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晾干以后称重,交了粮税后还余七千多斤,给了王志远和张家大哥各一百五十斤,最后来的沈大哥一百斤,李婉宁算计着,后面的五千斤订单就能将自家的小麦能换成现银了。
现在地里的事情全部都放手,拜托给王志远管理,将自家人全部解放出来,李婉宁觉得自己很省心省力。
接下来的春耕,大概就能有一百亩地了,全部种上高产玉米种,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而村里人,今年春耕托李婉宁家的福,平均每户耕地面积增加一亩,两季下来,也能多个一百多斤的粮食,能大大缓解粮食短缺问题。
本着早点教让大家早点受益的原则,李婉宁最后决定选了一个女孩子们不上学的日子开办手工培训班。
刘雅婷要帮忙写话本子,所以就派刘雅琴、刘雅柔去教,怕忙不过来,还把小丫也叫过来帮忙。
一听是李婉宁家来叫她去帮忙,小丫很积极,放下手里的络子就跟刘雅柔过去了。
她自从学会打络子后,就一直不停的在做,知道她家粮食跟不上,李婉宁前段时间给了她十斤玉米,说是她打络子的酬劳,等她家粮食后面够吃了以后,就让她到珍绣坊直接换钱,她要不方便的话,还可以替她拿货送货。
这是小丫第一次凭自己的劳动赚到粮食,所以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感激,打络子的积极性更高。
而且,李婉宁还让张爷爷给她们开垦了半亩多的田,这样一年两季下来,她们又能多好几十斤的收成。
其实祖孙俩饭量都不大,平时也吃不了太多,再加上她的手工活儿,估计两人以后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所以小丫对李婉宁一家充满了感激,心里默默发誓等下不管让她帮什么忙,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
一路给自己打气,想着帮忙也就是点家务活儿,没想到到了以后,就看到李婉宁家厂子里有那么多的人,粗略看过去,至少有五六十人。
很多的流放家庭都是男人斩首了,或是部分斩首,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女人比较多,而这种学习赚钱的机会不多,所以基本上所有人家都来人了,有的人家还来了不止一个,才有此刻总数比村里的户数还多的局面。
看着这么多人,小丫略有怯场,刘雅柔拉着她:“没事的,小丫,一会儿我二姐姐在最前面讲要怎么做,咱俩的任务就是要在人群中检查,看看有谁没跟上的,帮她们一下就好,而且今天学的是最简单的,你都打熟练了的。”
原来如此,虽然心里有点小忐忑,但小丫依然露出一个笑容:“好的,柔儿,等大家都学会了,也可以换粮食了,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
在这个村里,饿肚子是大家共同的噩梦。
刘雅琴在家里的时候虽然也不太说话,看着胆子不大,但今天面对这么多大人,倒是一点都不怯场,落落大方,显得十分镇定。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得清楚,她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举起手里的材料,一步步讲给大家听。
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刘雅柔发的材料,跟着一步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