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陈北芒拍板,\"那就按这个方案来。\"
他转头唤来周延年:\"传令下去,召集能工巧匠,三日内务必备齐工具。另外,让工部准备木料,要修围堰用的。\"
\"是!\"
\"张德元。\"他又对老铁匠道,\"你带人继续试验火药。要把各种情况,计量都试过,绝不能有半点闪失。\"
\"明白!\"
安排妥当后,陈北芒又对江河道:\"江老,这段时间还要辛苦您多指点。\"
\"应该的。\"江河望着远处的通天河,眼中闪着泪光,\"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四十年了......\"
三日后,运河工地上已是一派繁忙景象。
陈北芒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眼前井然有序的场面,眼中满是欣慰。
高大的木质围堰已经初具规模,工匠们正在紧张地加固。一队队民夫扛着木料来回穿梭,脸上虽然满是汗水,却看不到半点疲惫。
\"陛下。\"周延年走上前来,\"今日又有三百余人来报名。\"
\"可都安排好了?\"
\"都安排好了。\"周延年笑道,\"按照您的吩咐,有手艺的去了各个工坊,力气大的去了运料的队伍,老实本分的去了伙房......\"
\"工钱可都发放及时?\"
\"那是自然。\"周延年道,\"每日日落前就结算完毕。百姓们都说,从未见过这般爽快的活计。\"
陈北芒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工地上。
工地分成了几个区域,各有分工。
木匠们在打造新式起重机,已经试验成功了好几台。铁匠们则在不停地改良工具,光是凿子就打造出了七八种新式样。
江河坐在工地中央的高台上,正在指导工匠们如何布置水流。他面前摆着一个沙盘,用细沙和清水模拟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陛下,现在全城都在期待运河开通,不少人已经在谋划着要做些什么生意。\"
\"哦?\"陈北芒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城南的杨家已经在准备开客栈了,说是运河一通,来往商客必定不少。王家准备开米铺,李家要开茶庄,还有不少人准备开船行......\"
\"这些人倒是有远见。\"陈北芒笑道。
\"可不是么。\"周延年道,\"这次一旦成功,那可想而知未来会是何等盛况。\"
陈北芒闻言,不由想起自己规划的未来。
一旦运河开通,三国商路相连,这落霞城便是重要枢纽。
届时,不仅能带动商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运河一旦开通,好处不计其数。
首先是军事战略地位上,落霞城将成为连接三国的咽喉要道,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运送军需,都将事半功倍。
其次是农田水利上,引水灌溉将不再是难事,旱涝之患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沿河两岸的农田将变得更加肥沃,粮食产量必定大增。
再者是民生福祉。商路通畅,百姓们不仅能做生意,还能买到来自各地的商品。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输,带动手工业发展。
但最重要的,是文明的交流。
三国的文化、技艺将在这条水道上汇聚。
各地的智慧、经验能够相互借鉴。
想到这里,陈北芒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虽然现在的落霞城还很小,但只要运河开通,这里必将成为一座商贸繁华、文化昌盛的大城。
不仅如此,这里还将成为他开创盛世的起点。
毕竟,无论是兵法圣贤的\"通其血脉者强\",还是前世的\"要致富,先修路\",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交通,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
\"报——\"
一个士兵匆匆跑来:\"陛下,火药试验成功了!\"
\"去看看。\"陈北芒大步走向试验场。
江河已经坐在那里,正在记录着各种数据。
\"陛下您看。\"他指着眼前的石块,\"这次用了新配方,既省药又稳定。\"
陈北芒仔细查看着炸裂的痕迹,不住点头。
这些日子的反复试验,终于有了成果。
\"好!\"他拍板道,\"明日就开始围堰截流。\"
\"是!\"众人齐声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