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正在查看军报,见李铭到来,立即起身相迎:\"贤弟远道而来,可是有要事?\"
李铭拱手道:\"关将军,末将此来,是想请教几个问题。\"
关羽抚须道:\"但说无妨。\"
李铭开门见山:\"将军认为,东吴此次在边境挑衅,是何用意?\"
关羽冷哼一声:\"无非是想试探我军虚实,寻找进攻的机会。\"
李铭点头:\"将军说得对。不过,末将以为东吴还有一个更险恶的目的:他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加剧我军内部的矛盾。\"
关羽眉头一皱:\"此话怎讲?\"
李铭解释道:\"东吴故意在边境挑衅,就是要看我军如何反应。若我们按兵不动,他们就说我军畏战;若贸然出击,又可能中了他们的诡计。将士们看到这种情况,难免会对当前的策略产生质疑。\"
关羽若有所思:\"难怪最近军中将士议论纷纷。\"
李铭继续说道:\"现在军中有三种意见:魏延主张主动出击,黄忠认为应当按兵不动,还有人坚持将军原先的部署。这种情况若不尽快解决,必然影响军心。\"
关羽叹息道:\"贤弟说得对。只是,该如何化解这个问题?\"
李铭胸有成竹地说道:\"末将有一计,可保我军既不失防御之势,又能震慑东吴。\"
他建议:在军中设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关羽主持,各位将军轮流参与。每当发现敌情,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如此既能集思广益,又可以避免各自为政。
关羽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立即召集诸将商议。黄忠、魏延等人也都赞同这个方案。
就在当天下午,斥候来报:发现东吴军队在江边活动。关羽立即召开联席会议,让各位将军发表意见。
魏延主张立即出击,黄忠则建议按兵不动。双方争执不下时,李铭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在暗中监视敌军动向,同时做好随时应战的准备。
这个建议得到了众将的认可。关羽当即下令:一面加强防务,一面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敌情。如此既不会打草惊蛇,又能掌握主动。
几天后,斥候来报:东吴军队见我军防备森严,已经撤退。军中将士见这个办法确实有效,对关羽的统帅能力更加信服。
这件事之后,荆州军中的矛盾逐渐化解。将士们不再私下议论纷纷,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防备敌人上。
李铭向刘备报告了荆州的情况。刘备听完,不由感慨:\"幸好及时发现问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诸葛亮说道:\"东吴这一招虽然没有得逞,但他们必定还会有后招。我们要继续保持警惕。\"
法正建议:\"不妨将荆州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广到其他军区。如此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刘备采纳了这个建议,随即下令在各军区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同时,他也给关羽去信,肯定了他的做法,并嘱咐他继续加强军中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