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养殖场的建立(2 / 2)

秦百川原本计划在大湖的西边,建了一个巨大的养殖场就可以,结果由于他的待遇吸引了周围两个县城人民的注意,再加上这一次事件是赵国平挑起,很快另外两个县里的官员也找到了老王爷,极力争取也愿意把自己县城里的一部分土地拿出来,让养殖场完全分布在这片大湖的周边。

秦百川一看也正和自己的目的,干脆就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大湖周边大兴土木,很快那成群结队的牛羊就被全面分散,养殖到一个个固定的场所里面,与此同时秦百川也开始修建了大量的工坊车间,毕竟自己还带回来好几千人,首先要解决这几千人的居住问题,接下来也要让他们为自己创造收益。

其实这几千人里面,秦百川提前就做下了一些手脚,那些身强力壮的人们,绝对不是秦百川带回来养殖牛羊的成员,再加上这些养殖场的建立,本身就和当地的农民达成协议,这些普通的大夏百姓们,短时间内就能担负起整个养殖场的工作,所以秦百川带回来的这些人只能按照他的目标工作。

随着临时搭建的工坊有了雏形,这些来自草原的人们也全部有了固定的居住场所。但是秦百川却是嘱咐身边的所有人员,千万不能对这些人们进行任何的欺辱,虽然他们在草原上是没有任何身份的奴隶,但是当他们跟随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必须把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朋友看待。

秦百川带回这么多的人员,自然还有他自己的目的,自从秦百川在草原深处发现了硝石矿,后面又有了大量的硫磺,秦百川就决定开办一个烟花厂,为了防止这一次的技术再一次流落出去,所以秦百川才决定将这些无依无靠的人们带回来,只要自己诚心实意的对待他们,估计这些人背叛自己的可能性会大大的降低。

其实自从秦百川回归大夏王朝,就知道当朝的皇帝向自己索要烟花,于是先给当朝皇帝送了一份大礼,最后给自己的家眷也送去了书信,让他们知道自己平安归来。

随着春节的来临,秦百川的一家人都没有达到全面团聚的结果,尽管一家人呈现出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秦百川的商业帝国在大夏王朝已经打下了根基,也算是有了自己的一个雏形。

这一次秦百川到北面草原上去,除了为自己骗取了大量的牛羊之外,对草原的生活习惯也有了详细了解,更知道自己生产什么样的物品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借助建筑畜牧场的过程,也顺便在这里建设了几个比较大型的香皂厂。

既然现在自己可以养牛羊,干脆一鼓作气再建立一些猪圈,直接承担起整个王朝肉食产量的基地。幸好随着天香阁在京都开设了几个分店之后,大量的金钱也为秦百川创建畜牧场提供了方便,也能够让畜牧场快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日渐转暖,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秦百川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并迅速做出决策,着手安排周边的百姓大规模地种植饲料。他深知充足的饲料供应对于即将蓬勃发展的畜牧业至关重要。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种植活动拉开帷幕。百姓们纷纷响应秦百川的号召,他们带着农具和满腔热情投入到广袤的田野之中。肥沃的土地被开垦出来,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大家齐心协力,辛勤劳作,期待着这些饲料作物能够茁壮成长,为未来的牲畜提供源源不断的食物来源。

与此同时,目光长远的秦百川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畜牧业的发展。他还独具慧眼地看到了棉麻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因此,他开始积极组织当地的百姓,引导他们适当地种植一些棉麻产物。

秦百川详细地向百姓们介绍了棉麻的用途以及市场需求。他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通过建立一个颇具规模的纺织厂,将这些优质的棉麻原材料加工成精美的纺织品,不仅可以满足本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还有望远销他乡,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秦百川的激励与指导下,百姓们对种植棉麻充满了信心。他们精心挑选合适的土地,用心栽种、呵护每一株幼苗。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忙碌而又欢快的气氛,人们憧憬着丰收的景象,期盼着这个新兴的产业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