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的酒桌文化自古有之,张平安给每一桌敬酒时都免不了被劝酒。
虽然他一边巧妙地用各种理由挡下一些酒,少喝一些,一边加快敬酒的速度,但二十多桌下来也喝了不少,醉酒倒不至于,就是肚子里晃荡,得上茅房。
当敬完最后一桌时,张平安整个人都松了口气。
大柱一直在旁边暗暗担心,看到张平安终于敬完酒,赶忙上前扶住他。
张平安顺势装作不胜酒力的样子,笑着拱手道谢,感谢大家今日赏光,让大家吃好喝好。
这才回了院子里解决了三急的问题。
虽说是早饭,但菜单一点儿也没马虎。
张平安上完茅房出来时,院子里的女眷们正吃的热闹,徐氏赶紧起身道:“儿子,这厨子做的菜不错,你别光喝酒啊,伤胃!赶紧吃点儿东西!”
大丫二丫眼疾手快的拿干净的碗挑了一碗菜,起身道:“小弟,你吃完了再出去,不然外面的人又得敬你酒,你不喝也不好。”
“多谢大姐二姐”,张平安笑着接过,坐在空位上吃起来。
吃完了才出去。
早饭一直到辰时快过了才结束。
张平安又得在门口一一送客,真的是个很费精力的活儿。
吃完后桌上地上一片狼藉,厨子带着学徒帮工们抓紧时间吃完饭后,又带着人收拾。
按理说早上吃不完的,会留到中午席上接着吃,但是热过的菜颜色不一样,今天这样的日子明显不能这样做,显得不体面。
厨子最后收拾了三大盆剩菜出来,徐氏拣好菜给各家亲戚们分了分,剩余的就留给厨子了,喜得厨子眉开眼笑。
徐氏则心痛的滴血,和大丫偷偷嘀咕:“真是便宜他们了,都是好菜啊,油水也足,费了不少银子呢!”
这要是冬天留着自家吃,能吃不少日子呢!
大丫劝道:“算了,娘,天气热,菜放不住,我们这几家亲戚中午晚上都在这吃席,放井水里镇着也放不了多少,合该人家得这份油水。”
等快到午时时,巷子里陆续有马车驶进来,一看就知道来的人身份不一般。
马车停在张家门前后,小厮从车上跳下来,弯腰行礼问道:“敢问这里可是张举人府上?”
其实看牌匾和巷子里摆的席面就知道,这么问是出于礼节确认一下。
张平安背着手点点头,回道:“正是!”
“张老爷,小的是霍解元府上的,今日我家少爷有事不能前来,吩咐小人前来送上贺礼,失礼之处还望张老爷海涵”,小厮行礼道,然后转身从车上将贺礼拿出来。
足足六匹绫罗绸缎,外加上好的文房四宝一套,价值至少上百两,可以说很贵重了,不愧是世家的手笔。
张平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小厮便放下东西,行礼告辞离开了。
接着有七八家是其他举人府上的,三四家是附近士绅府上的,都是张平安昨日文会上结交的,对方人没来,送的礼却都不薄。
多数是些绫罗绸缎和金银首饰,亦或者是文房四宝,都是能当钱用的硬通货,却显得比送钱高雅许多。
徐氏等人一下子被这些绫罗绸缎晃花了眼。
沈氏激动道:“三姐,你看看这些缎子,都是好东西啊,值不少钱呢,咱家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