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一个不留!(2 / 2)

“恕老夫无能,无能回力。”

“???”

左酉立即抓住傅医的手,满脸焦急:“求求你,一定要救他,好吗?”

“即便是神农氏来了,也救不了。”傅医无奈摇头,你这个要求太为难老夫了。

没想到下一刻,左酉立即跪了下来,重重的磕头。

咚咚咚——

每一声响,都深深触动着傅医的心。

可惜有些事情,哪怕心痛,也没有办法。

傅医只能强忍着,别过头去,装出一副冷漠的样子。

昆波见状,他也跪在地上,跟着左酉磕头。

很快,这边的动静,吸引到一大群人过来查看。

“怎么回事?”

“应该是,那个勍人要死了吧?”

“啊?这太可惜了。”

“唉,有什么办法,傅医只是人,他又不是神。”

众人心中凄然,在他们看来,独孤邬牙是一条汉子,值得尊敬。

由于动静太大,引来了大人物,李信和宋坤都来了。

“怎么回事?”李信皱眉问道。

左酉和昆波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们连忙爬过去,换了个磕头对象。

“上将军,求求你,独孤君对我们有莫大的恩情,他,他不能死......”

李信在外面安抚两人的情绪,宋坤则是走进去,将傅医拉到一旁询问。

“真的没办法了吗?”

傅医委屈至极,他瘪瘪嘴回答道:“血崩未止,已逾三时,回天乏力啊。”

宋坤沉默的走到独孤邬牙病床旁边,掀开被褥一看,倒吸一口冷气。

确实,伤得不轻。

只见他右边大腿内侧,有一道长达三寸的伤口,深一寸,血肉翻开。

宋坤不是学医的,不过在参与过那么多场战斗得来的经验,看这伤势,应该是失血过多。

独孤邬牙确实伤到了动脉,不过好在他及时用布条缠绕,稍微止住了大出血,只是依然流血。

他就是因为失血过多,出现了脑缺血、缺氧的症状,所以昏迷。

左酉扛他的姿势,好巧不巧稍微抑制了一下流血情况。

再加上夜里的戈壁温度低,让伤势有所缓解。

如果没有那么多巧合的话,估计独孤邬牙绝对撑不到现在。

......

宋坤再问一句:“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单于啊,不要为难老夫了,老夫救死扶伤半生,最看不得生离死别,也想救他呀。”

宋坤默了默,既然横竖是个死,可以尝试一下那个办法。

索性死马当活马医了。

“傅医,如果我说,可以将他人身上的血液,抽出灌输到他的体内呢?”

“你觉得可行吗?”

傅医神色一滞,随后浑浊的双眼冒出精光!

“此种方法,老夫从未想过!兴许,奏效!”

“等等,该如何抽血?”兴奋之后,傅医遇到了第一难题。

宋坤反问他:“民间黔首,是如何打井水的?”

傅医陷入迷茫:“我不知道啊。”

怪不得他,这个时代能学医的大都是有钱人家,用得着他亲自打井水吗?

宋坤笑了笑,他解释道:“很简单,将水桶扔入井里,捞出即可。”

“不过,若是抽血,可以用另一种方法。”

“什么方法?”傅医急切询问,他如今满脑子只想着做实验。

年纪大了,就想干点疯狂的事情,才算不枉此生。

“水位较高的井水,会受到一股无形中的压力,当彼此之间存在一个压力差的时候,重力会促使水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

虽然说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通过宋坤的手势,傅医还是听懂了。

“你的意思是,让抽血者躺在高处,输血者在低处,就能让血流通?”

宋坤点点头回复:“应该可以。”

“哈哈哈,好!老夫这就去准备。”

解决掉第一个难题,后面的输血管就非常简单了。

没有胶管,可以用中空的木管、竹管啊,这个制作起来很简单的。

现代输血为何不用这两种物质?因为会有损耗。

无论是木头还是竹子,都有渗透性,也就意味着,本该输血300cc的,结果却要抽取500cc。

众人听闻,腾瑞单于想了办法,也许可以让独孤邬牙苏醒,纷纷动手帮忙。

左酉和昆波,又爬到宋坤脚下,重重的磕头。

“谢,谢谢单于。”

宋坤则是一脸严肃的说道:“我事先说明,不一定能救回来,也许,只有百分一的机会。”

“哪怕是千分一,都要试一试!”左酉是看着病床上的独孤邬牙,说的这句话。

“我还要报恩呢,他不能死!”

......

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一个重大问题出现了。

“谁来当输血者?”

傅医话音刚落,立即有不少人举手,表示愿意献血。

“且慢!”宋坤抬手,阻止了这场闹剧。

众所周知,血型共有6种基因型,其中表现型仅仅有四种,分别是o、A、b和Ab型。

还有两种稀有血型,如Rh血型,根据红细胞是否含有d抗原,又分为Rh阳性(含),Rh阴性(不含)。

还有一种超级罕见的小p血型,记录在案的,14亿人里仅有9人。

万物皆有规律,血型也成为了现代认亲的科学手段。

比如说,父母都是o型血,就不可能生出除了o型血以外血型的宝宝。

如果血型不匹配的话,会导致红细胞溶血,败血症等,是会死人的。

那么,在科技手段贫乏的古代,该如何验血呢?

就在宋坤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也许可以用滴血认亲的办法。

记得前世,那位当法医的三叔宋真说过:“古代滴血认亲用来验证血缘关系是不科学的,因为科学证明,只要是同型的血就能凝结。”

反过来推演,同血型的血液都能相溶,无关父母。

也就是说,只要能与独孤邬牙的血相溶,大概率就能匹配。

关于“滴血认亲”,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

其实吧,老祖宗还是聪明的,只要是亲生的,都有概率能相溶。

只不过,不是百分之百吧。

......

念及至此,宋坤马上组织起来,布置了一堆陶碗,在独孤邬牙身上放血。

“献血者,一一上前。”

“排好队,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