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汉哀帝那时候,有个叫龚胜的光禄大夫,这老头德高望重,学问也好,行为端正。他瞧王莽那家伙把持朝政,就上书说自己要退休,回楚地老家待着去了,每天就吃吃喝喝,也不管外面的事儿。等王莽篡了位,就想把这些个有名望的老家伙都招揽过来,给自己撑撑场面。就派了五威将帅,带着好酒好肉去看望龚胜,后来又想让他当讲学祭酒。龚胜呢,一次又一次地推脱,说自己病得厉害,就是不肯答应。
王莽把夫人王氏立为皇后,这王氏就是王盛的女儿。王莽有四个儿子,长子宇因为卫姬那档子事儿,被王莽逼得自杀了。这卫姬是平帝的亲妈,王莽不让她进宫,宇就想偷偷帮卫姬,结果事情败露,就被杀了。次子获无缘无故杀了个奴隶,也被王莽逼着自杀了。三子安平时吊儿郎当的,王莽不喜欢他,就立了四子临当太子。还给他找了四个老师和四个朋友,这些个名目都是王莽照着古书上瞎编的。
这还不算完,王莽又想找个师友祭酒,就又派人去楚地找龚胜。这使者到了楚地,心里明白龚胜肯定不愿意来,就提前找了郡守、县吏,还有三老、诸生,差不多一千多人,都跑到龚胜家门口,劝他出山。龚胜躺在床上,装作病得快不行了,朝着东方,穿着朝服,拖着绅带。使者进来,把玺书和印绶给他,龚胜当然是推辞不要。使者先好言好语地劝,后来就有点急了,非要他答应不可。龚胜就叹了口气说:“我这人本来就笨,现在又老又病,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要是非让我去,我肯定死在路上,这不是辜负了新朝对我的好意吗?这可咋整呢?”使者听他这么说,也不敢硬来,就退到郡舍里。每隔五天,就和郡守一起去问问龚胜的情况,还跟龚胜的儿子和徒弟高晖说,朝廷可看重龚胜了,要给他封侯呢。就算病得走不了,也应该搬到传舍去住,让大家知道他有去的意思,这事儿关系到子孙后代,可别错过了。高晖他们有点心动,就进去跟龚胜说了。龚胜一听,脸就沉下来了,说:“我受了汉家的大恩,一直没机会报答,现在都这么大岁数了,眼瞅着就要入土了,难道还能去侍奉别的皇帝吗?”说完,就让两个儿子准备后事,自己开始绝食。饿了十四天,就断气了,享年七十九岁。
使者听说龚胜死了,还怀疑他是装的,就亲自和郡守去吊唁,仔细看了看尸体,确定是真死了,才摇摇头走了。龚胜家里就开始办丧事,徒弟们都来了,帮忙料理。这时候,突然有个老头儿拄着拐杖来了,到灵堂前哭了一场,哭完还叹着气说:“香烧得太好就把自己烧没了,灯油太亮就把自己耗干了,唉,龚生啊,你咋就这么早走了呢,你不是我的同道中人啊!不是我的同道中人啊!”一边说,一边就走了,头也不回。大家都不知道这老头儿是谁,后来到处打听,有人说他是个彭城的隐士,差不多一百岁了,姓名没人知道,大家都叫他彭城老父。使者回去跟王莽报告,王莽听了,也假惺惺地叹了口气,不过是不是真心的,那就不好说了。
王莽又想起唐林、唐尊、纪逡这些名人,好在已经把他们招揽到朝廷里了。还有个齐国人薛方,也挺有名的,就又派了豪车驷马去请他。薛方对着使者拜谢说:“尧舜那样的圣明君主在位的时候,还有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呢。现在明主您有唐虞那样的盛德,我就想在箕山、颍水之间保持我的高风亮节,您回去跟皇上好好说说吧。”这话说得真漂亮。使者回去把薛方的话告诉王莽,王莽听他这么夸自己,心里挺舒服的,就不再去征召他了。
南郡太守郭钦、兖州刺史蒋翊,以前就因为廉洁正直出名。王莽还没篡位,只是代理朝政的时候,他们就都借口生病辞职了,再也没出来当官。还有个沛人陈咸,不是前汉时陈万年的儿子。他在哀帝的时候当尚书,王莽杀了何武、鲍宣,陈咸就惊叹说:“《易经》上说要见机行事,不能拖拖拉拉的,我也得赶紧走了。”当下就辞职回家了。王莽篡位后,想让他当掌寇大夫,他还是说病了,不去。陈咸有三个儿子,参、丰、钦,都已经当官了,他就把他们陆续叫回来,关上门不出去。平时还按照汉朝的祖腊祭祀,有人说他不合时宜,他就生气地说:“我家先人怎么知道王氏的腊祭呢?”就这么在家里一直待到去世。
另外还有齐人栗融、北海人禽庆、苏章,山阳人曹竟,这些人本来是儒生,后来当了官,因为王莽的事儿,都辞官不干了。这些人都是洁身自好的志士,值得我们学习,和那个莽大夫扬雄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孝元皇后死后的诔文,还是莽大夫扬雄写的。这诔文虽然不长,不过还算把她列入了汉家,没提那“新室文母”四个字。记得诔文里说:“太阴之精,沙麓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着其协于元城。”
传说孝元皇后王政君出生的时候有点神奇,她妈李氏梦到月亮进了怀里,然后就怀上了她,所以诔文里说她是太阴之精。政君是元城人,元城郭东有个五鹿墟,就是春秋时候的沙麓地方。春秋鲁僖公十四年,沙麓崩了,晋史卜卦得到爻辞,说有“阴为阳雄,土火相乘”这两句话,还感叹说六百四十五年后,应该有圣女兴起,大概会在齐国田氏那里。其实王政君是个亡国的妇人,哪是什么圣女呢?王氏是齐王建的后裔。王贺搬到元城,正好在沙麓西边,他的孙女就是王政君,成了元帝的皇后,经过元、成、哀三朝,还活着。哀帝的时候,政君摄政,正好和鲁僖公十四年相隔六百四十五年,所以诔文里说她是沙麓之灵。扬雄根据这些故事,写进诔文里,本来是为了颂扬元后。可是要不是有元后,说不定王莽还篡不了位呢,所以说元后其实是亡汉的罪魁祸首,没什么好称赞的。不过她看到王莽篡位,也觉得挺后悔的。而且王莽把她改成新室文母,和汉家断绝关系,这让她更不安了。
王莽还把刘氏的宗庙给毁了,连元帝的庙都拆了,却专门给新室文母预先造了生祠,就把元帝庙的旧址当成文母纂食堂。建筑好了,叫长寿宫。还专门请元后过去吃饭,元后到了新祠里,看到元帝庙被拆得乱七八糟,心里一惊,就哭着说:“这是汉家的宗庙,应该有神灵的,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毁掉,一点都不剩呢?要是鬼神不知道,那还建庙干什么?要是鬼神知道,我是汉家的妃妾,怎么能随便坐在皇帝的殿堂上,自己摆上吃的呢?”王莽听了,根本不在乎,还是请元后入座。元后没办法,只好坐下,勉强喝了几杯,就起身告辞了。回去的路上,悄悄跟身边的人说:“这个人对神灵这么不敬,怎么能长久得到上天的保佑呢?我看他离败亡不远了!”这话虽然有点道理,不过要不是她纵容王莽,怎么会有今天呢?
王莽看元后不高兴地回去了,知道她心里有怨恨,就想着得格外讨好她,献殷勤。元后的吃穿用度,他都亲自去查看,一点都不敢马虎。可元后却越来越愁闷,整天都看不到笑脸。汉朝的制度规定,侍中这些官员都穿黑貂,王莽却让他们改成黄貂,只有元后宫里的侍御还穿着黑貂,而且也不按照新莽的正朔过日子。每到汉朝的腊日,就自己和身边的人喝酒吃饭,算是熬过这一年。好不容易过了五年,到王莽始建国五年二月,元后得病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要是她早死个一二十年,说不定还能少担点骂名。王莽给元后守了三年孝,把她的灵柩送到渭陵埋葬。虽然和元帝合葬,但是中间用沟隔开了。在新室文母庙里,每年按时祭祀,反而让元帝的牌位放在下面,这可真是颠倒黑白,女人骑到男人头上了。也许这就是“阴为阳雄”的应验吧。
元后活着的时候,说王莽不能长久,王莽还以为是老太太说的气话。可谁知道元后一死,内外就开始出乱子了,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之前王莽派五威将帅王骏,带着右帅陈饶等人,去北方安抚匈奴,让单于交出汉朝的玉玺,换成新朝的图印,上面刻着“新匈奴单于章”。匈奴的乌珠留若提单于,也就是囊知牙斯,问清楚情况后,知道汉朝没了,换了新皇帝,也就没说什么,就把图印换了。陈饶怕单于反悔,再要回原来的印,就直接用斧子把原来的印给劈了。到了第二天,单于果然派人拿着印来说:“我听说汉朝的制度,诸侯王以下的印绶才叫章,我虽然受汉朝册封,原来用的可是玺。现在把玺字去掉,还加了个新字,这不是和中国的臣下一样了吗?我不愿意用这个新章,还是把原来的印还给我吧。”陈饶把劈开的印拿出来给他看,还跟他讲新朝的体制和汉朝不一样。使者回去跟单于一说,单于知道自己被欺负了,等王莽的人要回去的时候,就带兵到朔方,等着机会入侵中原。
警报传到长安,王莽正想在塞外耀武扬威呢,就把匈奴单于改名叫降奴服于。这王莽也没什么别的本事,就喜欢改名字。还选派立国将军孙建等人,招募三十万士兵,约定好时间,要大举进攻匈奴。并且把匈奴的国土分成十五部,让前单于呼韩邪的子孙十五个人,都当单于。呼韩邪的子孙在朔漠各处都有,谁愿意听他的呢?王莽没办法,又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带着一万士兵,带着很多金银财宝出塞,去招诱呼韩邪的儿子们,来接受册封。匈奴的右犁汗王咸,住得离中国比较近,听说有金银财宝送,就有点心动,带着儿子助、登两个人,来见蔺苞、戴级。蔺苞、戴级就传达王莽的命令,封咸为孝单于,赐给他一千斤黄金,一千匹杂缯,封助为顺单于,赐给他五百斤黄金。咸拿了黄金,就想带着儿子一起回去,没想到蔺苞、戴级把他两个儿子给扣下了,只让咸一个人回去。咸很不高兴地走了。蔺苞、戴级就把助、登送到长安,王莽高兴坏了,封蔺苞为宣威公,拜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拜虎贲将军。
这事儿让乌珠留单于知道了,顿时火冒三丈,说:“先单于受汉宣帝的大恩,这可不能忘。现在的天子不是宣帝的子孙,他凭什么当皇帝?我才不会听他的命令呢!”当下就带兵入侵中原,杀了很多官吏和百姓。王莽得知消息,又选出十二部统将,让他们分别率领招募的三十万士兵,每个人带着三百天的粮草,分道出发,要去消灭匈奴。将军严尤也奉命出征,不过他上书劝王莽说:
“我听说匈奴为害已经很久了,没听说过上辈子有一定要去征讨的。后世像周、秦、汉去征讨,也没听说有什么好办法。周宣王的时候,猃狁入侵,到了泾阳,宣王派将领去征讨,打到边境就回来了。他把戎狄的入侵,就像赶蚊子、苍蝇一样,赶走就算了,所以天下人都称赞他明智,这算是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带着轻便的粮草,深入敌境,虽然有打胜仗的时候,但是匈奴也会报复,战争接连不断,打了三十多年,中国疲惫不堪,匈奴也受到重创,天下人都说汉武帝厉害,这算是下策。秦始皇为了一点小耻辱,就不顾老百姓的死活,修长城,绵延万里,运输物资的队伍,从海边开始,边境虽然守住了,但是中国国内也空虚了,最后连国家都丢了,这算是无策。现在天下正遭受灾荒,连年饥荒,西北边尤其严重。要是派出三十万士兵,带着三百天的粮草,一定得从东边的海代,南边的江淮调集,然后才能准备好。算一算路程,一年都集合不起来,先到的士兵住在野外,时间长了,武器也坏了,肯定没法用了,这是第一个难处。边境本来就空虚,没办法供应军粮,从内地郡国调,又来不及,这是第二个难处。算一算,一个人三百天的口粮,得用十八斛粮食,没有牛拉根本不行,牛还得自己带吃的,又得加二十斛,太重了。胡地都是沙漠盐碱地,经常没有水草,以前的经验来看,军队出去不到一百天,牛肯定都死光了,剩下的粮食很多,人又背不动,这是第三个难处。胡地秋冬特别冷,春夏风又大,得多带锅碗瓢盆、柴炭,重得不得了,士兵又水土不服,经常生病,所以以前讨伐匈奴,最多一百天,不是不想时间长,是没办法,这是第四个难处。带着很多辎重,轻便精锐的士兵就少了,走不快,敌人要是慢慢逃走,根本追不上,就算侥幸碰到敌人,又被辎重拖累,如果遇到险阻,队伍拉得很长,敌人前后夹击,危险得很,这是第五个难处。大规模动用民力,不一定能成功,我很担心。现在既然已经发兵了,应该让先到的士兵,像我严尤这样的,深入敌境,快速打击,只要能让匈奴受到重创就行了。要是一定要长时间打仗,连年转运粮草,这我可不敢听。”
严尤虽然是帮着王莽的,不过他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所以我就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