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开幕式表演(2 / 2)

二舅的懒散,他是亲眼见识过,无语到极点。

其实,还是扶苏太年轻了。

他不认可嬴政的缺点,放在帝王身上,正是难能可贵的优点。

换个角度想,如果嬴政是个守成之君,扶苏继位的时候,能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吗?

如果嬴政施以仁政,没有制定下严格标准,对待臣子仁慈,如何稳定朝纲?

如果天下没有铁律,如何规范黔首的所作所为?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如何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

如果嬴政事事参考臣子纳谏,岂不是成为了傀儡?一个帝王,就应该要保持理智,学会独立思考,况且他并不是固执己见。

扶苏对比秦勍两朝的律法,片面的以为,勍律就是要比秦律要好,这是错误的。

因为他忽略了两朝的社会背景,一个延续了五百多年的王朝,如何能与刚成立不久的王朝相提并论?

都是一群人精,如果过于放纵,后果将不堪设想。

还有,其实宋坤并没有扶苏想象中那么仁慈。

台上的宋坤,看了这个节目,尴尬症都犯了,如坐针毡。

他开始怀疑自己,真有那么伟大吗?

宋坤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君主,只能说勉强及格。

勍朝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个大臣与群众,他们燃烧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有今天。

而他,不过是一个领路人罢了,如果将所有功劳都推托到自己身上,真有点难为情了。

嬴政疑惑的望向他,问道:“宋兄,如何?你身子抱恙?”

“没,没有。”

......

第四个节目,《共和》。

看这个节目名称,就知道演绎的什么故事了。

舞蹈编排很有意思,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边境守卫。

主角见证了一开始的南北对抗,见证了中原和草原的文化经济冲突,见证了两边民众深入骨髓的国恨家仇。

直到,那个男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八年),秦国北面长城,被推倒;

公元前232年(始皇帝元年),赵国、燕国北面长城,全部推倒,至此南北再无障碍;

公元前230年(始皇帝三年),秦直道一号线,从秦都咸阳至勍都伊吾,通车。

在始皇帝与腾瑞单于的努力下,从此以后,南北民众再无间隙,情同手足。

相信,每一个曾经去过北疆天勍的老秦人,都会感同身受。

勍朝花重金慰问过去被草原人伤害过的边境民众,并且许诺,三代人的赋税,我们包了。

送钱、送物资、送温暖,数目之大,令人羡慕。

没有人会与钱过不去,当然选择原谅他们啦。

不原谅能咋地?难道你要与王朝对抗?

原来誓死不休的仇人,如今变成了和谐共处的一家人。

真是世道无常呀,谁又能想到呢?

......

后续的节目,大都是秦朝本土特色的民间表演。

比如说巾袖舞,利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让长长的巾袖飘起来。

此舞充分展现了舞姬的身段柔美,柳叶细腰,美感十足。

可以参考《无极》电影中的片段,虽然有点夸张。

还有盘鼓舞,就是舞童和舞姬,站在盘和鼓上面翩翩起舞。

有点像跳木桩,鼓点与舞蹈完美结合,步伐轻盈,长袖飞舞,飘逸似仙。

这种舞蹈难度很大,不仅要求表演者有良好的乐感,还要有高超的技艺,因为盘鼓之间的间隔,并不短。

最后是剑舞,三千人围成一个圆圈,动作整齐划一,走位配合完美。

舞童和舞姬的身子配合着音乐,挥舞着秦剑,行云流水,观赏度极高。

两个时辰过后,开幕式表演圆满结束。

观众们意犹未尽,尽管站了三四个时辰,但是他们丝毫不觉疲惫。

在秦卒的引导下,有序离场。

“真的太好看了,感觉这一百钱,很值!”

“是呀,如果没有这个运动会,我们应该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欣赏。”

“乐舞只属于贵族的娱乐,想不到我们也可以亲眼见识。”

“......”

一个个观众压抑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回去之后,纷纷将所见所闻分享出去。

秦勍两朝联谊运动会的开幕式,得到了百分百的好评。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感受。

口碑爆了!

许多先前犹豫不决,没有买票的人,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早知道,就应该花钱去见识一下。

很可惜,错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

因为开幕式表演的成功,让民众对运动会比赛充满了期待。

门票的售卖,是分开进行的。

先前只是卖了开幕式,当表演结束后,才开始售卖第二天的比赛门票。

黄昏时刻,朝廷售票处,早已排满了长龙。

不仅仅是因为民众的期待,最关键的是,门票价格极低。

三十钱,就能站在场馆里欣赏半日的比赛,多实惠呀?

如果能用钱买得到情绪价值,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吝啬。

况且,能生活在秦都咸阳的,没有几个穷人。

嬴政压根不指望卖票回本,况且他现在真的不缺钱,国内的产量快要溢出了。

第一天比赛,在逐鹿运动馆中,赛程田径项目。

上午比赛【五十丈竞走、二百丈竞走、一千丈竞走、团队接力竞走】

前面提过,秦朝时期的话术,将“跑”说成“走”,而秦朝一丈=2.25米。

下午比赛【五十五丈跨栏、跳远、跳高、投铁、标枪、投壶】

因为是首届运动会,参赛人员不多,所以一天之内,就可以将田径项目全部干完。

......

晚上,居住在上林苑的宋坤,找到嬴政。

“政哥,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工作呀?”

嬴政抬起头,笑道:“今日的章奏,尚未审阅完成。”

“你一日要审阅多少章奏?”

嬴政见宋坤来了,他先是合上本子,邀请对方坐到他的面前。

“大概,五百本吧。”

纸的出现,极大的减轻了嬴政的负担,相对而言,也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

原来一天要审阅一百二十斤的竹简,现在审阅五百本章奏,相当于过去三百斤牍牒。

“明天去看比赛吗?”

“不去了。”嬴政无奈笑了笑,他很忙,没那个空闲去娱乐。

身为一国之君,当以国事为重,而不是沉迷于戏耍。

这是他一直以来秉承的信念。

“去嘛,适当的放松一下。”宋坤实在不忍心看到他那么劳累,继续劝道。

“你不是有太子吗?有些国事,可以尝试着让扶苏去替你处理,不必事事亲为。”

嬴政面露犹豫,如果是别人这样劝他,他是不会听的。

可对面是宋兄呀,打小就听宋兄的话,嬴政陷入沉思。

“如果你不让扶苏参与其中,他一辈子都很难成长的。”

“有些事情,必须要经历过,才能深刻体会。”

嬴政皱眉:“可是,我当初登基的时候,也没有体验过啊。”

“你不一样。”宋坤认真的说道。

这番话,让嬴政神色一滞,心头忽然有一种暖暖的感觉。

这是来自宋兄的认可。

嬴政就像一个莘莘学子,终于得到了夫子的认可,心花怒放。

“既然宋兄都这样说了,那我就抽空去陪你吧。”

宋坤哼哼说道:“你可要说话算话,不能熬夜,我会让阿离监督你的。”

嬴政听闻后,哑然失笑。

确实如此,每当人定之后(0点),姒离就会打着灯笼,来催促他尽快入睡。

正是因为有皇后的特殊“关照”,嬴政即便再苦再累,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作息习惯。

这一世,他应该不会只活到49岁了吧?

“好,我答应你。”

嬴政认真的点点头。

宋坤离开信宫后,他与姬馜一起出了咸阳宫,前往蒙府。

蒙武见到两人,眼里的欣喜掩饰不住。

“你们要来,为何不提前知会一声,你看我,为兄什么都没有准备。”

姬馜嘴角含着浅笑,亭亭玉立的乖巧牵着爱郎的手。

“阿兄,何须准备,都是一家人了,你不是时常与我们说,不必见外吗?”

“哈哈哈,是是是。”

蒙武哈哈大笑,一把揽住宋坤的肩膀,姬馜愣在原地。

好家伙,无视我这个妹妹也就罢了,还抢走我夫君?

两人来到大厅处,仆人很快就端上来两碗白色浓稠的液体。

“这是?牛奶?”

“是啊,我很怀念当初在北方草原的生活,怀念天天喝奶吃肉的日子,于是——”蒙武说着说着笑出声,“于是我便在家里,养了几头奶牛。”

“真会享受。”

宋坤淡淡的回答,让蒙武白了他一眼。

“怎么了?老夫打了一辈子的仗,现在享受一下,不行呀?”

“行行行。”

蒙武早就解甲归田了,他如今知天命,不想再奔波劳累。

更何况,他们这些老家伙,应该要给年轻人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整天占着茅坑,不像话。

白仲的年纪比他还大,却没有他看得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