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份份新增加的报名名单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赢无忧的手中。这一日,当那份最终统计的名单呈现在眼前时,赢无忧的目光瞬间被那数字点亮——首次科举报名人数为2365人!这个数字,与她在心底预期的相差无几。
赢无忧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名单纸张,那粗糙的质感带着万千学子的殷切期盼。她手持这份名单,端坐在椅子之上,脸上缓缓绽露出欣慰且满意的笑容。在她的眼中,这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已然幻化成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大秦未来的天空。她知道,这些年轻的才俊们,即将肩负起国家繁荣昌盛的重任,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他们的深刻印记。
赢无忧坐在椅子上沉思片刻后,缓缓站起身来。她手中紧握着那名单,步履坚定地朝着章台殿走去。
刚一踏入章台殿,一股淡雅的熏香气息便扑鼻而来,萦绕在整个殿堂之中。只见秦王正端坐于着,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深邃而威严,仿佛能够洞悉世间万物。然而,当他瞥见自己女儿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意时,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欣慰之情。尽管身为一国之君已有多年,历经无数风雨沧桑,但此刻他的神色仍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与庄重。
秦王注视着眼前的赢无忧,轻声开口问道:“吾儿今日前来所为何事?瞧你这般欢喜模样,想必是有什么好事要告知于寡人吧?”
赢无忧闻言,娇俏一笑,答道:“果然还是父王最了解孩儿了!此次前来,乃是向您呈上各地呈报上来报名参加科举的总人数。”说罢,她恭恭敬敬地将手中的名单以双手递呈给秦王。
秦王伸出手,接过名单,眼神迅速扫过其上的文字和数字。当他看清那一个个具体的数目时,嘴角也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容,并轻轻地点了点头。紧接着,秦王放下名单,再次看向赢无忧,若有所思地问道:“对于此次科举,你可有想好,究竟要给予多少人通过考核呢?”
赢无忧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挺直腰杆,条理清晰地说道:“父王,这是大秦首次举办科举,虽说报名人数不算多,但其中真正有能力和才华的或许更少。所以儿臣的意思是,此次录取不妨定一个分数线,往后科举也都按分数录取。如此一来,既能保证选拔出的人才货真价实,也能让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公正,为大秦源源不断地吸纳贤才。”
秦王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他问道:“按分数录取,倒是个新鲜的法子。可这分数线该如何划定?会不会有失偏颇?”
赢无忧早深思熟虑过了,所以她表现得很是镇定自若。只见她缓声说道:“父王,依儿臣之见,我们不妨针对每一科目分别设定相应的分数。就好比那经史子集等学问,可将它们各自设定为 100 分作为总分;而对于算学,也是100 分的总分;至于律法方面,同样也可为它设立一个 100 分的总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最终选拔人才的时候,并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科目的成绩直接相加求和来决定人选。我们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地为各科成绩设置不同的权重占比。如此一来,既能全面考察考生们在各个领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素养,又能突出重点科目,确保所选出的人才真正符合朝廷所需。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秦王听后,沉思片刻后道:“此想法虽妙,但这各科目的分值比重又该如何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