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放下手中密信,神色凝重。密信上详细记载了荆州军中最新的异常情况:部分将领对关羽的命令阳奉阴违,军中暗流涌动。更令人担忧的是,有将领私下议论说关羽独断专行,不听劝谏。
\"军心不稳,实乃大患。\"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声说道,\"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庞统上前一步:\"主公,依末将之见,应立即派人前往荆州,安抚军心。\"
\"此事不易。\"法正摇头道,\"若贸然派人前往,反而显得我们不信任关将军。况且,军中将士各怀心思,一时难以安抚。\"
正说话间,又一份军报送到。刘备展开一看,不由脸色一变:东吴趁机在荆州边境挑衅,已经发生多次小规模冲突。
\"好一个东吴,打蛇打七寸!\"马良愤然道,\"他们是看准了我军内部出现问题,才敢如此放肆。\"
诸葛亮分析道:\"东吴此举确实用心险恶。他们既想试探关将军的反应,又想加剧军中的矛盾。若处理不当,极可能陷入被动。\"
刘备沉思片刻,决定道:\"传令下去,命黄忠、魏延二将率军增援荆州。既可震慑东吴,又能稳定军心。\"
\"主公圣明。\"马谡赞同道,\"黄忠将军德高望重,魏延将军骁勇善战,有他们坐镇,军心自然安定。\"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众人意料。黄忠、魏延率军抵达荆州后,不仅没有缓解紧张局势,反而使情况更加复杂。
原来,魏延主张趁东吴尚未完全准备就绪,立即发动进攻。而黄忠则认为应当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两位将军意见相左,各自坚持己见。
关羽本想召集诸将商议,但军中将领却分成了三派:一派支持魏延主动出击,一派赞同黄忠按兵不动,还有一派则坚持关羽原先的部署。
\"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糟。\"马良向刘备汇报道,\"现在军中不仅有了派系之分,就连基层将士也开始议论纷纷。\"
法正叹息道:\"若让东吴知道我军内部如此混乱,他们必定会抓住机会。\"
诸葛亮提议:\"主公,不如让我亲自前往荆州一趟。既可安抚军心,又能统一部署。\"
刘备正要同意,忽有探子来报:东吴大将吕蒙已在江边集结大军,情势危急。
\"来不及了!\"庞统急道,\"若让诸葛军师离开成都,敌人必定会察觉到我军内部出现问题。不如速派李铭前往!\"
此言一出,众人眼前一亮。李铭不仅精通军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极有手段。让他去处理这件事,再合适不过。
刘备立即派人请来李铭,将情况告知。李铭听完,胸有成竹地说道:\"请主公放心,末将定会化解此事。\"
李铭连夜启程赶往荆州。途中,他仔细分析了当前局势:东吴在江边挑衅,表面上是为了试探,实则是想利用荆州军内部的矛盾。若不能尽快统一军心,后果不堪设想。
抵达荆州后,李铭没有立即去见关羽,而是先暗中观察军营情况。他发现将士们虽然依然保持着军纪,但私下议论纷纷,军心确实不稳。
通过暗访,李铭逐渐摸清了问题的症结:东吴的挑衅行为,让将士们对当前的防御策略产生了质疑。有人认为应该主动出击,有人主张固守不出,意见不一。
更麻烦的是,黄忠和魏延的到来,反而加剧了这种分歧。两位将军各有各的主张,使得军中更加混乱。
李铭想了想,决定先去拜会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