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募捐(1 / 2)

晨曦初露,东方的天际线渐渐泛起鱼肚白,柔和的光线如轻纱般缓缓蔓延开来。不多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金光仿若利箭,直直地射向巍峨的宫殿。那宫殿的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宛如被点燃的金色火焰,肆意跳跃、闪烁,熠熠生辉。

朱雄英昨晚还是放心不下,在朱元璋床边守了一晚上。他身姿端正地坐在一旁,目光始终未曾离开朱元璋的睡颜,眼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夜阑人静,宫殿中唯有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似也在陪伴着他一同守护。朱雄英时而轻轻为朱元璋掖掖被角,时而仔细聆听其呼吸声是否平稳,一丝困意也不敢有。

直至东方破晓,晨曦透入窗棂,朱雄英才沉沉睡去。

朱雄英刚刚睡去,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眸,老人家的觉少,也轻。但是昨晚睡得尤为的踏实。

刚想喊小涛子,发现自家大孙子守了自己一晚上,轻轻摸了摸头发,一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孙子。

朱元璋悄悄起身,把朱雄英放在自己龙榻上,盖好被子,悄悄出了房门。

朱元璋稳步踏入朝堂,虽经历昨夜波折,然龙威依旧不减。诸臣朝拜之后,朝堂之上便开始议论纷纷的政事议程。各部官员依次出列,汇报各地的民生状况、赋税征收、水利工程进展以及边疆的防务情形等。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神情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紧皱,对各项事宜或予以肯定指示,或提出犀利的问询与见解,君臣间问答有序,气氛凝重而严肃。

待诸多政事皆有了初步的商议与定论,朝堂上的气氛略微舒缓之时,朱元璋神色淡然,却又语重心长地开口道:“朕今日还有一事,想与众卿家探讨。忠烈祠一事,关乎我大明英烈之身后荣耀,关乎朝廷之大义名节,关乎民心之所向。朕思索良久,这忠烈祠,我们修还是不修?众卿家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言罢,他目光缓缓扫过朝堂,似在审视着群臣的心思与态度,等待着众人的回应。

在场之人无一人敢反对,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一片死寂。许久,一位老臣才颤颤巍巍地出列,恭敬地说道:“陛下,忠烈祠当修。往昔诸般战事,众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方有我大明之今日。修建忠烈祠,可祭英灵,可昭后世,使百姓感怀其功绩,亦能激励将士奋勇效命。此乃顺天理、合民心之举,臣等万无反对之理。”众臣纷纷附和,皆称此举功德无量,不仅能慰藉忠魂,更可彰显大明之仁德与威严。朱元璋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与坚定:“既如此,朕便命工部即刻筹备,务必要以最高规制、最诚敬意修建此祠。朕望忠烈祠落成之日,能让英灵安息,让忠烈之名永载史册,为我大明万世传颂。”

朱元璋话锋一转,眼神中忽然闪过一丝凌厉,阴阳怪气地说道:“哼,朕本以为众卿家皆能洞察秋毫,为朕分忧,为大明谋福。怎的如今倒像是只有齐泰一人独具慧眼,看出这忠烈祠修建之事有不妥之处?难道你们在座的各位,平日里食君之禄,皆是尸位素餐之辈?朕养着你们,难道是让你们只会随声附和,毫无己见与担当?”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众臣面面相觑,皆面露惶恐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