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几位大户人家,见城门外灾民可怜,集中在城门口外煮粥赈济灾民。
哪知这拯济行为疯传出去,在几天之后城外一下子聚集了近万的流民,其中不乏不安分之辈。
山畅县本身粮食不多,经受不起每日上万人的粥米赈济,而且流民人数还在增加。衙门立刻停止了赈济活动。
一些流民趁机发动骚乱,要冲进城门。幸好守卫城门的城防兵及时集结,冲散那些作乱的流民。
此后山畅县城就停止了赈济,聚集的城外的灾民逐渐去了其他地方,目前仅仅不到千人。
看的出来掌柜也不敢做这笔生意,即使粮店背后的世家囤积足够多的大米,也不敢犯众怒。
曹元也经历过了类似情况,便询问了衙门方向,转身去了衙门。
县衙,
后堂,
县主大人带领总兵典史等人,还有城内三大世家家主,正在迎接贵宾。
贵宾就是骑着两匹高猛麟马的两位男子。
山畅县县主徐辉达,身穿云纹锦袍,头戴巾帽,一缕黑须。
带着谄媚的笑容,将两位男子请上了上座。
山畅城三大大户人家,沈,黄,欧阳三家家主,三人站一起,颇有气势。此时跟随在徐辉达身后,对二人毕恭毕敬。
“仙师,若有所需,尽管吩咐。”徐辉达说话极力讨好。
“云华宗中洲察巡使,按章程办事,毋须繁文缛节。”灰白长衫男子平静道。
方脸短须男子,掏出一巴掌大,刻有符文的玉蝶,法力注入,玉蝶向上光射一片光幕。
光幕显示一座山峰,旁边一行字,“任务十三,穿峰引水。”
“这座山峰在哪?”灰白长衫俊朗男子问道。指着光幕上的山头。
县主徐辉达连忙接话,“此山在山畅城池后方十几里处,泉水充沛,即使今年之旱,照样长流不息。”
黄家家主接话道,“朝廷朱供奉擅长堪舆之术,在山峰查勘半年之久,确定山峰内部有条暗河。”
两名察巡使面露不屑。
长晋国供奉朱检由只是一名修为普通的散修,他发现了暗河,就告知朝廷,晋皇连忙求助于云华宗。
云华宗把此事当做宗门任务,下达给中洲察巡卫。
云华宗下辖的三个洲,中洲,泽洲,震洲。
中洲既是一大洲城,也是一域名。
中洲域内分为十六个凡俗国家。大唐国,长晋国,上楚国,等各是其中一个。
三个洲各有云华宗委派的察巡使,提防异族,防范天灾。
凡俗国家的人民创造财富,最终变成修炼资源,回流到仙宗。
或者可以比方,凡俗国度的人类,如同圈养的猪羊,云华宗就是这个猪圈的主人。修士,就是看守猪羊的牧羊犬。
这个比喻也不恰当,这些修士,也是由普通人类成长过来的。最终也是这些修士,成就了云华宗。
宗门不会去干涉各俗世国家之间的纠纷和战事,任其自然发展。
但是俗世国度健康发展,关系到云华宗利益。因为俗世国度的资源,最终是流向利益链顶端,修仙宗门。
饥荒造成人口逃离,仙宗在灾区的一些晶矿区,都没有了劳动力。这些晶矿,直接由州城大世家,与凡俗国度朝廷合作,开采之后运去云华宗在州城存放地,再与天衡圣域各方势力,交换成修炼资源。
云华宗对天然大灾,一般会出手干预的。
这次下来完成宗门任务的中洲察巡使两名修士,灰白长衫男子名叫晏立倚,方脸短须名叫封万全。
封万全一收玉蝶,光影图像立即消失。
“有人带领我俩去山峰看看。”晏立倚问道。
三位家主齐齐回答,“我等自然带路。”三人乃劲血境修为,责无旁贷。
“二位仙师歇息再去。”县主徐辉达连忙叫人上案茶水点心,也不知从哪里弄来几盘水果。
众人见察巡使一来就要办事,并无索要钱财的意思,全都放下心。
他们却是不知,凡俗之物并不被修士所看重。钱财索要少了,修士看不上,索要多了,影响太恶劣,会被宗门惩罚。
封万全喝了两口茶,突然说道,“城外众多的灾民,山畅城看着自保还是有余,怎么没有赈济举动?”
徐辉达微汗,连忙解释清楚,之前有赈灾行为,引起流民聚集骚扰,只能停止赈食。
“那也不能见死不救,难道没有组织个人救赈?”封万全道。
徐辉达正不知怎么回答,有衙役疾步进来,禀告道,“前堂有人上访,要求个人出银两,救赈城门外的灾民。”
封万全与晏立倚面面相觑,才说这事,就有人愿意私人救赈,看来山畅城民风淳善。
“正好起身出发,一起出去看看是哪位大善人。”封万全道。
封万全率先起身,步出后堂。晏立倚随后。徐辉达等人慌忙一起出来。
县衙前堂乃是正堂,审理各种案件,处理各种纠纷,接纳老百姓诉求的地方。
一位身着青衫年轻男子,手拿一顶草帽,正站立堂中,案台边有个文吏正提笔记录他的自愿赈济。
封万全一愣,竟是一年轻人,年龄不大,瞧着气宇不凡,不是普通之人。
“此人至少劲血境修为。”晏立倚审视一眼说道。
即使是宗师,二人也不会放在眼里。封万全看到了赈灾的大善人,满足好奇心,就要去山上办正事。
“出发,早去早回,我们还有其他事要处理。”封万全道。
“领命。”三位家主连忙前面带路,五人迈步出了衙门,径直去了城池西门。
曹元正在县衙正堂,给文吏备案,要求出钱赈灾。哪知从后堂陆续出来一群人。领头的竟是之前骑麟马进城的修士。
曹元识趣退到一旁,只听那两个修士要去什么山上,与三人出县衙去了。
徐辉达与总兵,典史等一干县衙官员留了下来。
文吏就把曹元之事当面告知县主徐辉达。
徐辉达打量曹元,两手空空,身无包裹。转头一看,衙门外系着一只骡子。
“不知公子来自哪里,欲拿出多少银票赈济城外其他县的灾民。”徐辉达后面典史忍不住开口问道。
“我这有五万银票,微薄之力,给予城外之人几天吃食。”曹元手里一摊,有五张四海钱庄的一万两银票。
四海钱庄的银票,各国的大小钱庄通兑,比各俗世国家的本土钱庄信誉更好。
各俗世国家的朝廷,上缴给云华宗的岁缴,都是通过存进四海钱庄,直接进入云华宗在四海钱庄的银库里。云华宗再利用俗世金钱,通过州府,购买各种灵物,协助宗门各人修炼。
典史忍不住接过银票细看,银票上的盖章流动着光泽,乃是符篆之印。确实四海钱庄银票无假。
贴身竟然藏着五万银票,特来府衙捐献,这份热心可表。
命人接过银票,马上入库安排粮食出来。“加上县衙一份,再去城内,询问哪家大户,愿意出粮。”
有此赈济,可过度些时日。
刚刚两名云华宗修士进山挖掘清泉,若是真能引出暗河水源,山畅县城就不再缺水了。
那些良田可以马上下播麦种,饥荒也会消失。徐辉达心情大好。
典史理解自家县主的心情,提醒道,“还是等待二位仙师,凿出水源,再行下一步。”
“也对,咱可先去准备。”徐辉达预计朝廷大供奉不会妄下结论,山中有水是铁板钉钉的事。
曹元一旁听明白了,刚刚两位修士,是去山上搞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