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乌累单于,派使者到长安来报谢,打算把登迎回去。王莽这下可着急了,他哪能交得出人呢?没办法,就撒谎说登刚病死了,会派人把他的丧礼送出塞去。一面还重重地贿赂匈奴使者,让他回去报告。乌累单于觉得又被王莽给骗了,可自己刚当上单于,没什么威信,也只好暂时忍着,表面上还是和王莽讲和。不过,匈奴的士兵在靠近边塞的地方,还是照样抢劫,一点也没停下来的意思。
王莽听说边境不安宁,本来还想讨伐匈奴,可这时候偏偏天灾不断,彗星也出现了,他就不敢出兵了。接着,各种灾异频繁发生,日食的时候连光都没有。王莽这人也怪,他不责怪自己,反倒怪别人。太师王舜、大司马甄邯早就死了,他就把责任推到太傅平晏身上,免去了平晏尚书事和省侍中的职务;又把继任大司马逯并也给撤职了。谁知道这灾异越来越多,夏天降霜,草木都枯死了;盛夏的时候,黄雾弥漫四周;刚入秋,大风就把树都刮倒了,下的冰雹还砸死了不少牛羊。到天凤二年仲春的时候,太阳当中竟然出现了星星,京城里的老百姓都传言说黄龙在黄山宫里摔死了,纷纷跑去看。王莽自称是以黄德治国,听到这个传言,心里害怕得很,就叫官府把老百姓抓起来,问这传言是从哪来的,可也没问出个所以然。
正好这时候匈奴又派使者来了,要登的尸体。王莽就又派王歙等人把登的棺材送出去,到了塞下,须卜当的儿子大且渠奢来迎接登的丧事。王歙等人把棺材交给他后,又传达王莽的命令,另外送了乌累单于很多金帛,还让他把匈奴的名字改成恭奴,单于改成善于。花了这么多钱,就买了“恭”“善”这两个字,这有啥用呢?王莽还封须卜当为后安公,大且渠奢为后安侯,给了他们印绶,还赏了不少金子。大且渠奢谢过恩就回去了,把情况报告给乌累单于。乌累单于贪图王莽的金帛,就听从了王莽的命令,以后有使节往来的时候,暂时就称恭奴善于。这单于也是,得了实惠,就不在乎这虚名了,可别以为匈奴人傻!不过,匈奴的部队进入边塞抢劫的事,还是和以前一样。
又过了一年夏天,长平坂西岸的堤岸崩塌了,泾水都不流了。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去巡视。王邑回来报告情况,偏有几个拍马屁的大臣和迎合王莽的人,向王莽祝贺说:“‘河图’上说‘以土填水’,这预示着匈奴要灭亡了,得赶紧去讨伐,不能再拖了!”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怎么就这么附会呢?王莽因为匈奴虽然表面上求和,但还是不停地侵扰,觉得不狠狠地教训他们一下,就显不出自己的威风。正好大臣们有这个提议,他就趁机发兵,派并州牧宋弘和游击都尉任明等人,先到边境驻扎,准备向北讨伐匈奴。又命令五威将帅王骏、西域都护李崇,带着戊己校尉郭钦等人,去安抚西域,他想学汉武帝的办法,截断匈奴的右臂,省得他们和内地相互呼应。
王骏等人到了西域,各国大多都出城迎接,还献上当地的特产。王骏因为焉耆国以前杀了但钦,就想趁机袭击焉耆国,给但钦报仇。他让戊己校尉郭钦和偏将何封,另外带着精兵在后面跟着,自己和李崇在前面先走。焉耆国的国王狡猾得很,假装派人恭恭敬敬地迎接王骏和李崇,还说要谢罪投降。王骏以为可以轻松地前进,让焉耆国没有防备,这样就能得手了。谁知道焉耆国境内到处都埋伏着士兵,王骏的部队一进去,就突然杀出来,把王骏给围住了。李崇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拍马往回跑,就剩下王骏被困在里面,怎么也冲不出来,最后竟然被杀死了。焉耆国的士兵又去追李崇,幸好郭钦和何封带着兵及时赶到,才把李崇救了下来。他们又回过头来攻打焉耆国的士兵,焉耆国的士兵这才退走。郭钦等人杀了焉耆国留下的几百个老弱残兵,然后回去报告。王莽封郭钦为填外将军,封何封为集胡男,让李崇退回龟兹,等着下一步的命令。
这天下的事啊,不如意的常常十有八九。那平蛮将军冯茂,去攻打钩町,差不多都两三年了,调动了好几万的兵马,从老百姓那里征收的赋税,达到了十分之五,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可他一点功劳都没有。反而报告说部下的士兵大多都染上了疫病,死了十分之六七。王莽一听,顿时火冒三丈,马上把冯茂召回京城,关进监狱,判了死刑。另外派宁始将军廉丹,带兵去剿灭钩町。大规模征发天水、陇西的骑士,还有巴蜀的官吏和百姓,一共十万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运输物资的队伍在路上接连不断。刚开始的时候还算顺利,杀了几千人;后来蛮夷占据险要地势拼死抵抗,廉丹的军队渐渐疲惫不堪,疫病流行,粮食也供应不上了,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越隽的蛮夷首领任贵,看到官军又一次失败了,也趁机作乱,杀了太守枚根,自称邛谷王。王莽还想再发兵继续进攻,可这时候内地的乱民已经像蜂群一样起来了,闹得厉害得很,哪还有余力去和蛮夷打仗呢?这真是顾头不顾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原来王莽为了对付四方的少数民族,每年花费巨大,就专门想出了六筦的名目,向老百姓征税:一是盐税,二是酒税,三是铁税,四是名山大泽的采办税,五是赊贷税,六是铜冶税。要是有人不依法纳税,就要被判重罪。穷人没办法谋生,富人也不能保住自己的财产。当时在民间,已经有很多人暗藏反心了,再加上那些贪官污吏,还逼着老百姓去当盗贼,于是盗贼越来越多,到处都有人起义。临淮人瓜田仪,占据着会稽长州,首先发动叛乱。没多久,琅琊的一个妇人吕母,也聚集了几千人,跑到海上去做强盗。
这吕母本来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家里还算过得去,也没犯过什么法。可她的儿子是海曲县的县吏,被县宰冤枉杀死了,吕母这才愤怒起来。她把家里的财产都拿出来,招募了一些人,招来了一百多个年轻人,攻入海曲,杀了县宰,砍下他的头来祭祀自己的儿子。吕母心想,这祸已经闯大了,没法停下来了,干脆就逃到海里,明目张胆地当起了强盗。附近那些逃亡的无赖之徒,陆续都来归附她,最后竟然聚集了一万多人。
没多久,新市人王匡、王凤,也聚集了一些人,在江湖上出没。原来荆州闹饥荒,老百姓没粮食吃,都到野地里去挖荸荠吃,为了抢荸荠,免不了就会发生争斗。王匡、王凤本来是当地的土豪,出来给大家调解,处理得很公平,大家都很佩服他们,愿意听他们的指挥。可当地的官员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不但不救济,还要向他们加征赋税,饥民们愤怒极了,就推举王匡、王凤做首领,反抗官吏,聚集起来发动叛乱。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也是有名的强盗头目,听说了这件事,就赶来加入,他们一起把洞庭湖北面的绿林山作为根据地。绿林山山势险峻,既可以居住,又便于防守,他们的党徒聚集到了七八千人,经常出去打劫,然后把抢来的东西运回山里。官吏虽然派兵去围剿,可因为山高路险,根本不敢深入。这些绿林好汉们,过得倒也逍遥自在。后来人们把强盗聚集的地方叫做绿林,就是从这儿来的。
同时,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也分别带领人做强盗,党羽也不下一万人。王莽接连听到这些强盗的消息,没办法,就派使者去招抚,叫他们赶紧解散,就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行。这些强盗们正干得热火朝天,怎么会听他的呢?使者只好回去报告,王莽问强盗的情况,使者实话实说:“老百姓因为法律禁令太苛刻,没办法安居乐业,辛苦劳动得来的收入,连租税都不够交,就算关起门来什么都不做,还要因为邻居铸钱挟铜的事,被牵连犯罪,大家没办法求生,就只能去做盗贼了。”王莽听他这么说,觉得他说话不恭敬,马上把他赶出朝廷,革职为民,另外派人去查办。这个人不敢如实报告,就说乱民太狡猾,应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还有人说这是时运不好,过不了多久这些乱民就会自己消失。王莽听了这些话,很满意,就马上给他们升官。王莽自己还亲自到南郊去,向上天祈祷,消除灾祸,还采办了五彩药石,熔铸了一个铜斗,形状像北斗星,长二尺五寸,叫做威斗,说拿着这个可以镇住那些盗贼。铜斗铸好后,交给司命官掌管,王莽出去巡视的时候,就让司命官背着走在前面,回来的时候就让他在旁边跟着,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两年,到了天凤五年。之前的那些盗贼,一个都没被平定,反而又增加了好几处叛乱的消息。琅琊人樊崇,勇猛无比,那些盗贼都很怕他,推举他做首领,盘踞在莒县,一年之内就聚集了一万多人。还有樊崇的同郡人逄安,以及东海人徐宣、谢禄、杨音,也都起来响应樊崇,在青徐二州一带抢劫。再加上刁子都,在东海一带横行霸道,独树一帜,也在徐兖二州打家劫舍,出没无常。王莽把招抚改成围剿,多次派兵去防御。可这些士兵,只会欺负老百姓,一遇到盗贼,大多都吓得不敢前进,反而被盗贼击退,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天凤六年春天,王莽因为盗贼到处都是,就特意让太史推算三万六千岁的历纪,决定六岁改一次元,还下诏书通告天下,说自己会像黄帝一样升天,这其实就是想骗骗老百姓,让盗贼们害怕。谁知道老百姓早就看透了他的心思,知道王莽只会骗人,根本没人相信他,还在背后嘲笑他。那些盗贼们就更没什么顾忌了,越来越多。
正好匈奴的乌累单于病死了,他的弟弟舆继位,叫做呼都尸道皋若鞮单于。他因为乌累单于在世的时候,经常从中国得到丰厚的贿赂,这次也想骗取金银,就特意让须卜当的儿子大且渠奢,来报告自己继位的日期,还献上各种特产。王莽又异想天开,把和亲侯王歙叫进来,偷偷地嘱咐他一个秘密计划,让他照计行事。王歙按照王莽的命令,带着一队人马,借口送大且渠奢,一起出塞,让大且渠奢去叫须卜当,一起来领赏。须卜当告诉单于,单于眼巴巴地盼着得到财帛,一听有赏赐,当然很高兴,就叫须卜当父子去见和亲侯王歙。没想到王歙见到须卜当后,说朝廷有旨,要他到京城去觐见。须卜当很惊讶,可他手下没多少士兵,只有两个儿子跟着来,大儿子大且渠奢又被王歙控制住了,没办法脱身,就只好叫二儿子回去报告单于,自己和大儿子奢到京城去见王莽。
王莽见到须卜当父子来朝见,特别优待他们,当面封须卜当为须卜善于,兼后安公。各位看官知道王莽打的什么主意吗?他无非是想让匈奴屈服,他觉得匈奴换了单于,不一定会服从中国,只有须卜当是王昭君的女婿,一直主张和亲,如果把须卜当立为单于,他肯定会感恩服从,又怕须卜当在匈奴,不会答应,所以就把他骗来,特意赐给他尊号,还打算出兵护送他回去,让他当单于。这王莽真是想得太美了!谁知道呼都尸道皋单于,接到须卜当二儿子的报告后,不但没得到财帛,还把须卜当父子给劫走了,气得他两眼冒火,马上调动兵马,入侵边疆。
当时严尤是大司马,他知道王莽这个计划不对,曾经劝王莽不要去迎须卜当,王莽不听严尤的话。等听说匈奴入侵边界了,王莽想派严尤和廉丹一起去攻打匈奴,还赐给他们征氏的姓,叫做二征将军,并且当面安慰勉励他们,大概意思是说杀了单于舆,立须卜当为单于,这样匈奴就能长久地服从,一劳永逸。严尤却当面反驳说:“陛下还是先担心山东的盗贼吧,匈奴的事可以往后放放。”王莽一听,脸色大变,马上把严尤撤职,提拔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大规模招募天下的丁男,还有那些犯了死罪的囚犯、官吏和百姓的奴隶,组成精锐部队,还向天下官吏和百姓征收三十分之一的家资,用来扩充军队,筹备军饷,准备去讨伐匈奴。王莽还征集天下那些有奇能异术的人,为冲锋陷阵做准备。
说起来也可笑,还真有几个人来应召。有的人说能过河不用船,只要把马匹连接起来,就能让一百万个士兵过河;有的人说出兵不用带粮食,只要吃了一种药,就能永远不饿;还有人说自己能插翅飞,一天能飞一千里,能去侦察敌情。前面两种说法不方便马上试验,就叫那个说能飞的人当场表演。那个人拿出用鸟羽编成的两翼,系在身上,两翼中间有个机纽,他用手一扳,还真的慢慢飞起来了,飞了大概几十步,就掉下来了,再也飞不起来了。这可算是后世飞机的雏形,可不能小看。王莽也知道这些人没什么用,但他想激励其他人,在外国人面前炫耀,就随便把他们收下,让他们管理军队,还给他们赏赐车马。
突然,夙夜连帅韩博推荐了一个人,用四匹马拉的大车,把这个人运到京城。这个人叫巨毋霸,生长在蓬莱海滨,身高一丈,腰粗十围,睡觉的时候枕着鼓,吃饭用的筷子是铁做的,小车装不下他,三匹马都拉不动,所以只好用四匹马拉的大车把他运来。王莽召见巨毋霸,一看,果然是个超级大块头,心里也暗暗称奇。等巨毋霸行过礼后,王莽随便问了他几句话,就叫他当卫士,跟着自己。巨毋霸谢恩退朝后,王莽突然犹豫起来,心想自己的表字叫巨君,韩博应该知道,怎么不让巨毋霸改名呢?这不是故意触犯我的忌讳吗?而且“毋霸”这两个字,也让人怀疑,难道是叫我不要行霸道,故意给这个人取这个名字,来侮辱我吗?王莽越想越气,也不管是对是错,就传旨把韩博叫到京城,要重重地处罚他。韩博还以为自己推荐贤才有功,会受到特别的恩宠,就急忙赶到京城听命。谁知道一到京城,就看到卫士出来,宣读王莽的诏书,说他对皇上不敬,把他绑出去砍了头。这韩博真是可怜,本来想讨好王莽,结果却落得个身首异处,死得不明不白。这能怪谁呢?谁叫他去巴结王莽这个逆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