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技术没现在发达,各种起飞方式也都挺原始粗暴的。
基本上各家都是斜着摆放,配合火箭助推器来干。
白鹰国跟北极熊国更聪明些,他们的装置带轮子,可以从地道或掩体里拉出来,用完还能拖回去继续用。
但后来发现就算飞机上天完成了任务也没地儿降落,所以这种一次性玩法最后也只是停留在实验阶段了。
没想到,这招在近百年后竟然被景熵又翻出来研究!实际上,在现实世界中更有意义的是海军那种滑行助飞法——当速度上来后空气阻力比在地上滚小多了,航母没有弹射器时都这样起飞。
如果在陆地上搞个小版航母,其实也是可以用这种方法,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不过这么做的话,飞行甲板需要穿过整个船身很长一段路才能完成起降,而且顶部装甲也得开。
虽然对于巨型作战平台来说,这么安排有点过于奢侈了,而且真正起落的次数也不会太多。
但现在,有了这圆筒装置,小飞机可以瞬间弹射出来,一下子就解决了跑道的问题。
景熵的声音依然回响:“新型陆军母舰采用升级后的夸父动力系统,有足够的能量供日常运作。
平时多余的电能可以直接为无人机充能,只要一按钮,就能像导弹一样将它发射出去。”
会议室内只有他的话音在环绕。
台下的众人目不转睛地听他解释。
这套思路听起来容易理解,其实早些时候就已经被提过了。
然而受限于技术水平,并未得到深入发展。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125厂掌握的核心技术,一切变得不同。
尽管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实施还需要攻克很多难题。
不过底下的科学家们对这些困难根本不放在心上。
所有人都相信他们能做到。
但如果其他国家得知这种想法,肯定会被震惊。
要知道,即便尺寸小,小型无人战斗机携带装备之后仍旧相当重,按常理需要很长的一段加速跑道。
通常情况下即便是最小的机场也需要四百米左右,某些山区甚至存在世界上最难操作的机场之一。
至于海军舰艇上的跑道,至少得有两三百米长。
而这款战车却只需要几米就可以将飞机送上天空。
假如其他科研人员得知这个计划,绝对会以为这些人疯了,完全就是在做白日梦吧……
但是125兵工厂的会议室内,坐着的科研人员没有一个提出疑问,反而都被景熵的想法激发得十分激动。
如果研发成功,那么陆地航母在空中的战斗力将大大提升。
特别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夸父动力引擎,可以为小型无人战斗机的起飞提供充足的动力。
科学家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把这些能量与无人战斗机的起飞装置连接起来,把这种力量变成飞机起飞的动力。
当然了,最困难的地方还是如何解决跑道长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