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无忧恭敬地说:“父王,经史子集乃治国理政之基,儿臣以为可占五成权重;算学关乎民生经济,律法保障大秦安稳,二者各占两成半权重。如此一来,既重视根基学问,又兼顾其他才能。”
秦王眼里闪过一丝赞许,却又担忧道:“但这评判之人若有私心,岂不是坏了大事?”
赢无忧笑道:“父王放心,儿臣提议从各方挑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组成评判团,互相监督制衡,而且试卷采用糊名制,不让评判者知晓考生身份。”
秦王微微皱起眉头,再次开口问道:“这算学律法倒是好办,有明确无误的标准答案,只需依此便可轻松给出相应的分数。然而,那经史子集之中所涉文章部分,究竟该如何去判定其得分高低才最为妥当呢?毕竟每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评判标准都不尽相同,若不能制定出一个合理且统一的评分准则,恐怕会引发诸多争议与不公之事啊!”
赢无忧略作思考后回答:“父王,对于经史子集文章部分的评分,儿臣认为可以从立意、文采、论述深度几个方面考量。立意高远、贴合大秦国情和儒家思想的可得高分;文采斐然,辞藻优美且运用恰当的酌情加分;论述深入、见解独到的亦加分。同时,每位评判者打分之后,去除最高最低分再取平均值,力求公平公正。”
秦王听闻此言,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吾儿考虑甚是周全,就照此方法施行。只是这科举之事关系重大,仍需谨慎对待。”
赢无忧应声道:“父王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定会密切关注科举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秦王郑重的说道:“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寡人相信你定能办好。”
秦王又叮嘱了几句,赢无忧一一应下,随后告退,只留秦王一人对着那名单,满是对大秦未来的憧憬。
从章台殿出来后,赢无忧并未停歇。她马不停蹄地前往负责科举筹备的衙门,与官员们一同商讨考试的具体流程、考场布置以及监考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