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就知道用自己的劳动换,而不是一味的索取,李婉宁觉得自己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那倒也不必,这次你不是已经帮我干活儿了吗?等下我问问村里还有没有其他人要学的,回头和你一起学。”
李淑贤认认真真对李婉宁行了个礼:“多谢李夫人,您真是我见过最好看,最心善的夫人。”
听着小姑娘的夸赞,李婉宁并没有很高兴,她还在想,她们这些人之所以被流放,就是朝廷仁慈,不滥杀,但是留着又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就将她们流放,然后以重税留着一些做苦活儿的人,一举两得。
但是朝廷思虑还不够周全,流放不是目的,得让她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才是正解,所以,就应该给她们进行职业培训,毕竟她们做的越多,给朝廷的贡献就越大。
罢了罢了,既然她有了这个机会,就当做个好事吧。
因为人多,大家怕耽误自己家的收割,所以没有人偷懒,用了大概一天半的时间,麦子都割下来了,又用了半天时间,大家都帮忙脱粒,就只剩下晾晒工作了。
今年的晾晒,放在了自家厂子里,因为农村地大,又是杨夫子让盖厂房,所以圈了很大一片地。
因着粮食要晾几天,赵大叔很开心自己又有了工作,晚上过来值夜,白天也在这里负责给小麦翻面。
经过几次的打交道,李婉宁现在对赵叔很放心,对村里人其实也有点放心。
因为,在他们帮自己收麦子的时候,正好每家每户都有人在,李婉宁将自己的两个决定都给大家说了。
第一是她家的高产粮种,如果有人想要的话可以来换,也可以来借,等收割了以后按原重量还回来即可。
第二件是她家会举办一个小型手工学习班,免费教大家打几个样式的络子,想学的都可以来学,不过时间未定,另行安排。
单这两项,足够她收买人心,想来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了,否则大家也不会对她家的东西下手。
那个高产粮种大家虽然没种过,但是如雷贯耳,因为每次去粮店的时候,小二都要卖力的推荐一下。
大家自然是很动心 ,但是无奈经济不允许,因为这个粮种比普通的小麦要贵一些,所以任凭小二说得口干舌燥,每次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没想到,现在李婉宁愿以同样的重量跟他们交换,感觉这就是天上掉下来个馅饼,不接着都对不起这流放一场。
村里的人纷纷前来找李婉宁换取高产粮种,一时间李婉宁家热闹非凡,有点影响家里写话本子,李婉宁干脆将这个战场换到厂子里去。
而关于打络子的学习班,报名的人也远超预期,大多是家中妇女和像李淑贤这般懂事的小姑娘。
看来,大家赚钱的愿望还是挺明确的,只是以前没有门路,也不会什么技能,所以才过得那么穷的。
只要不是懒,什么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