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倒台后的第三天,京城阴雨绵绵。
湿冷的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气息,仿佛预示着新的风暴即将来临。
\"范老大人回京了,\"方谦推门而入,衣襟还带着雨水,\"昨夜就进了城,一大早就去见了周延儒。\"
李修然放下手中的奏章,眉头微皱。范景文,这位前内阁大学士突然回京,显然不是巧合。
\"告诉我具体细节,\"李修然示意方谦坐下。
\"范景文是连夜进京的,避开了城门盘查。进城后先在会同馆小住,天不亮就去了周府。\"方谦递上一份记录,\"有意思的是,他的行李中有一个特别的铁箱,一直由贴身家仆看管。\"
李修然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让人盯着范府,每天都要知道谁进谁出。特别是那个铁箱的去向。\"
离开乾清宫后,李修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来到了五军都督府。天还未亮,但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刻都至关重要。
\"大人,您这么早?\"方谦有些惊讶。
\"召集核心班底,\"李修然快步走进议事厅,\"皇上已经松口,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
议事厅内,蜡烛摇曳。
李修然的亲信们陆续到齐:器械所主事张宗元、水师统领郑芝龙、军改参赞孙启明、江南商会代表沈远图......
\"诸位,\"李修然开门见山,\"昨夜陛下召见,对改革表示支持。但我们要做好准备,改革越深入,阻力就会越大。\"
\"先说军改,\"李修然在舆图前踱步,\"张宗元,新式火器的产量如何?\"
张宗元抱拳答道:\"回大人,已经建立了三个新作坊。按照您教的'流水作业'法,产量提高了两倍。但......\"
\"但什么?\"
\"但原料供应可能会出问题。听说有人在囤积精铁,抬高价格。\"
\"果然出手了,\"李修然冷笑,\"沈远图,这事你来办。发动商会成员,从海外购入精铁。价格贵点没关系,关键是要保证供应。\"
沈远图躬身:\"大人放心,商会已经派船去了佛郎机、日本。最迟一个月就能到货。\"
\"好,\"李修然点头,\"下一个问题:军饷改革。\"
孙启明展开一份文书:\"按照新制度,军饷直接发放到士兵手中,中间环节全部取消。但......\"
\"遇到阻力了?\"李修然问。
\"是的。有几个卫所的千总,说这样会影响军心。\"
李修然冷哼一声:\"把他们的底细查清楚了吗?\"
\"查清楚了,\"方谦接话,\"都和范景文有关系。\"
\"传我命令,\"李修然眼中寒光闪烁,\"第一,立即对这些卫所进行突击检查,重点查账。\"
\"第二,派新军进驻,接管军需物资。\"
\"第三,让御史配合,彻查这些千总的贪腐行为。\"
众人听得暗暗心惊。这是要一举打掉盘踞已久的既得利益集团。
\"郑兄,水师那边如何?\"李修然转向郑芝龙。
\"已经按计划进行,\"郑芝龙答道,\"新式战船改装顺利,水师将士也适应了新的训练方法。不过......\"
\"说。\"
\"有传言说我们勾结海外势力,意图不轨。\"
李修然早料到会有这样的声音。
他踱步片刻,说道:\"让卡洛琳娜出面,邀请几个朝中重臣,去水师基地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我们的船只和装备,都是自主研制的。\"
\"另外,\"他补充道,\"把缴获的荷兰、满清战船也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不改革就要挨打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军官培训,\"李修然强调,\"新军需要新式军官。孙参赞,培训营筹备得如何?\"
孙启明答道:\"已经选定了五十名年轻军官,都是有实战经验的。但教材......\"
\"教材我来负责,\"李修然说,\"我会把现代军事理论简化后,编成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
正说着,方谦突然进来:\"大人,刚收到消息,有人在朝中散布谣言,说新军耗费太大,还说......\"
\"说什么?\"
\"说我们购买西洋火器,是在资敌。\"
李修然冷笑:\"把各地新军的战绩整理出来,特别是皮岛之战的详细报告。另外,让器械所把自制火器的成本核算表也准备好。\"
\"诸位,\"李修然环视众人,\"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接下来的一个月,就是决定成败的时候。\"
\"张宗元,火器产量要再提高。\"
\"郑兄,水师演练要加强。\"
\"孙参赞,军官培训要抓紧。\"
\"沈远图,原料供应要保证。\"
\"还有一件事,\"李修然补充道,\"满清那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方谦,让细作多注意他们的动向。\"
\"已经安排了,\"方谦答道,\"特别是在辽东和山西一带,都布置了眼线。\"
\"很好,\"李修然点头,\"另外,让卡洛琳娜的商队多往来于海上,注意搜集情报。\"
直到夜深,众人才散去。
李修然独自在灯下研究舆图,思考下一步行动。
卡洛琳娜推门进来:\"如何?\"
\"还算顺利,\"李修然抬头,\"崇祯已经明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
\"但改革越深入,阻力就会越大。\"卡洛琳娜接话。
\"我们要抢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李修然说,\"用最快的速度推进改革。\"
他列出了行动计划:
\"第一周,全面启动军饷改革。\"
\"第二周,扩大新军规模。\"
\"第三周,开展军官培训。\"
\"第四周,整合水陆军力。\"
\"还有一件事,\"李修然说,\"要准备应对满清的报复。他们一定会......\"
话未说完,方谦急匆匆闯入:\"大人,辽东急报!\"
李修然接过密信,神色凝重:\"果然,满清开始行动了......\"
次日早朝,大殿内刚刚升起的檀香还未散尽,范景文就迫不及待地出列。
\"陛下,\"他佯装悲痛,\"臣有本奏上。近日朝中奸佞当道,排除异己,臣实在忧心如焚。温体仁、杨嗣昌之案,背后必有图谋......\"
话音未落,礼部尚书倪元璐立即站出:\"范大人此言差矣。何人奸佞?何人排除异己?还请明示。若有真凭实据,何不说个明白?\"
范景文冷笑:\"倪大人何必明知故问?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朝野上下谁不清楚?有些人借惩奸之名,行排除异己之实,其心可诛!\"
\"荒谬!\"倪元璐反驳,\"范大人离京多时,恐怕对朝中事务并不了解。这些案件,证据确凿,岂是你说的那般?\"
两人唇枪舌剑,看似争论案情,实则都在试探对方的立场。
朝会结束后,李修然正准备离开,却被范景文拦住。
宫墙下的青石板上,两人四目相对。
\"李大人好手段啊,\"范景文意味深长地说,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不过,树大招风。李大人年纪轻轻,还是要多加小心。\"
\"范大人教诲的是,\"李修然不卑不亢,嘴角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过有些人怕是忘了,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
当夜,李修然书房。
几支红烛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随风摇曳。
\"范景文此人老谋深算,\"孙承宗捋着胡须说,\"当年在内阁时就以善于钻营着称。这次突然回京,必定不简单。\"
卡洛琳娜递上一份密报:\"已经查明,范景文前几日在济南秘密会见了满清的使者。根据线人回报,那个神秘的铁箱,可能与东厂有关。\"
接下来的日子,李修然派出大量密探,追查范景文的一举一动。
\"发现了,\"小六兴冲冲地来报,\"那个铁箱里装的是东厂的秘密档案!范景文在暗中收集这些材料,准备......\"
\"准备要挟朝中大臣,\"李修然接过话头,\"看来他是想借此东山再起啊。\"
李修然决定设下一个陷阱。
首先,让人暗中散布消息:有人愿意高价收购东厂的秘密档案。同时,又派人假扮商人,与范府的管家接触。
\"范府已经上钩了,\"方谦报告,\"他们开始主动兜售档案。不过......\"
\"不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