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保证考察的公正性?”蜀汉的一位官员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
“我们可以邀请中立的第三方人士参与,确保公平公正。”林羽回答道,他的目光坚定,让人不由得产生一丝信任。
经过一番商讨,双方决定暂时休会,准备进行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双方代表沿着青河一路前行。他们看到了干涸的农田,土地龟裂,仿佛在诉说着对水的渴望。田中的庄稼枯黄,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今年要是再没有水,我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一位老农望着干裂的土地,无奈地叹息。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我们的孩子都等着粮食下锅呢,没有水怎么行?”一位农妇眼中含着泪水,声音颤抖着。
听到这些话,双方代表的心情都变得沉重起来。他们继续前行,看到了东吴修建的水利设施,虽然陈旧,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努力。
“这些设施曾经为我们东吴带来了丰收和繁荣,如果失去了青河的水,它们都将成为摆设。”孙谦感慨地说道。
“但我们蜀汉也有同样的需求,不能因为过去的成就而忽视现在的困境。”赵毅说道。
回到会谈大厅,孙谦的态度有所缓和。
“看到这些百姓的困境,我也于心不忍。但东吴的利益也不能不顾。”孙谦的声音中少了几分强硬,多了一些无奈。
赵毅也说道:“我们都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满足东吴的需求,也能保障蜀汉的灌溉。”
经过多轮的协商和妥协,双方终于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我们可以按照农田的面积和农作物的种类来分配用水,同时共同修建新的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林羽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他详细地解释了每一个细节,包括如何测量农田面积、如何评估农作物的需水量等等。
双方代表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
“希望我们这次的协议能够真正解决问题,让青河继续造福两岸的百姓。”孙谦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
“愿我们从此能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赵毅回应道,他的眼神中也充满了期待。
虽然达成了协议,但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双方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克服,才能实现青河水资源的合理分配,让这场水利之争真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开始组织人力物力,共同修建新的水利设施。工地上,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不停,有的在挖掘渠道,有的在搬运石料,有的在搭建堤坝。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望和决心。
“大家加把劲,早点修好水利设施,就能早点有水灌溉农田!”一位工头大声喊道。
“好嘞!”众人齐声回应,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水利设施逐渐建成。青河的水按照协议分配到了东吴和蜀汉的农田,庄稼得到了滋润,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终于有个好收成了!”一位农民站在田边,望着绿油油的庄稼,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场水利之争,虽然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最终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妥协,实现了共赢的局面,也为东吴和蜀汉的和平共处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