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募捐(2 / 2)

朱元璋冷冷的道,“还是说齐泰是奸臣呢?”

众臣听闻朱元璋之言,心中虽各有想法,但见龙颜震怒,竟有几人硬着头皮附和道:“陛下圣明,齐泰往日行径确有奸佞之嫌。其虽曾任职朝堂,然常特立独行,所提政见亦多乖张,或有扰乱朝纲之心。如今其已身故,其言更不足为信,忠烈祠之修乃皇太孙英明决策,关乎大明千秋大业,臣等定当全力支持,绝不再有丝毫犹疑。”

朱元璋闻听众臣言语,突然纵声大笑起来,笑声在朝堂中回荡,透着几分让人难以捉摸的意味。笑罢,他目光如电,缓缓开口道:“朕且问尔等,这忠烈祠一事,究竟是国事还是家事?”

众臣听闻朱元璋此问,赶忙齐声回应:“陛下,忠烈祠自是国事。其关乎大明之根基,英烈之声誉,能凝聚民心士气,为我大明之兴盛提供精神支撑。此非一家一姓之事,乃关乎天下苍生、关乎大明千秋万代之大业,需陛下圣裁,臣等从命,以举国之力成此盛举,方能彰显大明之浩荡国威与对忠烈之敬重缅怀。”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淡淡地说道:“既为国事,那便需举国同心。朕以为,这忠烈祠修建所需资费,可由众卿家及天下臣民共同襄助,募捐之事,全凭自愿,捐多少皆可。一来可显我大明臣民对忠烈之敬意,二来亦能考验众臣与百姓对朝廷之事的热忱。众卿家以为如何?”

众臣面面相觑,虽心中各有盘算,但此刻也不敢有异议,只得齐声应道:“陛下圣明,此策甚善。臣等愿率先垂范,为忠烈祠修建贡献心力。”

朱元璋目光扫视全场,又道:“朕命户部妥善安排募捐事宜,务必做到账目清明,所捐财物皆用于忠烈祠修建,不得有丝毫贪墨。”

“咱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

(历史上崇祯皇帝也募捐过,他先是在朝堂之上,面色凝重地向诸位大臣发出呼吁,言辞恳切,声泪俱下,期望臣子们念及大明社稷与君恩,慷慨解囊。然而,这些平日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官员们,此刻却大多沉默不语,或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些许银钱敷衍了事。内阁首辅魏藻德,身为百官之首,家中富甲一方,却只捐出了几百两银子,还连连哭诉自己为官清廉,家中并无余财。其他官员见状,也纷纷效仿,捐出的数额少得可怜,与他们平日所积累的财富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崇祯皇帝见朝堂募捐收效甚微,又将希望寄托于民间。他下令在京城及各地张贴告示,鼓励富户和百姓捐款。可彼时百姓早已在苛捐杂税与战火纷飞中苦不堪言,自身难保,又哪有余力捐款?而那些富户们,有的畏惧被朝廷盯上,担心捐款之后会被不断索要,有的则对大明的未来失去信心,认为捐出的钱财不过是打水漂,于是纷纷隐匿财产,逃避募捐。

崇祯皇帝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他派出宦官到京城各勋贵府邸劝捐,这些宦官们在各府邸软磨硬泡,甚至以皇命相威胁,却依然未能筹集到足够的款项。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本应是君臣一心、共克时艰,然而各方势力的自私与冷漠,使得这次募捐最终成为了一场闹剧,也让大明王朝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加速了它走向覆灭的步伐,说不得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