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朕,定当一统天下!(1 / 2)

八年后。

寒冬的凛冽依旧肆虐着邯郸城。

嬴政蜷缩在冰冷潮湿的角落,每一次呼吸都带出一团白气。

当他的手指艰难地数到第九根肋骨时,那尖锐的鞭梢带着呼啸的风声,无情地抽裂了左肩的旧痂。

鲜血瞬间渗出,在这冰天雪地中,很快就凝结成了暗红色的血痂。

赵国公子那狰狞的狞笑仿佛悬在枯井口,如鬼魅般挥之不去。

青铜轺车的车轮滚滚,磷磷声渐行渐远,可那刺耳的声响却一直在嬴政的耳畔回荡。

细碎的雪粒子混着城中烟囱冒出的煤灰,簌簌地落进他的后颈,带来一阵刺骨的寒意。

“秦狗崽子,也配数星辰?”

赵国公子临走前的嘲讽依旧在井沿回荡。

井沿传来碎瓦的细微声响,嬴政下意识地缩了缩身子,三日前被打断的尾指又开始渗出血珠,钻心的疼痛让他的眉头紧紧皱起。

八岁孩童缓缓舔了舔齿间的铁锈味,那是被殴打后留下的血痕。

这已经是他第七次被扔进西城的这口废井了。

井壁上布满了青苔,在这幽暗中显得格外阴森,而青苔之间,刻满了那些赵人强迫他认的字。

“豕、彘、贱……”

戌时的梆子声悠悠地响过三遍,井底渐渐弥漫开腐鼠的刺鼻气息。

嬴政在黑暗中摸索着,摸到了腰间那半块黍饼。

这是今晨他在稷神庙偷供品时,守庙的哑仆偷偷塞给他的。

哑仆那怜悯的眼神,此刻仿佛还在他眼前。

当黍饼在他手中裂成两半的瞬间,一丝微弱的光线从井口透下,紧接一截麻绳晃晃悠悠地垂了下来。

“天地不仁,何独欺稚子?”

一道苍老的声音从井口传来。

嬴政仰头望去,只见一位麻衣老者正盘坐在井沿,手中的酒葫芦在清冷的月光下泛着冷光。

嬴政认得这个老者,他常在南市赊账喝酒,市井之人都说他是庄子后人,可奇怪的是,他却连半篇《逍遥游》都背不全。

庄铁鱼晃了晃手中的酒葫芦,随后甩下绳结,说道。

“上来,给你看件东西。”

在破庙中,微弱的残烛摇曳着昏黄的光。

庄铁鱼从破旧的褡裢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铜锈斑斑的圆盘。

嬴政的瞳孔骤然收缩,因为盘中映出的并非人脸,而是一条蜷缩的黑龙,那黑龙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盘中静静蛰伏。

“这是周室观天鉴,武王伐纣时从鹿台缴获的。”

庄铁鱼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抹去铜鉴上的锈迹。

神奇的是,那黑龙竟随着他的指尖游动起来。

“看见龙目中的血丝没?每代周天子驾崩,这里就会多一道裂痕。”

嬴政突然像是被什么激怒了,猛地将铜鉴砸向石阶。

庄铁鱼却不慌不忙,大笑着接住了下坠的古物。

此时,裂纹已从龙须蔓延至龙尾。

“好小子,这一摔倒是替周王室省了十年阳寿。”

“为何给我看这个?”

嬴政的嗓音因为长期的饥饿和折磨,变得嘶哑如老妪。

“上月你在市集说‘燕雀不知鸿鹄志’。”

老者说着,蘸了蘸酒,在供案上缓缓画了幅七国疆域图。

“可知鸿鹄飞得再高,终要落地饮血?”

庙外传来犬吠声,嬴政这才回过神来,他将黍饼碎屑扫进袖口,准备离开。

临别时,老者往他怀里塞了卷竹简,竹简的裂痕处隐隐露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的半句。

………

腊月最冷的那天,寒风如刀割面。

嬴政在城郊的乱葬岗扒死人靴子时,撞见了烧炭的轩辕锦。

轩辕锦铸铁的姿势专注而沉稳,仿佛他手下的不是粗糙的铁,而是精美的玉石。

火星四溅,爬上他左脸那醒目的黥印,那是韩王宫逃奴的标记。

“再添三斤桦木炭。”

轩辕锦头也不抬地说道,炉中的铁胚此时已烧得通红,形状看似断剑,却比寻常剑刃宽上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