏焉。又视周,已立檐下,拱手笑曰:“蒙重托,妖类已荡灭矣。”自是馆于其家,相见如主客焉。

白话文:

泰安的张太华,是个富裕的官吏。家里有狐狸骚扰,想办法制伏也没有效果。他把情况向州尹陈述,州尹也没办法。当时州城东边也有狐狸住在村民家里,人们都看见是一个白发老头。老头和居民互通问候,如同世人的礼节。他自称排行第二,大家都称呼为胡二爷。恰好有个秀才拜见州尹,顺便谈起这件奇异的事。州尹为张太华出主意,让他去请教老头。当时东村有人在衙门里当差,张太华去打听,果然不假,于是和他一起去。就在差役家里设宴招待胡二爷。胡二爷来了,互相行礼敬酒,和常人没什么不同。张太华把自己的请求告诉胡二爷,胡二爷说:“我本来都知道,但不能为您效力。我的朋友周三,侨居在岳庙,应该能够降伏,我代您去求他。”张太华很高兴,道谢。胡二爷临别和张太华约定,明天在岳庙东边设宴。张太华答应了。胡二爷果然领着周三来了。周三是个虬髯铁面,穿着裤褶。喝了几杯酒,周三对张太华说:“刚才胡二弟转达了您的意思,事情我已经都清楚了。只是这类家伙实在众多,不能好言相劝,难免要用武力。请让我借住在您家,这点小忙不敢推辞。”张太华转念一想:赶走一只狐狸,又来一只狐狸,这是以暴易暴,犹豫不决不敢马上答应。周三已经知道他的想法,说:“不要害怕。我和他们不一样,而且和您有缘分,您不要怀疑。”张太华答应了。周三又嘱咐:“明天带着家人关上门坐在屋里,千万不要喧哗。”张太华回去,全都按照周三说的做。不久就听到院子里攻击打斗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打开门出去看,台阶上血迹点点。院子里有几个小狐狸头,像碗盏那么大。再看周三,已经站在屋檐下,拱手笑着说:“承蒙您的重托,妖怪已经被消灭了。”从此周三住在他家,相见如同主客一样。

**《冷生》

原文:

平城冷生,少最钝,年二十余,未能通一经。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夜语,即兄弟诘之,亦不肯泄。如是多日,忽得狂易病,每得题为文,则闭门枯坐,少时,哗然大笑。窥之,则手不停草,而一艺成矣。脱稿,又文思精妙。是年入泮,明年食饩。每逢场作笑,响彻堂壁,由此“笑生”之名大噪。幸学使退休,不闻。后值某学使规矩严肃,终日危坐堂上。忽闻笑声,怒执之,将以加责。执事官代白其颠。学使怒稍息,释之,而黜其名。从此佯狂诗酒。着有《颠草》四卷,超拔可诵。

白话文:

平城有个叫冷生的人,小时候最愚笨,二十多岁了,还没能通晓一种经书。忽然有只狐狸来和他相处。每次听到他整夜说话,即使兄弟追问,他也不肯泄露。这样过了好多天,冷生忽然得了疯癫病,每当拿到题目写文章,就关起门来呆呆地坐着,过一会儿,就哄然大笑。偷偷去看,只见他手不停笔,一篇文章就写成了。完成的稿子,又文思精妙。这一年他进了县学,第二年享受廪膳补贴。每逢考试就大笑,笑声响彻考场的墙壁,从此“笑生”的名声大噪。幸亏学政退休了,没听说这事。后来遇上某位学政规矩严肃,整天端坐在大堂上。忽然听到笑声,愤怒地抓住他,要加以责罚。执事官代为说明他是疯癫。学政的怒气稍微平息,放了他,但取消了他的生员资格。从此他就装疯吟诗喝酒。着有《颠草》四卷,高超不凡值得诵读。

《孙生》

原文:

孙生,娶故家女辛氏。初入门,为穷裤、鲜衣、粉白黛绿者,满侧室,辛低头屏气,倾风常集。既而弥月,母使两人往省其姑,小姑入室,错愕不知所为。嫂氏从容曰:“此屋多妖,夜不可居。”二人战栗,无敢息者。于是嫂为之除室,床帷器具,无不备具。二人大喜,以为嫂氏贤能过人也。既而,日暮,嫂促二人归寝。二人既入房,则灯烛荧荧,粉白黛绿者纷集于榻,二人大惧,急奔而出。嫂问其故,二人以实告。嫂曰:“此妖也,吾为汝除之。”乃取一利剑,入室斩之。二人窥窗而视,见嫂挥剑纵横,粉白黛绿者或断头,或折臂,顷刻而尽。嫂收剑出房,谓二人曰:“妖已除矣,可安寝。”二人入房视之,衾枕上血迹殷然,腥秽不可近。自是,室中遂安。

白话文:

孙生娶了世家大族的女子辛氏。刚进门的时候,看到满侧室都是穿着破旧裤子、鲜艳衣服,涂脂抹粉的女子,辛氏低着头屏着气,倾倒的样子常被众人围观。过了一个月,婆婆派两人去探望孙生的姑姑,小姑进了屋,惊吓得不知该怎么办。嫂子从容地说:“这屋子有很多妖怪,晚上不能住。”两人颤抖着,不敢休息。于是嫂子为她们打扫房间,床帐器具,没有不准备齐全的。两人非常高兴,认为嫂子贤惠能干超过常人。不久,天黑了,嫂子催促两人回去睡觉。两人进了房间,只见灯烛闪烁,涂脂抹粉的女子纷纷聚集在床上,两人非常害怕,急忙跑了出来。嫂子问原因,两人把实情告诉她。嫂子说:“这是妖怪,我为你们除掉它们。”就拿了一把利剑,进房间斩杀妖怪。两人从窗户偷看,见嫂子挥剑纵横,涂脂抹粉的女子有的被砍了头,有的断了胳膊,一会儿就全消灭了。嫂子收剑出房,对两人说:“妖怪已经除掉了,可以安心睡觉。”两人进房间看,被子枕头上血迹斑斑,腥秽得不能靠近。从此,房间里就安宁了。

《八大王》

原文:

临洮冯生,盖贵介裔而凌夷矣。有渔鳖者,负其债不能偿,得鳖辄献之。一日,献巨鳖,额有白点。生以其状异,放之。后自婿家归,至恒河之侧,日已就昏,见一醉者,从二三僮,颠跛而至。遥见生,便问:“何人?”生漫应:“行道者。”醉人怒曰:“宁无姓名,胡言行道者?”生驰驱心急,置不答,径过之。醉人益怒,捉袂使不得行,酒臭熏人。生更不耐,然力解不能脱。问:“汝何名?”呓然而对曰:“我南都旧令尹也。将何为?”生曰:“世间有此等令尹,辱寞世界矣!幸是旧令尹;假新令尹,将无杀尽途人耶?”醉人怒甚,势将用武。生大言曰:“我冯某非受人挝打者!”醉人闻之,变怒为欢,踉蹡下拜曰:“是我恩主,唐突勿罪!”起唤从人,先归治具。生辞之不得。握手行数里,见一小村。既入,则廊舍华好,似贵人家。醉人酲稍解,生始询其姓字。曰:“言之勿惊,我洮水八大王也。适西山青童招饮,不觉过醉,有犯尊颜,实切愧悚。”生知其妖,以其情辞殷渥,遂不畏怖。俄而设筵丰盛,促坐欢饮。八大王最豪,连举数觥。生恐其复醉,再作萦扰,伪醉求寝。八大王已喻其意,笑曰:“君得无畏我狂耶?但请勿惧。凡醉人无行,谓隔夜不复记者,欺人耳。酒徒之不德,故犯者十之九。仆虽不齿于侪偶,顾未敢以无赖之行,施之长者,何遂见拒如此?”生乃复坐,正容而谏曰:“既自知之,何勿改行?”八大王曰:“老夫为令尹时,沉湎尤过于今日。自触帝怒,谪归岛屿,力返前辙者,十余年矣。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解耳。兹敬闻命矣。”倾谈间,远钟已动。八大王起,捉臂曰:“相聚不久。蓄有一物,聊报厚德。此不可以久佩,如愿后,当见还也。”口中吐一小人,仅寸许。因以爪掐生臂,痛若肤裂;急以小人按捺其上,释手已入革里,甲痕尚在,而漫漫坟起,类痰核状。惊问之,笑而不答。但曰:“君宜行矣。”送生出,八大王自返。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鳖,蠢蠢入水而没。错愕久之。自念所获,必鳖宝也。由此目最明,凡有珠宝之处,黄泉下皆可见;即素所不知之物,亦随口而知其名。于寝室中,掘得藏镪数百,用度颇充。后有货故宅者,生视其中有藏镪无算,遂以重金购居之。由此与王公埒富矣,火齐木难之类皆蓄焉。得一镜,背有凤纽,环水云湘妃之图,光射里余,须眉皆可数。佳人一照,则影留其中,磨之不能灭也;若改妆重照,或更一美人,则前影消矣。时肃府第三公主绝美,雅慕其名。会主游崆峒,乃往伏山中,伺其下舆,照之而归,设置案头。审视之,见美人在中,拈巾微笑,口欲言而波欲动。喜而藏之。年余,为妻所泄,闻之肃府。王怒,收之。追镜去,拟斩。生大贿中贵人,使言于王曰:“王如见赦,天下之至宝,不难致也。不然,有死而已,于王诚无所益。”王欲籍其家而徙之。三公主曰:“彼已窥我,十死亦不足解此玷,不如嫁之。”王不许。公主闭户不食。妃子大忧,力言于王。王乃释生囚,命中贵以意示生。生辞曰:“糟糠之妻不下堂,宁死不敢承命。王如听臣自赎,倾家可也。”王怒,复逮之。妃召生妻入宫,将鸩之。既见,妻以珊瑚镜台纳妃,辞意温恻。妃悦之,使参公主。公主亦悦之,订为姊妹,转使谕生。生告妻曰:“王侯之女,不可以先后论嫡庶也。”妻不听,归修聘币纳王邸,赍送者迨千人,珍石宝玉之属,王家不能知其名。王大喜,释生归,以公主嫔焉。公主仍怀镜归。生一夕独寝,梦八大王轩然入曰:“所赠之物,当见还也。佩之若久,耗人精血,损人寿命。”生诺之,即留宴饮。八大王辞曰:“自聆君谏,戒杯中物已三年矣。”乃以口啮生臂,痛极而醒。视之,则核块消矣。后此遂如常人。

白话文:

临洮的冯生,原是贵族后代,但家道衰落了。有个捉鳖的人,欠他的债无法偿还,捉了鳖就献给他。一天,献了一只大鳖,额头上有个白点。冯生因为它形状奇特,就把它放了。后来从岳父家回来,走到恒河边上,天色已经黄昏,看见一个醉汉,由两三个僮仆搀扶着,跌跌撞撞地走来。远远看见冯生,就问:“什么人?”冯生随便回答:“走路的。”醉汉生气地说:“难道没有姓名,为什么说走路的?”冯生赶路心急,不理睬他,径直走过去。醉汉更生气了,抓住他的衣袖不让走,酒气熏人。冯生更加不耐烦,但用力挣脱也脱不了身。问:“你叫什么名字?”醉汉糊里糊涂地回答:“我是南都过去的县令。你想怎么样?”冯生说:“世上竟有这样的县令,真是辱没世界!幸亏是过去的县令;假如是新县令,岂不是要把路人都杀光吗?”醉汉非常恼怒,要动手打人。冯生大声说:“我冯某不是受人打的!”醉汉听到这话,变怒为喜,踉踉跄跄地下拜说:“是我的恩人,冒犯您了,请不要怪罪!”起来叫僮仆,先回去准备酒食。冯生推辞不了。拉着手走了几里路,看见一个小村庄。进去后,只见房屋华丽,好像富贵人家。醉汉酒稍微醒了些,冯生这才询问他的姓名。说:“说出来不要吃惊,我是洮水的八大王。刚才西山青童邀请我喝酒,不知不觉喝多了,冒犯了您,实在惭愧惶恐。”冯生知道他是妖怪,但因为他言辞恳切热情,就不害怕了。不一会儿摆上丰盛的筵席,催促坐下痛快喝酒。八大王最豪爽,连续干了几杯。冯生担心他再喝醉,又来纠缠,假装喝醉要求睡觉。八大王已经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说:“您难道怕我发狂吗?但请不要害怕。凡是喝醉的人没有德行,说隔夜就不记得的,那是骗人的。酒鬼没有德行,故意冒犯的占十分之九。我虽然被同辈看不起,但还不敢把无赖的行为,施加在您这样的长者身上,为什么这样拒绝我呢?”冯生于是又坐下,严肃地劝他说:“既然自己知道,为什么不改正?”八大王说:“我当县令的时候,沉湎饮酒比今天还厉害。自己触怒了天帝,被贬谪回岛屿,努力改正以前的过错,已经十多年了。现在年老将死,潦倒不能飞黄腾达,所以老毛病又犯了,我自己也不明白。现在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畅谈之间,远处的钟声已经敲响。八大王起身,抓住冯生的手臂说:“相聚时间不长。我有一件东西,姑且用来报答您的深厚情谊。这东西不能长久佩戴,如愿之后,应当归还我。”嘴里吐出一个小人,只有一寸多高。接着用指甲掐冯生的手臂,疼痛好像皮肤裂开;急忙把小人按在上面,松手时已经进入皮肤里,指甲的痕迹还在,而且慢慢隆起,像个痰核。冯生吃惊地问怎么回事,八大王笑着不回答。只是说:“您应该走了。”送冯生出村,八大王自己回去了。冯生回头看,村庄房屋全都不见了,只有一只巨大的鳖,慢慢爬进水里不见了。冯生惊愕了很久。心想所得到的,一定是鳖宝。从此他的眼睛最明亮,凡是有珠宝的地方,即使在地下也能看见;即使是向来不知道的东西,也能随口说出它的名字。在卧室里,挖到埋藏的几百两银子,费用很充足。

五、用不同词牌名创作诗词来解析《聊斋志异》卷六与周易哲学的关联:

《清平乐·聊斋易理》

聊斋卷六,奇异情节秀。易道深藏人鬼后,天理循环皆有。

善恶报应分明,阴阳交替无停。尘世纷繁如梦,且寻真谛前行。

《西江月·析聊斋之秘》

人鬼传奇卷六,阴阳交错迷途。卦中深意解疑狐,善恶终能分付。

世事无常似幻,玄机尽在玄符。聊斋妙笔绘宏图,易理其中长住。

《如梦令·聊斋易思》

常记聊斋卷六,鬼怪人情同宿。易理隐其中,福祸相依难卜。

追溯,追溯,天地阴阳相逐。

《渔家傲·聊斋易解》

卷六聊斋书异事,阴阳变化藏深智。人鬼情缘皆有示。周易里,乾坤道义明宗旨。

善恶到头终有值,循环天理从无逝。仔细思量心自识。风云际,人间正道沧桑意。

《菩萨蛮·探聊斋易蕴》

聊斋故事多奇幻,阴阳易理层层面。卷六意无穷,人情鬼态中。

善缘终有报,恶念难逃掉。世事若浮沤,玄机心底留。

诠释:

《清平乐·聊斋易理》

“聊斋卷六,奇异情节秀”:开篇指出《聊斋志异》卷六有着精彩奇异的情节。

“易道深藏人鬼后,天理循环皆有”:说明周易的道理隐藏在人鬼故事背后,强调了天理循环、善恶有报的规律存在于其中。

“善恶报应分明,阴阳交替无停”:进一步阐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十分明确,阴阳的交替变化永不停息。

“尘世纷繁如梦,且寻真谛前行”:感慨尘世的繁杂如同梦境,应当去探寻真理前行。

《西江月·析聊斋之秘》

“人鬼传奇卷六,阴阳交错迷途”:描述卷六中人鬼的传奇故事,阴阳相互交错令人如在迷途。

“卦中深意解疑狐,善恶终能分付”:意为从周易的卦象中蕴含的深意可以解释这些如狐般神秘的故事,善与恶最终都能得到判定。

“世事无常似幻,玄机尽在玄符”:感慨世事无常如同虚幻,而其中的玄机都在神秘的符号(周易的道理)之中。

“聊斋妙笔绘宏图,易理其中长住”:称赞聊斋作者的妙笔描绘出宏大的图景,周易的道理长久地蕴含在其中。

《如梦令·聊斋易思》

“常记聊斋卷六,鬼怪人情同宿”:常常记起聊斋的卷六,鬼怪与人情相互交织。

“易理隐其中,福祸相依难卜”:周易的道理隐藏在里面,福祸相依难以预测。

“追溯,追溯,天地阴阳相逐”:不断追溯,天地间阴阳相互追逐变化。

《渔家傲·聊斋易解》

“卷六聊斋书异事,阴阳变化藏深智”:卷六的聊斋记载了奇异之事,阴阳的变化中隐藏着高深的智慧。

“人鬼情缘皆有示。周易里,乾坤道义明宗旨”:人鬼之间的情缘都有所昭示。在周易中,阐明了天地的道义和宗旨。

“善恶到头终有值,循环天理从无逝”:善恶到最后终究有其相应的结果,天理循环的规律从未消失。

“仔细思量心自识。风云际,人间正道沧桑意”:仔细思考内心自然能明白。在风云变幻之际,能体会到人间正道的沧桑意味。

《菩萨蛮·探聊斋易蕴》

“聊斋故事多奇幻,阴阳易理层层面”:聊斋的故事充满奇幻色彩,阴阳和周易的道理层层蕴含其中。

“卷六意无穷,人情鬼态中”:卷六的意味无穷无尽,在人情和鬼态里展现。

“善缘终有报,恶念难逃掉”:善缘最终会有回报,恶念难以逃脱惩罚。

“世事若浮沤,玄机心底留”:世间的事如同水上的泡沫,而其中的玄机留在心底让人思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