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巧思利民(2 / 2)

我欲在咸阳设'工技署',招集天下精工巧匠,专事此任。\"

白起双目一亮。

\"如此,我军装备亦可常有精进!\"

\"不止于此,\"秦天续道,\"当建成完整的铁器制造运输之网。\"

他指向舆图标注处。

\"此处皆为探明铁矿,周边当建冶炼之所。以驿道转运,通达各处作坊集市。

每县设修护所,使农具器械可及时修缮。\"

吕不韦若有所悟。

\"如此安排,远方百姓亦可用上良器。\"

\"我们要培养通晓技艺之才。不止工匠,更需懂治理之官,明农事之士。

我意在各郡设'技士学堂',专为培养此类人才。\"

\"陛下的意思是......\"范雎似有所悟。

\"正是,\"秦天颔首道,

\"技艺之巧,方为真正富源。

不能只停于会用器物,更要懂得如何改进,如何创新。

唯有如此,方可常立潮头。\"

白起看着舆图上标注的矿产分布,若有所思。

\"陛下,北地多铁矿,可是冶炼之术尚显粗浅。若能精进此术......\"

\"正该从此处着手。\"秦天展开一幅新图,

\"这是工技署近日呈上的新器具图样。诸位请看。\"

范雎凑近细看,只见图上所绘,皆是巧夺天工的新式器具。

每一件都针对北地环境精心设计。

\"此犁最是精妙。\"秦天指着图上的曲辕犁道,

\"铧体弯曲,既省力又耐用。犁入土深,土质再硬也能耕透。\"

白起也被图上的器具吸引。

\"还有这运输车架,木辐铁轮,载重更多,可省去许多辎重人力。\"

\"然也。\"秦天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

\"我秦国地处北方,当因地制宜,创制适用之具。

与其照搬他人器物,不如自创新器。这工技署,正是为此而设。\"

他走到案前,取出一份新的图纸。

\"诸位再看,这是下一步的创新方向。要将铁器之利,推及百工之事。\"

图上绘制着各种精巧的工具。

有用于采矿的新式铁锹,有辅助建造的起重装置,还有令木工石匠之事半功倍的新式工具。

吕不韦恍然大悟。\"原来陛下是要以农具为始,进而泽及百工技艺!\"

\"不错。\"秦天正色道,

\"农具改良,只是第一步。工具精进,百工易作,方是长久之计。更要紧的是......\"

\"富国强兵,表在兵甲,实在民生。有了好器具,百姓才能省力而作。

有了巧技,才能事半功倍。百姓富足,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正说间,一位官员匆匆入内,\"陛下,魏国使者求见。\"

\"宣。\"

片刻后,魏使入殿,行礼道:\"秦王陛下,我家君王有意与贵国互通有无。

我国北地有上好铁矿,愿与贵国交换铸造技艺。\"

秦天不动声色:\"魏使远来辛苦。此事容后再议,先设宴款待。\"

待魏使退下,他转向众臣。

\"诸位以为如何?\"

\"铸造之术关乎军国利器,岂可轻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