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景熵想要的设计留给起飞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
而且开发这种新型的小型无人战斗机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全球各地的军事力量都希望无人机更加小巧,可是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不仅要缩小规模,还必须保证它能够执行高强度的任务。
无人机的一大优点是没有飞行员的生命维持设备,可以让机器达到人类无法承受的极限来进行激烈的飞行操作。
因此可以把一些不必要的系统移除掉,保留核心战斗功能,不然就只能作为普通侦察工具了。
简短介绍完自己的设想后,会议室里的各位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
大家都接受了他的观点,并准备从技术角度进一步探讨细节。
虽然概念听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到的话却极其复杂。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做到完全自主控制战机,基本上还是需要人在地面远程操控。
也就是说,起降、飞行以及武器投放等行为是由电脑按照预设指令完成的,而目标确认、战场判断这样的关键步骤,则是由地面上的操作员协助实现的。
理论上讲,如果将来为陆地航母装备一万架小型无人机,那么就意味着还需要同样数量的遥控驾驶员才行。
但实际上这些无人机绝大多数时候不会用到,只会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被启用,平时就处于待机状态。
显然,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毕竟训练这么多人既费时又耗资巨大。
再说到我国的小型无人机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可进展相对缓慢,尤其是要将现有型号做得很小,同时还能发挥高效能非常不易。
因为为了保持良好性能,通常会装许多电子和武装系统,重量可能达到15吨,速度超过音速,并且作战半径接近1000公里。
相比之下,新计划中的机型尺寸更紧凑,单机作战实力不占优势,但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成百上千台一起行动产生压倒性效果。
对于125厂的技术人员来说,做出小型化的无人机并不是什么难题,真正棘手的是如何让它们符合陆地航母的实际需求,并争取达到无人驾驶的状态,从而省去配备庞大机组的需求。
因此,比起改进机体结构来,软件才是最关键的部分,需要开发出智能操作系统,让这些飞机具备自行判断情况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
至少也得做到一名控制器可以同时指挥多台飞机的水平。
最后景熵对后续的工作做出了详细安排,因为这不仅是一项单一的研发计划,还要充分考虑到它与其他项目的兼容性和协同工作问题。
分派好各自的责任之后,大家就开始忙开了。
散会时间正好到了午饭时间,李雨燕和景熵两人结伴去吃午饭。
一路上史佳怡默默地跟在二人身后。
基地里不同颜色制服的安保人员随时可见,他们是负责整个区域的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角色。
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地方可能是整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科研中心之一,任何一丝闪失都是不可接受的。
而这实验基地里的科研人员,个个都是军宫楼的心肝宝贝,哪怕是一点小意外都不能出。