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他们不仅完成了分配的任务,更在彼此的心中种下了友谊和希望的种子。而那些关于名字和姓氏的欢笑与争执,也成为了他们童年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在波光粼粼的水岸边,苏油意外邂逅了一片枯黄的芦苇丛,它们在夕阳下摇曳生姿,虽已失去往日的翠绿,却仍带着几分不屈的风骨。
他灵机一动,招呼着身边一群活泼好奇的孩子们,像寻宝一般将这些干枯的芦苇一一拾起,如同收集着自然的馈赠,欢声笑语中,他们将这些宝贝带回了古朴的土地庙。
回到土地庙,苏油利用屋檐下的一排竹子,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造之旅”。
他用细麻绳轻轻环绕在竹竿上,仿佛给它们穿上了量体裁衣的“围裙”,随后取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在竹干上勾勒出一个个完美无瑕的圆圈,标记出直径恰好三寸、高度亦是三寸的竹筒位置。
几个稍大的孩子兴奋地接过锯子,按照苏油的指示,小心翼翼地锯下了这些珍贵的竹筒,每一下都充满了期待与成就感。
接着,苏油将竹筒内部用细腻的沙子细细打磨,直至其光滑如镜,映出了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他又取来一团柔软的陶泥,像魔术师一样,将陶泥擀成了薄如蝉翼的泥板。随后,竹筒成了天然的模具,轻轻一压,一个个完美的圆泥片便跃然眼前。
苏油用圆规在这些泥片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细的图案,点点标记如同星辰点缀夜空,再用一根食指粗细的竹棍,耐心地捅出一个个均匀分布、大小一致的圆孔,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匠人的细心与专注。
为了制作更多的模具,他将这片精心制作的泥片烘干,就像保存了一份珍贵的艺术品。接着,他以此为模板,在其他小泥板上复制出同样的孔洞,每一片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
不仅如此,苏油还设计了两块巨大的圆泥板,一块布满密密麻麻的小孔,仿佛夜空中繁星点点;另一块则仅留五个孔,简洁而庄重。最后,他让力气大的男孩子帮忙压制泥板,切割成宽厚的长方条,准备迎接下一场挑战。
夜幕降临,他们点燃了篝火,将准备好的泥坯一一烘干。小泥饼被巧妙地堆叠起来,用竹棍穿过泥孔,对齐固定,孩子们轮流用小手轻轻打磨,直到每一片泥片都平整如初。
随着火焰的跳跃,所有的泥板都化身为坚硬的陶制品,闪烁着质朴的光芒。苏油带着孩子们,砍伐了中等粗细的竹子,为接下来的大工程做准备。几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则用昨天烧制的大陶盆煮起了饭,香气四溢,温暖了整个土地庙。
苏油则亲自指挥大些的孩子们搭建陶窑,这是一场智慧与团队协作的盛宴。男孩们一个个变身小建筑师,用卵石堆砌起坚固的基座,再用黄泥细心包裹,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泥圈。
中间预留的大槽,是灰道和进气道的完美结合,每一块石头、每一捧泥土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