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义士多矣(1 / 2)

援明传 不必尝 1500 字 2个月前

诸事安排妥当。

解江阴之围的战略目的已经达成。

该是收获战果的时候了。

命令发布完毕,各人自去准备。

卢传廷也晃晃悠悠走进内堂。

陈明遇已经快将两本律令看完。

见少帅进来,赶紧起身行礼。

卢传廷很高兴,拍拍陈明遇的肩膀道。

“告诉你个好消息,江阴之围已解。”

陈明遇惊呼一声。

“当真?!”

“博洛已经开始撤军,先头部队已经越过常州了。”

陈明遇听后仰天长笑不止,心中郁闷顿去。

看着眼前的少帅,顿时觉得又帅气了几分。

其实自从汉家军进驻江阴以后,他便知道清军迟早会撤,因为那叫做‘机枪’的武器实在是太过犀利。

“今日午饭后我便要率军出征,追击敌寇,所以陈将军想好了没有。”

陈明遇仅略微思忖,便抱拳拱手。

“少帅但有吩咐,明遇敢有不从。”

卢传廷摇摇手。

“陈将军还是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陈明遇不解。

“还请少帅明示。”

卢传廷指了指他手中的律法文件,问道。

“看的怎么样,有什么心得。”

“倒是很新颖,几乎处处是为民着想,若是真能施行,老百姓算是真正有福了。”

“只是对于战俘的处罚似乎有些过轻,这劳改又是作何解释?”

“还有就是对于官吏的诸多限制也几乎从未见过,自古刑不上士大夫,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万一读书人闹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见他说的很有条理,卢传廷干脆请他入座。

“为什么从轻处罚战俘,是因为战乱导致人口极速的下滑,将来的劳动力会严重不足,所以才有了劳改这种刑罚。杀了或者关着他们,都没有让他们劳动产生的利益大,你说对吗?”

“所以说律法要因时因地制宜。”

陈明遇不由有些咬牙切齿。

“这样做,岂不是便宜了那些清狗。”

卢传廷摆摆手,否认了他的说法。

“历数唐宋元明,哪一个朝代是一族之国,我华夏民族本就是多民族国家,无论是明元之战,还是现在的明清之战,其本质还是一家人在争夺权力归属。”

“律法就是这世间的一杆秤,不能因为我们有恨,就漠视生命,漠视公理。”

“有强权就没有公理,而清廷所做的便是那个没有公理的强权。”

“所以我们才会抵抗它,推翻它。”

“我们自然不能做强权,更没有兴趣。”

“而当一个人的权力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时,谁又能保证自己心中藏着的是天使还是恶魔呢。”

“所以我们才要使用律法这个武器,来约束人性中的恶,鼓励人性中的善。”

“不但要约束百姓,也要约束行使权力的人。”

“而关于读书人,你完全不需要担心,以后汉家军治理的地盘,没有文盲。”

陈明遇听完,茅塞顿开。

“明遇懂了,多谢少帅指教。”

卢传廷盯着他,嘴角勾勒出一丝笑意,有些玩味。

“真的懂了?那你这典史之位?”

陈明遇当即起身拱手行礼。

“明遇愚钝,竟让少帅再三问起,明遇当誓死效忠少帅。”

卢传廷微抿一口茶,微笑的看着他,不再表态,也不说话。

这下真令陈明遇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了,试探着问。

“是不是明遇哪里说的不对?”

卢传廷摇了摇头。轻叹口气。

“知道为什么我要问你是哪里人吗?”

陈明遇一来就被少帅的问答搞的糊涂。所以说道。

“还请少帅解惑。”

“你在江阴,我在张渚,咱们算不算乡党。”

“自然是算的。”

“我卢氏在你我两地算不算威名赫赫。”

“那是当然,放眼整个南直隶,谁不敬仰督爷。”

“汉家军武器犀利否?军纪严明否?”

“可称百战雄师!”

“那你为何不是一来就向我表示效忠,而自称什么典史!”

“这...!”

“我并未怪罪于你,尽可直说。”

“因为我江阴军民本就是为了大明中兴而战。”

卢传廷摊摊手。

“所以说你有你的坚持,每个人都该有每个人的坚持。”

“这是种美好的品质,也是我将你招来无锡的原因。”

“希望你能接下主管律法的这个担子。”

“如果一个主持律法的人都没有自己的坚持,随波逐流,那么民众还有什么希望呢。”

“所以我问你的是做大明的典史。还是做汉家军的将军。”

“汉家军全称,汉家子弟兵。”

“我只是汉家军的主帅,也是汉家子弟中的一员。”

“所以我并不需要你的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