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工程推广(2 / 2)

\"告诉工匠们,要继续改进。运输之事,贵在不断创新。\"

站在新建的驿站前,看着来往不绝的车队,秦天心中满是欣慰。

这不仅是工程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秦国交通体系的革新。

金秋时节,秦天站在新修建的官道上,看着道路平整的路面,内心充满了喜悦。

第一段试验路已经完工,效果远超预期。

\"陛下,\"范雎捧着一份详细的统计报告,\"这段试验路完工后,商旅往来时间缩短了近半。而且无论晴雨,路况都保持稳定。\"

秦天蹲下身,用手抚摸着路面。

五层路基的设计果然经得起考验,就连连日阴雨也未能对路面造成明显影响。

\"是时候大面积推广了。\"秦天站起身,目光坚定。

白起立即提出担忧:\"陛下,大规模推广非同小可。光是物资调配这一项,就够让人头疼的。\"

\"正因为如此,\"秦天踱步道,\"我们更要制定周密的计划。来,诸位随我到沙案前细议。\"

在宽敞的工部大堂内,一张巨大的秦国舆图铺展开来。

秦天用朱笔在地图上勾画,标注出需要优先修建的路段。

\"按照重要性分三批进行。\"他指着地图说道,

\"第一批,连接主要城市的干道。这是商贾往来的命脉,要优先建设。\"

\"第二批,通往边境的要道。这关系到军事调动,同样重要。\"

\"第三批,连接各郡县的支路。这些虽然等级较低,但也要统一标准。\"

范雎仔细记录着,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各地情况不同,若是照搬咸阳的经验,恐怕未必适用。\"

\"说得对。\"秦天点头,\"所以要先派人实地勘察。了解各地的地形、气候、材料供应等情况,因地制宜。\"

当即,秦天命令组建三支勘察队。

每队都配备经验丰富的工匠、测量师和记录官,分赴各地进行详细考察。

一个月后,勘察队带回了大量信息。

\"陛下请看,\"勘察队长展开记录,

\"北地多山,石料充足,但运输困难。南部平原,缺乏石料,但有大量粘土。西部干旱,需要特别考虑防风固沙...\"

秦天认真听着这些报告,不时点头。

这些地方差异,正是推广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调整施工方案。\"

他转向工匠首领周大,\"你带人重新设计一套因地制宜的工法。\"

周大领命而去。

很快,一套完整的施工手册编制完成。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详细说明了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内容。

同时,人才培训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工匠学堂扩大规模,增设分校。

优秀的毕业生被派往各地,担任技术骨干。

当地招募的工人也要经过系统培训,才能参与施工。

\"教会一个是一个。\"秦天对范雎说,

\"要让每个参与者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照搬。\"

渐渐地,全国各地的道路建设工作有序展开。

从咸阳到临晋的主干道率先动工,其他路段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