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即将开幕(1 / 2)

公元前224年,3月——

宋坤提前来到咸阳,他准备与嬴政讨论运动会的相关事宜。

“开幕式?开幕式是什么?”

嬴政听闻对方说起那三个字,他整个人愣了下。

这三个字他都认识,可是组合在一起,怎么就那么陌生呢?

“呃,简单解释,就是乐舞表演。”

嬴政恍然大悟,原来是指这个呀?那么问题来了,表演什么的,不应该是君主贵族享受的吗?

在他的认知里,黔首是没有资格触及音乐舞蹈的,因为这是种高雅的活动。

最关键的是,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与宗教、政治活动紧密相连,音乐承担着一个教化的作用,并非娱乐。

而这次联谊运动会,按照宋兄的策划,属于与民同乐的大型赛事,意味着参与者不仅限于贵族。

秦始皇在历史上,是一个酷爱音乐的帝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这一世也不例外,钟鼓何德何能,可以与美人相提并论呢?

六国的钟鼓乐器,乐谱舞蹈都成为了秦始皇的战利品。

他对异国音乐的热爱,达到了痴狂程度。

为此,秦始皇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名为乐府。

在秦始皇陵挖掘出文物金银钮钟,上面刻有“乐府”两字。

乐府的职能可不只有管理音乐,还兼带编纂乐律、搜集天下乐器、组建音乐团队,培养音乐人才。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强迫症晚期患者,无论做什么,都必须统一标准。

从六国搜集而来的音乐,说得好听点,就是富有地方特色,说得难听点,就是杂乱无章。

因此,秦始皇推出“一律制度”,统一宫廷乐器制作标准,统一宫廷雅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调,制定了统一的音乐体系,延续了一千多年。

梨园老祖李隆基谱写的《霓裳羽衣曲》,用的就是秦始皇当年定下的“宫、商、角、徵、羽”标准。

不过,秦始皇并没有抹杀地方音乐特色,依旧保留,形成多样化的秦朝音乐。

秦乐府的成立,极大的推动了历史上各民族音乐的融合与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闲暇时刻,秦始皇就会躺下来听点小曲。

他听说高渐离精通音律,尽管他知道对方是荆轲好友的身份,依旧冒险召见。

结果就是,差点让高渐离给行刺成功。

由此可见,秦始皇是一个狂热的音乐发烧友。

可惜,秦乐府收藏的诸多曲谱,都被项羽付之一炬,遗憾的消失在火光之中。

后来,汉武帝将乐府发扬光大,将秦乐府一分为二,分设太乐署和汉乐府,分别管理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

如果宋真穿越的是秦朝,估计也能受到重用吧?

......

不过,宋坤可不懂什么音乐,他就是一个俗人,吹拉弹唱只会“吹”,吹牛逼的吹。

“宋兄,既然是你的要求,那就依你所言去办吧。”

历史上,秦朝前期的音乐主要是在宗教仪式和宫廷宴会演出。

到了秦朝后期,音乐才从中脱离出来,飞进寻常百姓家,当然,指的是贵族。

以前贵族只能够在宫里有幸听到雅乐,后来都可以在家里欣赏了。

宋坤不知道,他在不知不觉中,间接的推动了历史进程。

按照嬴政的强迫症性格,他一旦认准一件事情,就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并且要做到极致。

于是,他很快就采取行动,亲自前往乐府中,监督并统筹开幕式的歌舞节目。

嬴政并没有全部采用中原歌舞,有四分之一的节目,选择大草原风格。

秦勍两朝不仅仅有经济交流,当然也有文化交流。

秦乐府早就收集了草原特有的乐器,并安排人去聆听,谱写乐谱。

嬴政精心挑选出十三个节目之后,他特意找来宋坤去审定。

“宋兄,你看如何?”

“???”

宋坤没想到,政哥居然认真起来了?

你说,以他这么愚钝的艺术鉴赏能力,可以看出来个啥?

......

宋坤勉为其难的大概看了一遍节目表,然后大为震惊。

没想到,政哥居然懂得利用演出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绝大部分节目,主打一个人多势众,体现出大国风采。

最难得的是,嬴政无师自通,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亲自编排的,一系列与运动有关的舞蹈,非常契合“更快、更高、更强”的运动精神。

比如说,有一个节目是以诗经中《大叔于田》为主题,延伸扩展出来的舞蹈。

这首诗生动描写了骑马打猎的场景,塑造了一个能骑善射的青年形象。

“难道说,他真是一个天才?”

嬴政见宋坤久久没有说话,他小心翼翼的问道:“宋兄,如何?”

“很好!我个人觉得没有问题。”

目前只是节目表,真正的表演还没有完善,因为其中有许多乐师历时两年半的原创曲目。

宋坤笑了笑:“政哥,你这么搞,我都开始担心下一届,到我天勍承办的时候,能否接得住?”

俗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秦朝主办的运动会开幕式珠玉在前,会给下一届主办方勍朝带来很大的压力。

......

宋坤又被嬴政带去参观比赛场地。

田径项目主要集中在咸阳城外的大型运动馆,嬴政取名为“逐鹿”,远远望去,形似一辆战车。

逐鹿运动馆面积很大,大约有十个足球场的面积总和。

最多可以容纳十万人站着观看,挤挤还是可以的。

小部分绝佳的观赏位置,不是一般人有资格上座。

水上项目的比赛场地,名为“方舟”,形似大船,长宽皆为五十丈,在逐鹿运动馆右侧,距离不远。

方舟这个名,是嬴政从《诗经》里得到的灵感,非常应景。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秦朝干脆挖了个人工湖,从渭水引水而来,四周有高台观众席。

马术、抛投等项目的比赛场地,名为“御风”,在逐鹿运动馆的左侧山脚平原上。

御风马场非常广阔,甚至比逐鹿运动馆和方舟游泳馆加起来都要大。

绿草茵茵,一望无际,让人心旷神怡。

没有专门设立观众席位,到时候观众要登临半山腰,向下俯视。

宋坤花了两天时间,游玩了三大场地,他时时刻刻都处于惊叹之中。

如此恢弘壮丽的建筑,人走在下面,会产生出一种渺小的感觉,想必是投资了不少钱吧?

秦朝果然是财大气粗!

怪不得要建设四五年之久,完工之后的效果,确实震撼人心。

在建设初期,嬴政还要向宋坤借钱,后来攻下了羌人区域,找到了几座大型矿山后,不仅一次性还清了债务,甚至不眨眼的加大投资。

......

距离秦勍两朝运动会开幕,还剩下三个月。

咸阳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贴满了广告,预热本次盛大赛事。

城外比赛场馆的建设,全程封闭,不允许任何闲杂人等踏足。

又因为保密措施做得好,所以咸阳人对此事,毫不知情。

“运动会?这是什么?”

“别问我,我也不知。”

“还要花钱买门票的吗?”

“算了算了,要钱的事,别找我。”

“看这门票钱,好像也不贵呀,才百钱,要不去试试?”

“不去不去,百钱我都能买多少粮食了。”

“......”

秦朝的米价,受朝廷管控,任何时候都不得涨价,必须维持在每石三十钱的标准。

而秦朝1石大约等于现代的克,三十钱可以购买三十公斤粮食,这物价还算良心。

为什么说良心呢?因为秦朝时期,一个成年男性去搬砖,每天工钱为八钱。

只需要搬砖四天,就能购买一石粮食。

假设一家五口,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二两至三斤粮食来维持生活。

最极端的情况,以最高标准来计算,一家五口都是成年人,一个月最多消耗450斤大米,也就是7.5石粮食。

换言之,一家五口人,只需要一人打工,就能养活全家。

别忘了这可是最极端的情况,特么的,谁家好人吃饭,一天吃三斤啊?

你想想你在饭堂里,一餐打几两饭?

由此可见,寻常百姓在秦朝,在没有天灾人祸的前提下,被饿死的概率不高,除非你懒。

不过,在秦始皇驾崩后,一夜之间全国暴乱,米价失控,涨到了每石一千六百钱。

这是特殊情况。

......

关于门票,因为是秦勍两朝都有参与,所以预留了四分之一的位置,给到天勍。

本来嬴政想一半一半的,可惜现实残酷,有钱有时间从北疆远道而来,特意到咸阳观看比赛的天勍人,非富即贵。

这些群体,估计连四分之一的坐席都消化不了。

秦勍两朝所有达官贵人都收到了免费门票,不过,每家每户只赠送三张,如果你们家里还有人想看,只能自己买票。

这就让那群大臣非常难受了。

他们知道,只要参加,一定有机会能见到秦始皇。

如果运气好的话,被始皇帝看上,说不定可以一飞冲天,每个人都做着这样的美梦。

可是,家里儿郎众多,不能顾此失彼。

没办法,他们只能花大价钱,买个好位置。

一听到位置有限,先到先得,一众大臣瞬间慌了,生怕落后他人,不再犹豫,赶紧下单。

秦勍两朝的运动会,相比古希腊,有进步的地方。

比如说,古希腊要求竞技者必须两代以上都是纯种希腊人,还要求在政治、道德、宗教、法律上没有任何污点,否则不能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